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金龙  倪朝民  黄炎  吴鸣  陶冶  周静  汪澄 《华西医学》2021,36(11):1550-1555
目的 了解气压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纳入出院时间在2017年4月-2020年12月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骨科转入康复医学科行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根据病例资料的医嘱内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干预方法为气压治疗+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脊髓损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40例,干预组40例。在科学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加用DVT综合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下肢DVT的消融和新发情况。结果干预组40例患者下肢DVT全部消融,其中16例患者完全消融,24例患者部分消融;对照组26例患者下肢DVT消融,其中7例患者完全消融,19例患者部分消融。两组脊髓损伤患者下肢DVT消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1例患者新发下肢DVT,新发率为2.5%;对照组有10例患者新发下肢DVT,新发率为25.0%。两组患者下肢DVT新发血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治疗的基础上,对并发下肢DVT的脊髓损伤患者实行规范性的护理管理方案并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其下肢DVT的消融,预防新发血栓,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由此继发的肺栓塞更是患者致残或致死的重要成因,据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骨科大手术后DVT和由其继发的PE的发生率分别为39%-74%[1]和2%-7%[2]。目前国内外对于下肢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及其报道,且形成了一系列较为规范的预防和治疗准则。而对于脊柱患者术后并发DVT的研究较少,且缺乏大量的前瞻性研究。Justin  相似文献   

4.
陈佳丽  宁宁 《华西医学》2009,(6):1593-159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于各种外力作用于脊柱所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断裂[1]。随着社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病例在临床工作中日益增加,其并发症多,残障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中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2]。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的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肺栓塞(pulmonery embolism,PE),即静脉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相应肺组织血流供应减少或中断,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3],威胁患者的生命。为了解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指导临床工作,现就脊髓损伤患者产生深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诊断、防治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1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1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为零,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患交流,给予入院时及术后及时的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进行早期的药物干预,辅以护理管理,以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性研究设计,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103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按照DVT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进行DVT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相关健康教育。2周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绝对卧床依从性及DVT疾病相关知识评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绝对卧床依从性及DVT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DVT急性期患者的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及DVT疾病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患者绝对卧床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护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5例颈髓损伤患者,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血栓预防知识宣教、指导下肢活动、饮食指导、劝导患者及其家属戒烟、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等。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措施:对颈髓损伤患依据损伤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成立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专业组对血栓预防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制定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南及健康教育执行单,脊髓损伤组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颈髓损伤患者的预防措施,成立血栓预防质控组,督导各项措施有效落实。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8.362,P<0.05),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髓损伤患者进行规范性预防措施并辅以管理手段,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1-3]),是颅脑损伤患者最严重并发症之一~([4])。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意识障碍、肢体偏瘫、长期卧床、脱水治疗等原因并发DVT,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5])。本研究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全方位防栓音乐会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减少DVT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服务的主观能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弹力袜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在预防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弹力袜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LEDVT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APTT、TT及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LEDVT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手术后应用弹力袜联合使用抗血栓压力泵干预可显著降低LEDVT的发生率,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脊髓损伤(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发病1周内即入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9例,根据下肢静脉彩超的表现,将其分为伴DVT组(9例)和不伴DVT组(40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否合并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有无肿瘤病史、既往有无吸烟史、是否合并下肢骨折、有无气压治疗、是否早期康复干预、是否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无静脉置管史、有无手术、有无输血史、下肢肌力、发病至转入康复科时间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髓损伤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6.87;95% CI 1.09~43.22)和未进行气压治疗(OR 12.47;95% CI 1.09~142.36)与早期脊髓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有关(P<0.05)。 结论女性和未进行气压治疗是早期SC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小丽 《妇幼护理》2022,2(17):3892-3895
目的:探究在妇科手术护理工作中引入强化血栓预防策略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55),一组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额外开展强化血栓预防策略,设为研究组,就两组干预情况展开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4%(2/55),低于对照组16.36%(9/55),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8.84±2.86)cm/s、(15.03±2.71)cm/s、(11.44±2.32)cm/s,快于对照组(15.97±2.29)cm/s、(12.13±2.18)cm/s、(8.64±1.75)cm/s,P<0.05;研究组DD、FIB、FDP、PT水平分别为(279.65±18.21)ng/L、(2.36±0.45)g/L、(2.72±0.84)mg/L、(30.21±2.87)s,低于对照组(366.44±23.22)ng/L、(3.11±0.67)g/L、(3.42±1.05)mg/L、(35.86±4.13)s,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高于对照组81.82%(45/55),P<0.05。结论:对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展开强化血栓预防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因子及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从而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值得推荐引用。  相似文献   

13.
王牡丹  何乃宁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85-1686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发生在静脉内的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卧床病人的常见病,也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在急性期,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与处理,部分血栓脱落,造成肺、脑等重要脏器栓塞而导致死亡;有些患者则发生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因此,预防DVT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DVT病人,经治疗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胸椎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是微创脊柱外科手术领域中的一项新进展。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5月采用此项技术实施胸腰椎前路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为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评估后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知识的认知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凝血功能。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知识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评估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减少脑卒中患者下肢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理想效果,且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将78例伤前没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发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临床治疗组38例(传统护理组)及常规治疗加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组40例(强化护理组),强化护理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采取预防性治疗与护理措施。进行临床评估与随访,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8周,共计7例(9.0%)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强化护理组仅1例(2.5%)发生深静脉血栓,传统护理组6例(15.8%)(6/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预防胃肠癌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住院手术的胃、结肠或直肠癌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1—6月收治的14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7—1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9例、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问卷得分(33.86±4.16)分,对照组(29.38±6.98)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患者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程度、预防胃肠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妇科术后强化血栓预防策略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医院共200例妇科术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成了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强化血栓预防策略。对护理期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共14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护理态度、预后效果、并发症预防以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血栓预防策略在降低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霞  陆云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8):567-569
文章针对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归纳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对其发病率、危险因素、机械预防方法、化学预防方法及护理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的主要进展,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