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导管化疗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9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进针角度、置管后1h行握拳松拳动作、督促患者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率为2.1%,对照组静脉炎率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前认真评估进针角度和置管后进行正确的导管维护能降低感染率,PICC导管所致的静脉炎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2.
软聚硅硐保湿敷料用于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软聚硅硐保湿敷料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PICC置管后按PICC护理常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并选择软聚硅硐保湿敷料覆盖于穿刺点上方3cm,覆盖7d;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后导管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共有6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聚硅硐保湿敷料能有效预防及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中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将预见性护理措施运用于置管前、置管时及置管后.对照组35例肿瘤患者置管后采用PICC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PICC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堵塞、血源性感染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10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9)。在常规PICC置管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增加握拳运动干预.观察2组血流感染及血栓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性静脉炎总发生率15.25%(9/59),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采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握拳运动,可有效改善置管后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我护理教育对PICC携管肿瘤患者导管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首次行PICC穿刺的肿瘤化疗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护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护理教育,于PICC置管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进行调查;观察患者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实施自我护理教育后,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随着置管时问的延长显著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2例,机械性静脉炎4例,局部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导管脱出8例,机械性静脉炎2例,局部感染7例。结论 自我护理教育能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防治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发生导管阻塞、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皮肤过敏样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流程化管理在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ICC置管的住院重症患者1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PICC流程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意外拔管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意外拔管率、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流程化管理可以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意外拔管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李亚莉 《现代护理》2007,13(23):2161-2162
目的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预防PICC所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9月在我科PICC置管的10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1例)。2组置管成功后均以透明敷料固定导管,24h后实验组改用增强型溃疡膜固定导管;对照组仍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并给予33%硫酸镁湿敷;观察2组预防静脉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96%;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7.62%。结论PICC置管后24h粘贴增强型溃疡膜能够更好地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对381名PICC置管患者进行观察护理,比较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381例PICC 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局部感染发生率2.3%,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3.6%,导管脱出发生率2.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3.6%,导管堵塞发生率4.8%。分析以上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后,19 例导管成功留置,5 例拔除。其余患者均顺利拔管。结论 PICC置管过程中,需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PICC置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导管护理,不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对肿瘤患者实施PICC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观察组107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综合干预措施:将护理再教育作为科室的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在置管后给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带导丝行X线辅助导管定位,最大化消毒屏障管理等;对照组129例肿瘤患者采取PICC常规干预方法,比较两组PICC置管后异常情况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PICC置管后异常情况6个指标总发生率分别为40.3%和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5,P<0.01),观察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和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PICC综合性干预措施能显著减少肿瘤患者置管后异常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