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Dennis1983年提出脊柱的三柱理论以来,后路经椎弓根复位固定系统已得到广泛运用。本院自1995年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Dick、RF、AF、GSS及SOCON治疗胸腰椎骨折。其中资料齐全者156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78例)和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7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高度百分比、矢状位Cobb角、椎管面积.采用改良Prolo功能评...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我科收治了大批地震伤员,伤员中大多是地震中房屋垮塌砸伤,有些失去了亲人,心里承受巨大的压力.我们怎样能让伤病员早日站起来是对他们很大的鼓舞、尽快回到灾区参加重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节段C-D棒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短节段C-D棒折弯后对抗脊柱后凸畸形,产生过伸、撑开复位内固定,同时开窗减压和植骨.结果完成61例,随访1~6年,平均3.5年.术前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分别为50.8%和72.1%,术后一周分别为93.7%和98.2%,术后一年分别为89.7%和92.3%.cobb角术前平均23.6°,术后平均6°,腰椎生理前凸术后平均18°.结论C-D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牢固,使三柱产生均匀的前凸撑开,降低了前、中柱对螺钉的压缩负荷,防止椎体高度的远期丢失.对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及伤椎高度的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98例胸腰椎骨折,49例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长节段组),49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短节段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距离、伤椎Cobb角.结果 98例均顺利完...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使后纵韧带复张,椎管间接减压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21例。结果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21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6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棒。Frankel分级:A级2例恢复至B级1例、1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至C级1例、D级1例、1例无恢复;C级5例恢复至D级3例、E级2例;D级5例恢复至E级3例、2例无恢复;E级6例仍为E级。结论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及生理弧度,为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4-06分别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77例胸腰椎骨折,跨伤椎置钉38例为对照组,经伤椎置钉39例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及椎管侵占率。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侵占率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1个月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1年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椎管侵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明显恢复患者的脊柱、神经功能并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开放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8-06诊治的62例胸腰椎骨折,32例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经皮组),30例采用开放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断钉断棒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128例,其中断钉断棒9例,内固定折断发生率为7%,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相邻两节段骨折。方法自2006年4月至2012年3月对18例胸腰椎相邻两节段骨折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男13例,女5例;年龄28~67岁,平均42.5岁。术前术后行X线、CT检查,末次随访行X线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损伤较重椎体术后压缩矫正率47.1%,最后随访丢失率1.5%(P0.01);Cobb角纠正20.1°,丢失3.8°(P0.01)。损伤较轻椎体压缩矫正率34.4%,最后随访丢失率1.3%(P0.01);Cobb角纠正13.1°,丢失2.6°(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相邻两节段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短节段CD棒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背景:胸腰椎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为主要干预方式之一,但不同节段固定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伤椎固定基础上,采用长节段(伤椎上、下各2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长节段组,采用短节段(伤椎上、下各1个椎体固定)固定治疗的作为短节段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固定方法均显著矫正了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随访过程中均发生矫正丢失。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但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压缩度及Cobb角均矫正更好、矫正率更高,且矫正丢失率更低(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的手术损伤大,但短期随访具有更好的矫正疗效、矫正丢失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全瘫的效果。方法对27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及Dick、RF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6~20个月),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由术前的24°平均恢复到10°(5°~1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35%(10%~60%)平均恢复到90%(80%~100%)。按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标准D级19例,E级8例。结论后入路减压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椎管减压充分等优点,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并分析胸腰段脊椎骨折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病椎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41例采用四钉法(A组),39例采用八钉法(B组),38例采用病椎植入椎弓根钉并结合上下相邻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C组).结果 相比A组和B组,C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椎体高度恢复,内固定无松动,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畸形矫正满意,神经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 病椎植入椎弓根螺钉并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使患者尽早的进行功能锻炼,并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86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行Dick、AF、APF、GSS-Ⅱ、TSRH内固定的治疗,对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及其功能恢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获13~36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2级的改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的高度,为脊柱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骨折在脊柱损伤中发生的概率较高,且常合并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损伤,造成严重的损伤.自Roy-Camille等[1]应用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脊柱损伤以来,此项技术成为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应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1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5-06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的26例胸腰椎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及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6(14~32)个月。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及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较术后1周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管矢状径侵占比值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及严格把握适应证对于术后疗效至关重要,在遵循正确适应证的基础上,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JOA评分及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对照组Cobb角、各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植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或压缩骨折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但不能有效地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和后凸畸形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例。侧位片上均有骨折椎体楔变。其中7例椎体后缘高度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3%(37%~82%),前后脱位程度30%~100%,7例同时合并侧方脱位。41例中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23例,至少一个伤椎不稳定的邻近双节段骨折18例。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37.2岁(24~62岁)。所有伤患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患者脊柱损伤位置胸椎11例,腰椎9例,胸腰段21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7例,C级8例,D级5例,E级4例,另马尾神经损伤3例。术前Cobb角平均29.6。(17039。)。结果:手术时间2.3h~4.1h,平均2.9h;术中出血400ml~1900ml,平均约870ml。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患者的脊柱序列恢复良好、脱位纠正。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评分:A级3例,B级3例,C级8例,D级19例,E级5例,马尾神经损伤消失1例,明显改善2例。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术后复查仅1例伤椎固定钉穿透椎体外壁。本组无切口感染、术后症状加重、内固定断裂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6例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行RF、AF、USS、SSE内固定治疗。对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及其功能恢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获12~36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2级的改善。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操作简单,损伤小,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的高度,为脊柱重建和功能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