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选定"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尿标本留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留取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尿标本留取成功率由58.79%上升至92.93%,目标达成率为112%,进步率为63.17%。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三岁以下住院患儿24 h尿标本留取成功率,并提升了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10.37%降低至活动后的2.46%,目标达成率为111.72%,进步率为76.2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降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高的影响因素,拟定对策,比较品管圈前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由18.9%降至8.7%,目标达成率103%,进步率53.9%。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规范了操作流程,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准确及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为活动主题,将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留取24h尿标本的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留取24h尿标本老年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活动前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从76.5%提高到95.0%,较活动前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24h尿标本留取的准确及时率,提高了尿标本采集的质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24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活动主题,对24h尿标本留取及时性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病人留取24h尿标本及时率从51.1%升至81.8%(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中可显著提高病人留取24h尿标本及时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24h尿标本留取错误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调查本科糖尿病患者留取24h尿标本错误情况,然后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和实施对策等品管圈活动,比较运用品管圈前后患者24h尿标本留取错误率。结果患者24h尿标本留取错误率从22.0%下降到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运用品管圈手段能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24h尿标本留取错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内分泌科24h尿标本留取和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住院的病人150例,通过成立品管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步骤,最后评价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内分泌科住院病人24h尿标本留取正确率和护士素质。[结果]内分泌科住院病人24h尿标本留取正确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26.7%提高到活动后的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优化对内分泌科24h尿标本留取和采集过程的管理,从而提高正确留取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肾内科中段尿标本采样不合格率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找出中段尿标本采样不合格率高的原因,制定对策、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肾内科中段尿标本采样不合格率高的问题是否改善。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肾内科中段尿培养标本采样不合格率由37.5%减低至12.61%,目标达标率为102.47%,进步率为66.37%。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肾内科中段尿培养标本采样不合格率,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整个护理团队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未留取率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2月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上海邮电医院二病区住院患者的尿标本从通知留取至留取成功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导致尿标本未留取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拟定对策,按品管圈活动程序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尿标本未留取率的变化。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尿标本未留取率由17.8%降至0%,达到了制定的目标。全体圈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的素质修养、沟通和协调能力、责任及自信心、团队的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的掌握度、活动的积极性8个方面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未留取率,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尿培养污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活动前为对照组,实施活动后为观察组,品管圈活动方法为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各项活动,活动周期4个月,对尿培养污染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并落实3项改善措施,比较2组的有形成果(标本污染率)和无形成果。结果尿培养污染率由13%降到7%,2组护理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规范了尿培养留取送检流程,降低尿培养污染率,在临床护理细节工作中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服务理念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OGTT孕妇24h内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随机对100例住院孕妇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孕妇OGTT24h内留取率偏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不作质量改进,观察组进行品管圈质量改进活动。比较2组OGTT 24h内标本送检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孕妇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活动前的81.3%提高到94.9%。结论运用品管圈能较好的提高孕妇OGTT24h内标本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品质圈活动在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品质圈活动在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质圈,确立"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为活动课题,对50例病人进行了现状调查,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 品质圈活动使24 h留取尿标本回单的平均天数由3.04 d降至2.18 d.结论 品质圈活动应用于提高24 h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女婴患儿尿标本一次性留取成功率。方法确定提高女婴患儿尿标本一次性留取成功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女婴患儿尿标本留取一次性成功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36%提高到活动后的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女婴患儿留取尿标本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提高了女婴患儿留取尿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减少了患儿反复留取标本带来的局部皮肤不适,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规范的管理办法,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操作技能,改善工作环境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之前的13.98%降低至改善后的4.21%,目标达标率为103.28%。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科内的尿标本从采集至送检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导致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拟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尿标本合格率的变化。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尿标本不合格率由37.00%降至8.25%,达到了制定的目标。每一位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等7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不合格率,并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病房24 h尿标本留检正确率的影响,从而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将活动前需要留取24 h尿标本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标本留取进行宣教指导;将活动后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现状调查,找出标本留检正确率低的要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本组圈员的沟通配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显著提高;观察组24 h尿标本留检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病房24 h尿标本的留检正确率,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圈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以及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30%,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的率为0.81%,说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降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为活动主题,对本科室术后拔除尿管的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术后患者拔除尿管不适率由94%降至16%,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减轻了患者拔管时的疼痛,降低了拔管后出现的不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推进了优质护理服务,规范了拔除尿管的方法和流程,值得在临床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于2016年3~9月在本院精神四科十三病区开展品管圈活动,确立"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情况及圈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本科室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由68.9%提升至91.1%;圈成员的凝聚力、协调沟通能力、活动信心和责任荣誉较前提升。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不仅大幅提高了精神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留取合格率,制定了工作标准化流程,同时护士也学会了用品管圈手法去改善质控,提高了圈员们的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送检现况进行调查,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改进要点,提高宣教水平、丰富宣教方式、制定相应工作流程、改变痰标本采集容器样式、统一易混标本的收集容器,制定交接管理表格等,明显降低住院患者痰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