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接受PICC置管的1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0)及对照组(n=80),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PICC置管期间应用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对患者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置管期间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期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TP)、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肢体肿胀发生率、肢体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风险评估与处置表的应用能及时识别PICC患者置管期间血栓发生的高危风险,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患肢疼痛、肿胀程度、DVT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未发生DVT,对照组出现3例肌间静脉血栓。2组术后的疼痛、肿胀程度在组间、时间和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运用Caprini量表进行风险评估,并依据风险程度合理实施护理,可有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功能锻炼正确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2例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9例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两组病人功能锻炼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经验.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药物预防与物理预防相结合,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预防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淤斑以及疼痛变化情况,必要时结合彩超检查,及时明确有无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 使患者治愈满意度好,疾病周期缩短,在临床试验住院和随访中无一例血栓的发生.结论 为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袜联合康复训练在预防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KA治疗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医用弹力袜+早期康复训练)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2,5,7 d,观察两组膝关节周径、膝关节活动度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术后10 d统计两组DVT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膝关节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术后2,5,7 d膝关节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同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术后第7天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同时间血浆粘度、RBC聚集指数、全血高切、全血低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术后第2,5,7天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P 0. 05),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医用弹力袜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减轻TKA患者术后下肢水肿程度、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同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降低DVT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作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之一,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1],除可引起患者疼痛、肿胀、血栓后综合征等外,血栓脱落引起的肺血栓栓塞(PTE)还极易导致患者死亡。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未采取预防措施时,经静脉造影检查证实的THR术后DVT发生率为42%~57%,PTE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7.
孔令霞  杨金梅 《天津护理》2004,12(5):274-274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它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及关节外伤等。术后易发多种局部和全身的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以下简称DVT)的发生率高达40%~60%,严重的可致死亡。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对收治的80例患者实行了膝关节置换术133例膝,均如期出院,无1例患者发生DVT。  相似文献   

8.
李红  王桂珍  付其美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8):1283-1284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患者严格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避免对静脉过度牵拉、挤压及热损伤;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早期主动锻炼并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结果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小腿及足踝轻度肿胀,经治疗5d症状消失,46例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术前后健康教育指导及预防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患者严格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避免对静脉过度牵拉、挤压及热损伤;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早期主动锻炼并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结果: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小腿及足踝轻度肿胀,经治疗5d症状消失,46例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术前后健康教育指导及预防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程度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了关节功能康复,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预防高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3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预防下肢源静脉血栓形成所采取的术前充分准备、术后采用合理体位、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进行总结.30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前充分准备、术后采用合理体位,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可以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管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24 h血栓基础预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患者血栓基础预防达标率情况。成立血栓质控小组,按照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进行血栓质量管理。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后踝泵训练及饮水量达标率由58. 3%提高至78. 3%,VTE发生率由5. 80%下降至1. 3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PDCA循环模式管理在骨科术后24 h血栓基础预防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基础预防的达标率,降低VT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98例择期行全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行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健康教育,另外49例患者为观察组,行知信行健康教育方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VT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发生1例DVT(2.04%),而对照组出现6例(12.24%),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专项护理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观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DVT预防专项护理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1周、2周、3周、4周的DVT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DVT预防专项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减少术后DVT形成,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相似文献   

16.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6月~2006年1月,我们对100例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术后出现深静血栓(DVT)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10例,女90例,平均64.8岁,平均体重70·1kg,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有DVT症状的8例(8%),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其他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督查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指导手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制定全膝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督查表,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按督查表内容进行锻炼,每个阶段的锻炼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结果出院前,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时,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督查表的应用,将健康宣教内容相对量化,落实到有文字记录并有护士长督查的表格中,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护士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自觉性增强,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琴 《全科护理》2014,(19):1785-178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引起DVT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DVT的发生。[结果]58例病人均未发生DVT,其中有4例病人术后第2天开始出现患肢轻度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DVT,经积极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行髋关节置换术58例,经精心护理并把循证护理(EBN)应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sus 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以威胁到患者生命,有研究[1]报道在没有采用预防方法前,TKA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在40%~84%,PE的发生率为1.8%~7.0%,死亡率为0.2%~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