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护理在预防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以探索一种安全、高效的中医联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年龄≥60岁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使用医用弹力袜组、常规护理+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对3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黏度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电刺激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与常规护理组、弹力袜组相比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护理能加快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可有效地预防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对预防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行腹部手术后下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6年12月年龄>60岁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患者140例,术后分别予以下肢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锻炼按摩组)及使用医用弹力袜(弹力袜组),进行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锻炼按摩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与弹力袜组相比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地加快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可预防老年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经穴组方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术后卧床期患者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以寻找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经穴组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9月,老年大手术后卧床患者16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补气行气组(术后常规护理 电刺激太冲、足三里穴)、活血渗湿组((术后常规护理 电刺激阴陵泉、三阴交穴)以及联合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常规护理 电刺激四穴位),比较四组患者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补气行气组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比常规护理组及活血渗湿组明显加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联合穴位电刺激组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太冲 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能加快下肢血流速度,很好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经穴组方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期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以寻找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佳经穴组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实施大手术后的老年患者16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术后按常规护理)、补气行气组(术后常规护理+电刺激太冲、足三里穴)、活血渗湿组(术后常规护理+电刺激阴陵泉、三阴交穴)以及联合穴位电刺激组(术后常规护理+电刺激四穴位),比较4组患者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补气行气组患者下肢血流速度比常规护理组及活血渗湿组明显加快(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联合穴位电刺激组相似(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太冲+足三里穴位电刺激能加快下肢血流速度,能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以及不同长度梯度弹力袜在预防妇科肿瘤盆腔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各3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观察A组术后当天开始穿短筒梯度医用弹力袜,观察B组则选择长筒梯度弹力袜。结果观察A组、B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A组、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下肢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B组双侧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弹力袜可有效预防妇科肿瘤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长度梯度弹力袜效果接近,但长筒梯度弹力袜对舒适度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气压治疗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气压治疗,对照组无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静脉血流速度及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术后7 d,两组患者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49.1±7.4)cm/s和(46.7±5.8)c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2.27%,对照组为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加压仪在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实施截石位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医用加压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采用Kendall SCD自动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间歇式充气加压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静脉回流,对预防截石位患者术后DVT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素钠联合压力泵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5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7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7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压力泵治疗,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股静脉血流速度和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15.58%),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PT及APT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联合压力泵能够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术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相似文献   

9.
侯黎莉  孙唯珺  姚丽文 《护理研究》2008,22(11):984-985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医用弹力袜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医用弹力袜.比较两组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能改变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双下肢平卧使用医用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双下肢平卧使用弹力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皮温、胫后静脉流速及静脉流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皮温、胫后静脉流速及静脉流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双下肢平卧使用弹力袜能改变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王卉  龙小丽  曹佳 《护理研究》2023,(2):359-36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预防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血栓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置管后进行局部上肢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凝血指标及穿刺侧腋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剔除脱落病例,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纳入30例病人。置管期间观察组无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对照组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肿瘤PICC置管病人血液循环障碍,调整全身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弹力袜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在预防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弹力袜联合抗血栓压力泵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LEDVT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前APTT、TT及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LEDVT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手术后应用弹力袜联合使用抗血栓压力泵干预可显著降低LEDVT的发生率,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方法 58例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通畅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加快,且研究组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下肢静脉通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医用弹力袜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医用弹力袜,比较两组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使用医用弹力袜能改变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子艾灸仪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妇科盆腔手术患者62例,依照盲选法,分成对照组31例,治疗中使用弹力袜,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电子艾灸仪。比较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结果: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速度。干预前,P>0.05两组比较无差异,干预后第7天实验组左右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艾灸仪与弹力袜联合使用,可增加下肢静脉回心血流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减少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护理资源的浪费,提高护理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温式医用弹力袜对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16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后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加温式医用弹力袜实施干预。记录两组产后相关凝血指标水平、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TP)、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左右下肢静脉流速、左右胫后静脉流速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疼痛、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式医用弹力袜能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梯度弹力袜标准作业流程(SOP)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拟行TURP的病人,经筛选将符合标准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我科DVT防治小组制定的梯度弹力袜SOP,对照组应用梯度弹力袜,但未执行SOP。观察两组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足背皮肤温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腓肠肌疼痛发生率等。[结果]术后观察组发生DVT(1例)低于对照组(7例,P0.05)。观察组下肢股浅静脉和腘窝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足背皮肤温度低于观察组(P0.001),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腓肠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梯度弹力袜SOP有效预防了TURP后DVT的发生,同时规范了临床弹力袜使用流程,降低了术后腓肠肌疼痛的发生率,有效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和足背皮肤温度,同时有效降低TURP病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穴位按摩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预防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遵循病人自愿原则,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住院病人270例,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B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训练,试验A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治疗,试验B组在试验A组的基础上,同时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观察3组病人患侧肢体疼痛、皮肤温度、颜色变化、肿胀、股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结果]试验B组病人患侧下肢疼痛、皮肤温度、颜色变化、肿胀、下肢DVT发生例数均低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B组病人患侧下肢股静脉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以有效预防偏瘫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6年1-12月年龄〉60岁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80例,术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穴位刺激+肢体锻炼),进行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粘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肢体功能锻炼联合穴位刺激能有效地加快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可预防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方面应做好心理护理、宣教指导、加强观察,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