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663例脑血管意外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湛涛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1019-1020
目的:分析1663例脑血管意外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对1663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年龄、性别、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663例脑血管意外病人中,脑梗死病人1195例,脑出血病人468例,男性:女性=2.01∶1,首次发病率64.34%,死亡率为3.78%,脑出血死亡病人数占脑血管意外死亡人数的61.90%。结论:脑血管意外中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平均年龄60岁~69岁,脑梗死高发年龄比脑出血延长,脑出血死亡率高于脑梗死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诊内科高龄心血管急症患者的疾病构成特点.方法 选取600例60岁以上急诊内科老年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诊断、离院诊断、来源、预后等临床资料,观察疾病构成特征.结果 600例老年患者中共有277例患有心血管急症(46.17%),发病率依次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92例(33.21%),重度心律失常82例(29.60%);高血压急症58例(占20.94%),心力衰竭20例(7.22%).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非ST抬高心肌梗死与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分别为21.64%、2.92%和8.92%,并以60~69岁年龄段及距医院10 km内的老年患者比例最高.结论 心血管急症中老年患者比例最高,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最为常见,患者年龄多在60~69岁,且居住地均离医院较近.  相似文献   

3.
1167例脑卒中病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荧  李斌 《中国病案》2003,4(12):38-39
目的 总结分析1167例脑卒中病人发病年龄、性别、发病率及死亡率 方法 总结1167例脑卒中病人的年龄、性别、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67例脑卒中病人中脑梗塞病人837例,脑出血330例,男性:女性=1.67:1,首次发病率72.32%,死亡率为8.7%,脑出血死亡病人数占脑卒中死亡人数的60.78%;脑梗塞死亡病人数占脑卒中死亡人数的39,22%;60—69岁是高发年龄节段,占发病总数的32.73%。结论 脑卒中病人中脑梗赛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男性大于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60—69岁,脑梗塞高发年龄比脑出血延长,脑出血死亡率高于脑梗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急诊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昏迷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入院90例昏迷患者中24h内确诊的患者为82例,占总病例91.11%,24h后确诊的患者为8例,占总病例8.89%;昏迷患者中原因比例最高为为急性脑血管病者(脑出血、脑梗死)比例为34.44%(31/90),发病年龄以55~75岁老年患者为主;其次酒精中毒达26.67%(24/90),发病年龄以20~45岁中青年患者为主,晚期器官疾病7例,占7.78%,其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淹溺、煤气中毒、中暑、电击伤)20例(22.22%),不明原因8例(8.89%);抢救之后好转76例(84.44%),死亡14例(15.56%),其中病死率最高的是溺水和脑出血.结论昏迷患者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其中急性脑血管病变、各类急性中毒占大多数,应该尽快明确病因,提高诊断率、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银川新城地区住院病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各种相关因素,对34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的年龄、发病季节及其原有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高;脑出血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原发病中高血压203例,占58.5%,糖尿病104例,占30%。提示年龄、原发病及四季变化是引起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急诊内科抢救病例,为本地区急诊急救工作的合理安排和科学管理以及医务防治重点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998~2001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2634例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的病种分布及急性中毒患者的病因及年龄、性别分布。结果:1998年急救人数870例,占33.0%,高于其它年份;急救好发年龄为61~70岁,占22.9%;春、冬季发病较多,分别占26.0%、31.5%,高于夏、秋季(20.1%、22.4%);1998~2001年急救患者的病种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较为常见,急性中毒患者469例,其中服用安眠药占40.9%,8~40岁的青年发病较多,其中女性占55.4%。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急救患者的病种分布不同,老年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作为医疗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63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昏迷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3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疾病、中毒、糖尿病并发症,分别占46.0%、41.3%、7.9%。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血栓,分别占17.5%和28.6%。中毒主要包括一氧化碳、酒精中毒、农药中毒、镇静药物中毒,分别占4.8%、11.1%、15.9%和9.5%。按患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7例,存活组56例。发病后入院时间≥1 h与﹤1 h比较,预后明显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昏迷患者预后较轻度昏迷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昏迷病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认真分析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迅速、准确无误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以减少其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张丽 《中外医疗》2013,(32):47-48
目的研究急诊内科中老年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该院急诊内科自2011年4月—2012年10月诊治的16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5-82岁。对以上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脑血管疾病75例占总数的46.9%,急性中毒40例占总数的25%,急性心血管疾病15例占总数的9.4%,低血糖昏迷10例占总数的6.3%。结论急诊内科中老年患者昏迷以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急性中毒为主,诊治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询问既往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由于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一定要快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内科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科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应用病种软划分聚类分析和病种病例均值偏离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急诊内科就诊的2674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月份等临床资料。结果 (1)急诊内科病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10 743例(40.17%)、心血管疾病8376例(31.32%)、神经系统疾病2817例(10.53%)。(2)急诊内科就诊的男性患者16 561例,占61.92%,女性患者10 184例,占38.08%,男女比例为1.6:1,男性以61~岁年龄段最多,女性以71~年龄段最多。(3)急诊内科全年以8月和1月份就诊最多,分别为2521例(9.43%)和2505例(9.37%),10月份就诊最少,为1 740例(6.51%)。结论急诊患者病种、性别、年龄及月份分布均有一定特点,应合理地进行急诊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昌黎县2012-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昌黎县2012-2015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昌黎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42例,重症7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2.93/10万。重症病例病原学检测全部为EV 71型,发病以3岁以下散居婴幼儿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集中在5~7月。病原学检测结果 EV 71型所占比例为36.88%,Cox A16型所占比例为22.17%,其它肠道病毒所占比例为40.98%。结论昌黎县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差异,病原体主要为EV 71型和其它肠道病毒,农村儿童发病高于城镇。应多渠道开展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群众预防知识知晓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西宁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2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观察,将其中有微出血灶者60例作为CMBs组,154例未发现有微出血灶者作为无CMBs组,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与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腔隙性脑梗死数目有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脑血管病24h的变化情况,研究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4例,按照起病至就诊抽血的时间分为6h组(t≤6h。48例)、12h组(6h〈t≤12h,48例)和24h组(12h〈t≤24h,68例)。运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以比色法测定IMA水平,对比三组中急性脑出血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IMA水平。结果:ACB法测得值,在6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2.36±2.41)U,ml vs(71.75±1.78)U/m]](P〈0.01);在12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明显低于脑出血患者[(53.49±1.37)U/ml vs(68.36±1.73)U/ml](P〈0.01);在24h组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与急性脑出血患者ABC值比较[(59.57±2.02)U/ml vs(62.48±3.05)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MA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超早期诊断,与现有的检查手段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王飞霞 《海南医学》2010,21(23):113-114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变化以及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经CT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108例(研究组),其中脑梗死患者74例,脑出血患者34例;对照组60例。检测血清中HCY、TC、TG、HDL-C、LDL-C的含量。结果 (1)脑出血患者HCY水平为(17.61±4.06)μmol/L,脑梗死患者为(19.72±5.65)μmol/L,二者与正常对照组([9.17±2.24)]μmol/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TC、TG、HDL-C、LDL-C均明显升高(P〈0.05),脑出血患者仅LDL-C增高(P〈0.05),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2)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CY、TC、TG、HDL-C、LDL-C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血清HCY水平升高,罹患脑梗死危险性增加;血清HCY水平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脑梗死病变的程度,其升高仅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影响因素,以及 CMBs 对 ACI 患者再发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31例, 分为无 CMBs 组(85 例)和 CMBs 组(46 例) 。根据两组患者的吸烟、 饮酒、 糖尿病、 高血压、 脑出血等既往史, 探讨引起 ACI 患者 CMBs 的危险因素,并分析 CMBs 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脑梗死、 脑出血既往史是引起 CMBs 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抽烟、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 冠心病) 等一般资料不是 CMBs 的危险因素。131 例患者中 46 例?CMBs, 共查出脑微出血 183 个; 46 例 CMBs 中, 重度 17 例, 中度 13 例, 轻度 16 例。心脑血管事件主要为再发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死亡。 CMBs 组患者的再发脑卒中和脑出血发生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组患者 的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及病死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严重程度与再 发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重度 CMBs 组的发生率最高 ; 脑梗死、脑出血、缺血性心脏 病及病死率与 CMBs 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既往史是脑微出血的危 险因素,而脑微出血也可一定程度增加 ACI 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微出血严重程度与脑出血发生 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7月1887例神经内科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在1887例神经内科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198例,感染率10.5%;感染多发于脑卒中患者,以脑梗死、脑出血为主,其构成比分别占45.12%和18.78%;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61.6%,其次为泌尿道,构成比9.79%。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与病人的年龄、基础病、住院卧床时间、侵入性操作有密切关系。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进程和预后,应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和预防,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老年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为老年烧伤防治领域提供切实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病、居住地点、致伤地点、院前急救创面处理方式、就医途径、致伤原因、发病季节、烧伤部位、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烧伤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临床转归、死亡患者分析、住院费用等情况。对数据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χ2检验、线性关联、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471例,随年份增长,老年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P < 0.01)。男女比例为1.75∶1(300/17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 < 0.001);患者年龄分布为69(64,77)岁。总计247例(52.44%)患者合并慢性病,常见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141例次(33.41%)、糖尿病71例次(16.82%)、陈旧性脑梗死51例次(12.09%)。(2)居于农村者显著多于城市,家中烧伤显著多于公共场所(P < 0.05)。院前急救中有381例(80.89%)患者创面未经任何处理;经120救治仅34例;常见致伤原因为火焰烧伤274例(58.17%)、热液烫伤155例(32.91%)。7 a间入院人数最多的是冬季(168例,35.67%)和春季(130例,27.60%)。常见烧伤部位依次为下肢350例次(74.31%)、上肢230例次(48.83%)。烧伤总面积≤10%TBSA 272例(57.75%),其中合并Ⅲ度烧伤170例(占总人数的36.09%)。烧伤严重程度由多到少依次为中度234例(49.68%)、轻度102例(21.66%)、重度80例(16.99%)、特重度55例(11.68%)。(3)入组患者最终治愈好转288例(61.15%)、自动出院164例(34.82%)、死亡19例(4.03%)。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伤后并发症、合并慢性病是影响老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住院时间11(5,22) d,住院费用14 320.62(6 347.92,39 638.06)元,因住院费用呈偏态分布,取其对数后受住院时间、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治疗方式、并发症影响。  结论  老年烧伤好发于冬春季农村家中,男性居多,以火焰烧伤、热液烫伤为主。患者多为年轻老人(60~74岁),小面积深度烧伤多见,集中于下肢和上肢,治疗费用高。多数家庭烧伤急救知识匮乏,120急救人员关于烧伤创面应急处理相对不充分,应优化老年烧伤具体应急防治策略,加大烧伤急救及慢性病防治宣教力度,强化社会支持,以降低老年烧伤发病率、病死率,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小编 多病共存是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共病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共病患者出现慢性病急性加重或合并感染等情况时,多需要住院治疗。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医疗及出院后健康管理成为老年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为需要了解老年患者共病组成情况及临床特征。闫巍作者等人调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60岁共病住院患者的共病组成情况,分析其临床特征,为老年共病患者的医疗工作和健康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年龄≥60岁的非重复住院共病患者761例;男465例,女296例;<80岁患者125例,≥80岁患者636例。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患慢性病数量为2~16个,其中31.4%(239/761)的患者患9种慢性病,19.3%(147/761)的患者患11种慢性病,18.0%(137/761)的患者患8种慢性病。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慢性病累及系统数量为2~9个,其中27.9%(212/761)的患者累及5个系统,25.9%(197/761)的患者累及6个系统,12.2%(93/761)的患者累及4个系统。 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各种慢性病患病情况:74.9%(562/761)患高血压,73.9%(561/761)患高脂血症,66.8%(505/761)患脑梗死,48.1%(366/761)患冠心病,38.1%(290/761)患糖尿病。 不同性别患者神经系统疾病中脑梗死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中前列腺增生、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中其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患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于<80岁患者(P<0.05)。18.7%(142/761)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患有系统肿瘤,其中以消化系统肿瘤为主。41.3%(314/761)的患者由于急性感染入院。46.5%(354/761)的患者发生感染(40例为院内获得性感染),其中肺部感染占82.8%(293/354)。≥80岁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80岁患者(P=0.001)。发生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贫血加重、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受损、胃肠功能紊乱、压疮、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住院日均费用高于未发生感染患者(P<0.05)。 本文提示 提示1:临床医师在接诊老年共病患者时,不能孤立地诊治某一独立疾病,不能机械地套用针对某一单一疾病制定的指南,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整体,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 提示2:临床医师在老年共病住院患者的诊治中尤其需要关注心脑血管方面的基础疾病。 提示3:骨关节病患病率为34.0%,居第6位。老年人多病共存,住院后肌肉减少症(肌少症)、衰弱进一步加重,加之多重用药,增加了跌倒风险,严重者可导致骨折,进而使疾病更加复杂化。因此,对于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应关注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问题,住院期间加强照护,预防跌倒,防止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示4:老年共病住院患者慢性贫血发生率约为1/5。慢性贫血使各个器官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导致多种危害,如贫血与直立性低血压相关,合并贫血的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再入院及3个月内病死率均增加。因此,临床医师应重视老年患者的贫血状态,积极寻找病因,纠正贫血。 提示5: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发:生感染的老年共病患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患者,除了积极抗感染及关注基础疾病以外,还应警惕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关注血红蛋白、清蛋白等指标,注意改善其营养状况。 提示6:呼吁力发展全科医学,培养老年科医师全科理念以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综合的医疗服务。 小结 老年共病患者多数患9种慢性病,慢性病可累及4~6个系统,以高血压、高脂血症、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发。老年共病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住院期间容易出现多种急性并发症,疾病负担增高。因此,临床医师在老年患者的医疗工作中,应关注老年多病共存现象,为老年患者实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和健康管理。 文章点评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一个自然年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各种慢性病诊断依据、病历资料中的出院诊断、资料真实可靠,可为老年共病研究及制定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共病管理及防控策略提供第一手数据。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属单中心研究,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级医院综合科住院患者,病源多来自附近老年居民及国家大机关、部委老干部,且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超过80%,存在选择偏倚,研究结果尚缺乏代表性,今后还需进一步收集多中心老年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另外,目前部分关于老年共病的研究聚焦在老年综合征。本研究中共病定义为各系统慢性病,没有包括老年综合征,没有关于老年失能(包括视力下降、耳聋、大小便失禁、便秘、肢体活动障碍、肌少症、衰弱等)情况的数据。当前,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肌少症和衰弱,国内外关于上述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取得一定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和比较其调脂治疗疗效,探讨血脂对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组108例、脑出血组84例及对照组92例(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用比色法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随机分组将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及非调脂治疗组,并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AM)(近期疗效)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脑梗塞)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脑出血组TC、LDLC低于脑梗塞组;调脂治疗组1个月后FAM评分低于非调脂治疗组,而3个月后ADL分级评定好于非调脂治疗组。结论高TG、TC、LDLC及低HDLC水平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低TC、LDLC更易发生脑出血;调脂治疗能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刘湘  项丽  张岚  佟光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6):3274-3279
背景 心房颤动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引进,心血管疾病合并心房颤动者的抗凝比例逐渐升高,脑梗死发生率较前下降;但是,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和抗凝治疗现状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 探讨同期住院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评估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抗凝现状,以期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的主要疾病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血管病组(合并心血管疾病,n=162)和肺病组(合并慢性肺疾病,n=125),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入院次日清晨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数据及CHA2DS2-VASc评分。后续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抗凝等药物使用情况和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肺病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静息心率、心力衰竭比例、右心房内径(RAD)长径、RAD短径、基底段右心室内径(RVD)、肺动脉压力、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评分≥4分的比例高于心血管病组(P<0.05);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心血管病组(P<0.05)。两组抗凝药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心血管病组使用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胺碘酮药物比例高于肺病组(P<0.05)。随访期间,心血管病组共发生脑梗死16例(9.9%),肺病组29例(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A2DS2-VASc评分、RAD短径、肺动脉压力是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同期住院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脑梗死发生率高;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人群较心血管疾病合并心房颤动人群存在较高的CHA2DS2-VASc评分、RAD、RVD及肺动脉压力;针对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应及时评估抗凝指征,加强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重视心力衰竭、肺炎等合并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性质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1年1~10月22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CT血管造影资料,其中脑梗死组134例,无脑梗死组65例。采用256层螺旋C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结果脑梗死组发现斑块267个,其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分别占56.9%、22.5%和20.6%;无脑梗死组发现斑块86个,其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分别占26.7%、20.9%和52-3%;三类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及无脑梗死组溃疡斑块分别为14.9%和4.6%,溃疡斑块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死组中,脂肪、纤维及钙化斑块出现中度以上血管狭窄比例分别为48.7%、18.3%和7.3%,中度以上血管狭窄在三组斑块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评价颈动脉斑块形态、性质,脂肪斑块、斑块溃疡具有不稳定性,易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