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使用鼻罩人机连接界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NICU行无创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无创通气治疗时使用人机连接界面,对照组使用鼻塞,观察组使用鼻罩。观察2组早产儿使用无创通气治疗1 h末、12 h末、24 h末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人机连接界面发生脱落、漏气情况。结果 2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动脉血气分析pH、PO_2、P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60,F=1.657,F=0.081,P均0.05),在固定分组因素条件下,2组早产儿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pH、PO_2、P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无创通气治疗时间延长血气分析结果均逐渐好转。观察组早产儿每24 h人机连接界面发生脱落、漏气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使用鼻罩人机连接界面,其血气分析与鼻塞人机连接界面疗效相当,使用鼻罩早产儿较少发生人机连接界面脱落、漏气,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鼻塞与鼻罩在无创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中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RDS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鼻塞组(48例)与鼻罩组(45例)。鼻塞组的无创通气连接界面选用短的双鼻塞,鼻罩组选用鼻罩。根据经皮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调整FiO2等参数,记录各种参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鼻塞组无创正压通气后12~24 h血气分析的pH值为(7.32±0.06),PaCO2值为(48.2±9.0) mmHg,正压通气24 h时FiO2值为(0.39±0.08),腹胀3例,平均无创通气时间(54.1±16.8)h,无创通气失败12例;鼻罩组分别为(7.31±0.07),(47.2±10.2)mmHg,(0.38±0.08),5例,(54.8±13.6)h,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0.169,0.484,0.464,0.217,-0.226,0.332;P>0.05)。鼻塞组总脱落次数89次,总漏气次数352次,低于鼻罩组的48,48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898,44.644;P<0.05)。两组局部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0.05),但皮肤损伤部位明显不同:鼻塞组皮肤损伤部位绝大部分在鼻中隔的内侧和鼻小柱,鼻罩组皮肤损伤部位绝大部分在鼻中隔与人中连接处及眉间。结论鼻塞较鼻罩更容易脱落,鼻罩比鼻塞更容易漏气,但这两种连接界面对无创通气时间及无创通气失败率等并无明显的影响。鼻塞和鼻罩导致鼻部损伤的发生率及程度基本相似,但损伤部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09-1110
目的探究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_2、血PH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无创经鼻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NSur 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1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5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持续正压通气的呼吸支持方法治疗;2012年至2013年23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为观察组,采用INSUR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p H等)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支持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的p H、Pa O2、Pa O2/Fi O2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上升,Pa CO2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68.8±16.1)h]、氧疗时间[(8.5±3.6)d]、住院时间[(19.8±6.2)d]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BPD发生率、有创通气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INSURE技术进行呼吸支持治疗能够缩短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少,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塞鼻罩交替法对预防早产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所导致鼻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生儿科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使用NCPAP治疗的早产儿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塞组(n=30),鼻罩组(n=30)及鼻塞鼻罩交替组(n=30),3组分别选择鼻罩、鼻塞及鼻塞鼻罩交替作为无创通气连接界面,观察3组早产儿鼻损伤的发生率及通气效果相关指标。结果3组患儿鼻部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替组鼻部损伤发生率(10.00%)低于鼻塞组(33.33%)和鼻罩组(36.67%)。3组NCPAP治疗时间及NCPAP治疗12~24 h后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鼻罩交替法可有效地减少早产儿NCPAP所导致的鼻部损伤。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13-815
目的对比固尔苏联合无创通气与有创通气两种治疗方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固尔苏联合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尔苏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及Sa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临床效果优于有创通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气状况,缓解患儿缺氧症状,促进自主呼吸,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点固定鼻塞法在PICU婴幼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人"形蚕丝胶布和3 M自黏弹性绷带,对NCPAP的鼻塞和呼吸管道多点固定,对照组使用呼吸回路厂家配套的固定帽固定。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使用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损伤情况,记录24 h鼻塞脱出次数、管道连接处脱落次数及24 h内所导致的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儿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为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每24 h鼻塞脱出次数、每24 h管道连接处脱落次数以及脱落所导致的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多点固定鼻塞法能显著减少NCPAP鼻塞的滑脱和移位,降低鼻部皮肤损伤发生率,降低每24 h内鼻塞脱出次数、管道连接处脱落次数及脱落所导致的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次数,方法简便且经济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双相正压通气(Bi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诊治80例接受PS治疗的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BiPAP联合PS给药)和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PS给药],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工作参数(FiO_(2)、PEEP)、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结果】治疗后,FiO_(2)、PEEP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对照组6 h、12 h、24 h、48 h工作参数FiO_(2)、PEEP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有创呼吸支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12 h、24 h观察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时10.0%(4/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临床效果优于NCPAP联合PS,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1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PD)伴呼吸衰竭病人应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合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呼吸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无创正压通气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护理上应重视通气前准备,合适的人机连接界面的选择,适当的体位与面罩的松紧度。严格气道管理是行无创正压通气(NIV)的前提,血气分析、生命体征、意识,呼吸机工作状况以及并发症的监护是行NIV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43-744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患儿家属是否同意进行HFOV治疗将98例患者NRDS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38例,试验组患儿行HFOV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鼻塞、面罩吸氧或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24h p H和Pa O2水平显著升高,OI和Pa CO2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24h p H和Pa O2升高幅度及OI和Pa CO2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放弃治疗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够有效改善NRDS患儿血气分析和氧合指数,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儿分成试验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试验组患儿接受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12、36、72h后的Pa O2、Pa CO2和氧合指数;比较两组72h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2、36、72h后,两组Pa O2、Pa CO2和氧合指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的Pa O2、氧合指数、Pa CO2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00%(1/25),低于参照组患儿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应用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通气效果与有创通气相当,但并发症更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NCPAP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NP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X线胸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6、12 h两组患儿p 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水平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p H值、Pa 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且X线胸片12 h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可有效减少RDS新生儿NCPAP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改善患儿血气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儿予以HFNC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CPAP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PaO_2、SaO_2、OI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_2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给予HFNC与CPAP辅助机械通气疗效相当,可明显改善患儿通气状况和临床症状,但HFNC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鼻塞方法在新生儿经鼻无创辅助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使用经鼻无创辅助通气的新生儿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29例和改良组32例。传统组使用传统固定方法固定鼻塞,改良组使用自制裁剪的3M弹力胶布固定鼻塞,比较两组通气效果。结果改良组患儿鼻塞脱落平均0.16次/100 h,鼻部损伤2例,压力下降平均2.4次/100 h,均低于传统组的9.60次/100 h,8例,15.7次/10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526,4.292,11.966;P<0.05);两组有创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经鼻无创辅助通气时,与传统固定方法相比,使用自制裁剪的3M弹力胶布固定鼻塞,能使鼻塞脱落及鼻部损伤明显减少,减少漏气,更好地保持无创辅助通气有效压力。  相似文献   

15.
选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6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h、48h和96h后p H、Pa O2和Pa CO2的变化情况,并对影响观察组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2h,两组p H、Pa O2和Pa CO2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48h和96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 H值、Pa O2升高更加明显,Pa CO2也明显降低,且基本恢复或更接近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OPD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使患者的血气更快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00-1101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接收的8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CPAP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儿Pa O2和p H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明显比对照组(28.57%)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使患儿症状表现和血气得到显著的改善,且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丽清  江英  刘红霞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911-1913
目的探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200mg/kg。对于仍有呼吸困难需无创通气的患儿46例,随机分成为SNIPPV组22例和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24例。比较两组通气后血气指标及无创通气时间。结果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无差异,SNIPPV组血气指标较NCPAP组恢复时间迅速,PaCO2下降明显,无创通气时间缩短。结论SNIPPV作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治疗NRDS是可行的,且比NCPAP模式更有效,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127-1128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 O2、Pa CO2和p H值差异均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 O2、Pa CO2和p H值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较大(P0.05)。与常频机械通气相比,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Ⅱ~Ⅲ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Ⅱ~Ⅲ级RDS患儿,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例35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予以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后,两组SaO2、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Ⅱ~Ⅲ级RDS患儿采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促进患儿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珂立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1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珂立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干预24 h后,研究组患者Pa O2,Pa CO2及Pa O2/Fi O2等相关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吸气峰压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呼吸道压、潮气量以及每分钟通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积极实施珂立苏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相关症状指标,促进其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