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VDI)的影响和指导尼莫地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 d。采用CVA LH-450型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观察伤侧颈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和动态血管阻力。结果严重脑外伤后Vmean、Qmean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与动态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比常规治疗组有提前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尼莫地平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液循环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一凡  袁州  张忠雷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1143-1144,1147
目的探讨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循环动力学状况及尼莫地平的干预效果。方法用随机法将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分成尼莫地平组(常规治疗+尼莫地平)和常规组(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HI),观察颅脑CT片上的血肿量、水肿面积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患侧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血管阻力(R)及临界压力(CP)与健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后除了健侧Qmean外,Vmean、患侧Qmean、R及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后的患侧Qmean、R及患侧CP与本组治疗前同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尼莫地平组健侧Qmean、R及CP与常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肿体积差值及脑水肿面积差值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患侧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阻力增加;尼莫地平能增加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减少血管阻力,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但对脑血肿的吸收和脑水肿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HP)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HPSonos3000型彩色多普勒声像仪对所有对象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检查,同时采用监护机监测其颅内压,记录所得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Vmean)、颈总动脉血流流量(Qmean)、血管特性阻抗(Zc)、动态阻力(DR)、ICP值。结果:损伤患儿伤侧与正常对照组及对侧部比较,Vmean值、Qmean值显著下降,反映脑血管变化指标的Zc值、DR值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当损伤患儿伤侧ICP〈4 kPa,与正常对照组及对侧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流的下降是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可作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上应经常进行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尽可能避免上述因素的发生,以维持脑血流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3),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治疗时间为72 h.动态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开始第1~7天ICP,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脑血流指标动态阻力(DR)、脉搏波速(Wv)、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CjvO2、CaO2.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IC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82、6.324,P<0.05);第2天开始,观察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至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入院时比较,两组第7天DR、Wv、CaO2均显著降低,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7天比较,观察组DR、Wv、CaO2显著低于对照组,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依达拉奉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2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94)和研究组(n=10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脑血管动力参数脑血管平均流速(Vmean)、脑血管平均流量(Qmean)、血管外周阻力(R)、动态阻力(DR)及临界压(CP),神经功能量表mRS、S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管动力参数Vmean、Qmean、R、DR及C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P、DR和R均低于对照组,Qmean和Vmean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动力参数Vmean、Qmean、R、DR及C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RS、S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RS、SSS评分与各自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改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得到提高,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许飞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23-102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予以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予以观察组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Vmean、Qmean水平、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D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脑血流指标,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参附注射液静滴。治疗过程中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在参附注射液治疗5d后不同记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PI值在治疗3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和P〈0.001);治疗组在3d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TCD检测6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第1、3、7天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结果 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血管痉挛组与非血管痉挛组的预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06,P〈0.05),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X^2=18.54,P〈0.01),PI是评估预后最敏感的指标,PI〉I.8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是早期评估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常规围术期治疗)组(29例)和观察(常规治疗加依达拉奉)组(29例),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及脑血流参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指标及脑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及羟自由基(·O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及最小血流量(Qm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特性阻抗(Zc)及动态阻力(D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脑血流参数的影响较大,对于患者机体损伤修复及脑血供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报告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尼莫地平治疗组34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142例,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颅内压升高幅度较小,CT动态扫描脑水肿明显减轻,临床恢复良好率高达80.1%,死亡率明显下降,仅为18.2%。讨论了尼莫地平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作用及有关机理。  相似文献   

11.
[ 目的] 研究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利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将70 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分为伴高血压组和非伴高血压组,检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指标,与老年正常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 结果] 伴高血压组和非伴高血压组与老年正常组相比,最小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动态阻力无显著性差异;平均血流量有显著的差异,颈动脉平均、最大、最小血流速度、脉搏波速、特性阻抗、外周阻力、临界压力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结论]微循环障碍和脑血管调节功能的减退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早期脑血管主要病变,最小血流速度、外周阻力、动态阻力这3 项参数是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早期脑血管病变评价的科学依据.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导致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颈动脉IMT和CVA的影响以及颈动脉IMT与CVA之间相关性.方法检测分析2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和CVA并与1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及IMT/D比率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高血压各期之间IMT及IMT/D比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随高血压分期增加,Vmean及Qmean逐渐减少,而R及Zc逐渐增加.颈动脉IMT及IMT/D比率与Vmean、Qmean之间呈显著直线负相关,与R、Zc之间呈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循环动力学异常和脑血供障碍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汪晓红  黎艳 《海南医学》2014,(20):2993-299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变化,并分析其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本院其他科室同年龄段的非糖尿病患者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VHI各项检测指标及总分的差异,并对合并脑血管疾病与未合并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左右侧脑平均脑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脉搏波波速(WV)、特异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和临界压水平(CP)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CVHI总积分中位数为85分,大于75分者53例,对照组患者总积分中位数为95分,大于75分者7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CVHI总积分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8,P=0.003);合并脑血管病与未合并脑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的病程、吸烟史、高血压、空腹血糖水平(FPG)浓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肌酐(Cr)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病程和FPG浓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P=0.025,95%CI (0.281,4.102);OR=0.809,P=0.006,95%CI (0.142,1.072)]。结论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能够反映出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变和功能异常,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观察指标,而控制病程和FPG浓度可能是降低糖尿病患者患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4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认知疗效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流变学指标并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外周阻力(R)等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认知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治疗后观察组Vmean、Qmean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结论:针灸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尼莫地平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8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两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进行预后判断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较对照组好。结论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脑损伤病例,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病人均在末次发作后24h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①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血流量(Qmean)、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CO)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R)、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病灶侧与健侧比较,平均血流量、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动态阻力增高,上述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系统TIA脑血液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0例劲动脉系统TIA进行三维经颅多普勒超声(3D-TCD)、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CVDI)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分析。结果:绝大我数患者存在严重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内循环障碍;病灶侧平均脑血流量下降,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减退;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结论:脑血液动力学障碍是TIA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