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容积、肺密度定量分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择100例患者,根据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20例,一次屏气常规剂量(220mA×0.8s)和60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cm;B组60例,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60mAs低剂量MSCT全肺扫描。C组20例,一次屏气40mAs和80mAs低剂量MSCT部分肺段扫描,纵向扫描范围3cm。结果常规剂量和60mAs以上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均为优秀,能够满足肺容积和肺密度定量分析的需要。低剂量扫描测得的部分肺容积较常规剂量小,在标准重建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骨重建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扫描测得的平均肺密度略高于常规剂量测量结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6层螺旋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中,60mAs低剂量扫描能够满足图像定量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Karl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定量评估婴幼儿肺密度及肺容积的影响。方法 纳入100例临床疑诊呼吸系统疾病的婴幼儿,将其随机分为低剂量(LD)组及常规剂量(RD)组各50例;采集肺部平扫CT图像,对LD组分别以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及Karl 1、3、5、7、9级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对RD组以FBP算法重建。记录2组有效剂量(ED),测量并比较各重建图像中的全肺平均肺密度(MLD)和全肺容积(LV)的差异,以及支气管分叉水平的主动脉、竖脊肌、胸腺、前胸壁皮下脂肪噪声值(SD)平均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结果 LD组ED较RD组下降84.44%。FBP重建图像中,LD组MLD和主观评分均低于RD组(P均<0.01),其LV和SD均高于RD组(P均<0.01)。LD组内Karl 1、3、5、7、9级重建图像中的MLD、LV、SD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Karl迭代等级升高,MLD逐渐升高、LV和SD则逐渐减低,Karl 7级与Karl 1级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观评分以Karl 5级最高。LD组Karl 5级重建图像的MLD和主观评分均高于LD组FBP重建图像(P均<0.05)而低于RD组FBP重建图像(P<0.05);LV和SD均低于LD组FBP重建图像(P均<0.01),而高于RD组FBP重建图像(P<0.01)。结论 低剂量定量CT可能低估婴幼儿MLD而高估其LV;Karl迭代重建技术能提高CT定量分析的准确性、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尤以Karl 5级迭代重建图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试验 (PFT)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观察MSCT检查评价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60例受检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肺容积差(Vin-Vex)、肺容积比(Vex/Vin)、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 60例中,MSCT诊断正常肺部34例,肺气肿26例;PFT诊断正常肺部37例,肺气肿23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均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深呼气末CT扫描图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优于深吸气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要求前提下,探讨低剂量颅底扫描搭配最佳层厚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以常规扫描剂量150 mAs为参照,以患者头颅周径为依据,分析比较其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情况及单次扫描加权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值等.对20名健康人和20例颅底区域肿瘤和骨折出血患者行颅底低剂量(50 mAs、40 mAs) 螺旋CT扫描, 以评价5.0 mm、3.75 mm 和2.5 mm三种扫描层厚对颅底病变显示率的影响.结果 颅底周径大于50 cm的患者均采用120 kV、50 mAs、5.0 mm层厚螺旋扫描,图像合格率达到100%.结论 在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反映噪声大小的图像相邻两点的密度差SD值等较客观数据的评价下,采用120 kV、50 mAs、5.0 mm层厚颅脑扫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管电压对320排CT颅脑扫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相关影响,优化CT低剂量扫描参数。方法随机把60例颅脑平扫受检者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以100kV,400mAs、120kV,220mAs和135kV,160mAs进行扫描。记录不同管电压扫描的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扫描所得图像中豆状核和丘脑区的CT值标准差,并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盲法评分,对比分析不同管电压CT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3组辐射剂量长度乘积(OLP)100kV组为601.7mGy,120kV组为551.0mGy,135kV组为533.8mCy,135kV组明显低于100kV组。3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管电压颅脑CT扫描,有助于降低扫描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探讨MSCT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受试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 64名受试者依据CT肺气肿诊断标准,可分为MSCT肺气肿组40例和MSCT正常组24例,依据PFT肺气肿诊断标准,可分为PFT肺气肿组38例和PFT正常组26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P〈0.05),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PFT肺通气功能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MSCT检测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MR迭代算法联合256层iCT低剂量扫描评估慢性鼻窦炎的可行性。 方法 对20例临床拟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先后分别行标准剂量和低剂量鼻窦CT检查。根据Dose Right指数和重建算法的不同分为;SD-FBP组、LD-IMR-L1组、LD-IMR-L2组及LD-IMR-L3组。记录不同扫描方案下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对图像噪声、伪影、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病变显示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四组图像的平均噪声值从小到大依次为:SD-FBP组、LD-IMR-L3组、LD-IMR-L2组、LD-IMR-L1组。LD-IMR-L3组与SD-F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IMR-L2组、LD-IMR-L1组与SD-FB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IMR各组在伪影及病变的显示上的评分较SD-FBP组无明显区别,均满足了诊断需求; LD-IMR各组在解剖结构细节的显示上较SD-FBP组欠清晰,但评分均在3分以上,均能满足诊断的需求。低剂量组CTDIvol、DLP、ED较常规剂量组分别减少89.20%、89.37%和89.36%。 结论 IMR迭代重建低剂量鼻窦CT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条件下,可满足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的显示及慢性鼻窦炎的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在低剂量肺部CT扫描筛查肺原位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经低剂量肺部CT扫描筛查的肺部结节患者80例(106个结节)为研究对象,以胸腔镜病理结果作为早期肺原位癌诊断“金标准”,分析基于AI辅助诊断系统对肺原位癌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以胸腔镜病理结果为金标准,AI辅助诊断CT扫描诊断肺原位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5.59%、94.74%、92.31%、95.28%,均高于专业医师CT扫描的79.41%、78.95%、68.18%、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辅助诊断CT扫描诊断肺原位癌的阳性预测值为97.01%,专业医师CT扫描为87.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I辅助诊断CT扫描对直径<5 mm、5~10 mm的肺原位癌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1.82%、97.14%,均高于专业医师CT扫描的36.36%、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辅助诊断CT扫描、专业医师CT扫描对直径> 10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宝石CT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常规胸部CT检查发现肺结节的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行两次扫描。第1次扫描采用单纯ATCM技术,第2次扫描采用ATCM技术结合50%ASIR重建。噪声指数根据体重指数(BMI)确定,第1次扫描(纯ATCM组):BMI≤22 kg/m2、噪声指数为14,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0;第2次扫描(ATCM结合ASIR组):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0,BMI>22?kg/m2、噪声指数为26。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进行主观评分(5分制),并采用Kappa检验观察不同医师间评定结果的一致性。记录两组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比较两次扫描肺结节的检出率,分析两次扫描影像显示结节的数目和大小。结果 ATCM结合ASIR组CTDIvol为(1.60±0.45)mGy,单纯ATCM组CTDIvol为(4.26±0.41)mGy,结合ASIR技术可以降低约62%的剂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P<0.05)。单纯ATCM组,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0±0.48)分和(4.35±0.27)分,Kappa=0.862,P<0.01;ATCM结合ASIR组,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6±0.36)分和(4.82±0.45)分,Kappa=0.795,P<0.01。单纯ATCM组,2名医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4.18±0.52)分和(3.90±0.42)分,Kappa=0.648,P<0.01;ATCM结合ASIR组,2名医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4.42±0.43)分和(4.41±0.26)分,Kappa=0.788,P<0.01。所有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满足影像诊断的要求。两种扫描方案扫描检出肺结节的数目相等,且肺结节的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扫描可提升噪声指数,并且应用ASIR技术获得的图像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并进一步减少辐射剂量,更适合对肺结节进行筛查、初步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80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先实施常规剂量的64排螺旋CT扫描,3 d后再接受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肺结节大小、形状以及数量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诊断方法下检查出的肺结节数量、大小及其形态学特征,未出现明显差别(P>0.05)。结论:临床肺结节诊断上,采用64排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后的检出结果未出现明显差异,但低剂量扫描对人体造成的辐射危害更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价值及CT指标差异。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平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300例,均予以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根据不同剂量CT扫描方式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流120 mA)和低剂量组(管电流30 mA),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病灶影像学特征以及对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低剂量组患者辐射剂量相关CT剂量指数(CTDIw)、CT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等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者所检出的病灶影像学特征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病理检查,常规剂量组43例为恶性,低剂量组46例为恶性。低剂量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80.43%、86.54%、72.55%、90.91%,均低于常规剂量组的90.00%、90.70%、89.72%、78.00%、9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
选取行CT检查查出肺结节病的患者49例,经患者同意后,再次采用30mA低剂量进行胸部CT扫描,比较两次扫描对于肺结节数量及形态学特征检出情况。两种剂量的CT检查均检出肺结节69枚,低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4±6.3mm,常规剂量扫描肺结节直径为11.5±6.1mm,两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对肺结节钙化、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粘连、空洞等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检出情况与常规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肺结节CT 检测中,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差异不大,而低剂量扫描对于患者的辐射危害较小。因此,对于肺结节病的诊断,临床上应优先选择低剂量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肺结节的1 04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抽签法分成分析组和对照组各5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130 mA CT常规剂量)多层螺旋胸部CT扫描,分析组实施低剂量(30 mA CT低剂量)多层螺旋胸部CT扫描,比较两组检查的检出率及两组检查后肺结节病变特征的表现情况。结果:分析组的检出率(94.23%)与对照组(9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析组与对照组的空泡征、棘状突起、空洞征、结节征、分叶征、圆形肿块征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析组CT剂量指数与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采用多层螺旋低剂量胸部CT扫描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并能获得与常规剂量基本相似的诊断效果,较好的显示出肺结节患者的肺部病灶具体病变情况,在充分保证检查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受辐射剂量,减轻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应用价值和诊断安全性较高,值得在肺结节筛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对肺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纳入的8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施以常规剂量及低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不同剂量CT的扫描结果。结果:不同剂量螺旋CT肺部检查结节数量及直径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常规剂量检查微小结节及小结节数量上比低剂量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结节检查结果一致。在64排螺旋CT诊断中,观察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肺结节的诊断结果,在征象对比中,分叶、毛刺、钙化、孔洞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及常规剂量诊断支气管及胸膜粘连情况一致。常规剂量组辐射剂量为(9.45±2.10)m Gy,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6.25±1.85)m Gy(P <0.05)。结论:在肺结节扫描中,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产生的损伤小,诊断效果与常规扫描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CT行肺低剂量扫描的技术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从132例行肺低剂量扫描的受检者中,选择13例作为单排螺旋肺低剂量扫描(50mAs)与常规剂量扫描(170mAs)的对照对象(7例已确诊肺外恶性肿瘤肺内有多发转移结节,3例有肺内孤立结节,3例有肺内类结节斑点状病灶),对比两种扫描诊断效果,从肺内结节的数量及其细节征象和肺各叶段支气管的检出几方面比较。分析单排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参数及其总计毫安秒量,评价该扫描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种扫描对肺内结节数量,大小的检出均相同,对肺内结节细节征象和肺各叶段支气管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异(χ2=0.123~3.39,P>0.05)。低剂量扫描毫安秒量约为常规剂量的29%。结论单排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筛查早期肺内结节病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CT扫描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正常剂量、低剂量两种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整理。结果: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结节检出率、结节直径无统计差异(P>0.05)。低剂量疾病诊断符合率与常规剂量无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能够针对废膜玻璃结节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30例.常规剂量组扫描参数:电压100kV,管电流80mAs,螺距1.0mm,球管旋转时间0.35s/ro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肺结节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MSCT、常规剂量MSCT及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MSCT的诊断效能,比较低剂量MSCT与常规剂量MSCT的成像质量、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CT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低剂量CT(LDCT)扫描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受检者在行鼻窦常规剂量(150mAs)CT扫描后,在征得受检者同意后再行低剂量CT扫描,低年组5-17岁mAs设为(40mAs、25mAs)、高年组17~70岁mAs设为(50mAs、30mAs),其它参数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由3名CT医师盲法评价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对每一幅图像进行质量评判,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低年组与高年组曝光量和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分别下降72.5%~75.5%和69.5%~72.5%,两个年龄组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窦低剂量CT扫描是可行的,且青少年的剂量降低幅度比成年人大,正确应用可以降低患者的辐射损伤和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评价盆腔起源不明肿瘤的供血动脉、判断肿瘤的来源、性质.方法 对37例盆腔起源不明肿瘤患者行MSCTA,采用血管生成和图像融合法重建腹部血管,通过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数量、形态、起止、走行、分布、起源,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脏器,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显示盆腔起源不明肿瘤的供血动脉63支,其中卵巢动脉15支(13例,均为卵巢肿瘤),子宫动脉35支(3例子宫肿瘤、15例卵巢肿瘤),肠系膜下动脉6支(2例结肠癌、3例肠道间质瘤),骶正中动脉2支(2例神经源性肿瘤),髂总动脉无名分支2支(1例淋巴瘤,1例肿瘤来源不明),腹主动脉其他分支3支,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1.89% (34/37),术前MSCTA诊断盆腔良、恶性肿瘤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89.19%(33/37).双侧病变5例,其中3例为原发,2例为继发,MSCTA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MSCTA VR技术可显示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对盆腔起源不明的肿瘤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