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assy-Muir说话瓣膜(PMV)对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吞咽生物力学和误吸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伴误吸的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PMV干预组(10例)和PMV干预组(10例)。非PMV干预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PMV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佩戴PMV治疗,治疗结束时间为治疗2周后或拔除气管套管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高分辨率测压检查和吞咽造影检查评估2组患者吞咽过程中的颚咽收缩压力峰值(VP-Max)、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后压力峰值(UES-Max)及渗漏-误吸(PAS)评分。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VP-Max、UES-Max及P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P-Max和UES-Max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PMV干预组的PAS评分亦较组内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2周后,PMV干预组的VP-Max和UES-Max分别为(150.87±65.51)mmHg和(206.00±42.28)mmHg,明显高于非PMV干预组(122.45±74.45)mmHg和(190.17±79.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P-Max的增高与PAS评分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P<0.05)。 结论 PMV干预能够改善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腭咽收缩功能和UES松弛后收缩功能,腭咽收缩压力峰值的增高与误吸情况的改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吞咽说话瓣膜在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方法手足口病后继发脑干脑炎患儿3例和小脑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WHOⅠ)切除术后患儿1例,均留置气管套管,伴吞咽障碍,吞咽造影检查显示环咽肌失迟缓、隐性误吸,经综合评估后佩戴美国产Passy-Muir吞咽说话瓣膜,同时进行球囊扩张术、呼吸训练、感觉刺激及电刺激等综合性吞咽训练。 结果4例患儿佩戴吞咽-说话瓣膜后,恢复说话功能,经平均(36.50±35.63)d的综合性吞咽训练,4例患儿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最终拔除气管套管和鼻饲管,完全经口进食。 结论气管切开后伴吞咽障碍、发音不能患儿佩戴吞咽说话瓣膜后结合吞咽训练可减少误吸,改善环咽肌开放程度,恢复发音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说话瓣膜联合吞咽基础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观察。 方法 将入选颅脑损伤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吞咽基础训练)和观察组(采用常规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佩戴说话瓣膜吞咽康复训练),每组15例。观察组有1例因病情加重、1例因经济及家庭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而退出研究,最后纳入统计的患者共28例,其中观察组15例,对照组13例。2组患者均接受吞咽基础训练,包括冰刺激、舌运动训练和咳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佩戴说话瓣膜训练,每日2次,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评级和Rosenbek渗漏-误吸分级量表(PAS)评级对2组患者行喉镜吞咽功能检查及吞咽功能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才藤氏吞咽障碍等级和PAS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说话瓣膜联合吞咽基础训练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功能,且减少其吞咽的误吸情况。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会导致言语、吞咽、呼吸、嗅觉等多方面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说话瓣膜作为单向通气阀,可恢复闭合的上呼吸道及正常的呼吸模式,重塑声门下压力,有利于改善言语功能,减少渗漏及误吸,改善呼吸及嗅觉功能,提升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说话瓣膜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具体作用机制、结构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状态下经气管压力(TTP)对重症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患者说话瓣膜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佩戴说话瓣膜的50例气切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耐受时长是否≥30 min将其分为耐受组和非耐受组。检测2组患者平静呼吸、用力呼气及发音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说话瓣膜在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说话瓣膜,分为常规组和说话瓣膜组,每组24例。比较2组患者的气切带管天数、气切至尝试堵管天数、出院时堵管及拔管情况。记录说话瓣膜组患者首次使用说话瓣膜的耐受时间、首次佩戴的发声情况、使用天数。对说话瓣膜组患者佩戴说话瓣膜前、后的半定量咳嗽强度评分(SCSS)进行比较。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说话瓣膜组患者的气切带管时间[(14.25±3.18)d]短,出院时未成功堵管的人数(3人)少(P<0.05)。说话瓣膜组19例(79.17%)患者首次使用说话瓣膜即可正常发声交流,佩戴说话瓣膜后SCSS[(4.14±0.35)分]增加(P<0.05)。 结论 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说话瓣膜可缩短气切带管时间,提高出院堵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说话瓣膜对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渗漏、误吸的影响,探讨说话瓣膜对吞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32例气管切开后长期未能拔除气管套管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其气管套管口佩戴说话瓣膜,佩戴1周后,采用吞咽造影检查观察未佩戴与佩戴说话瓣膜时渗漏、误吸程度的变化,比较其渗漏和误吸的发生率,应用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量表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吞咽造影检查发现32例气管切开患者在未佩戴与佩戴说话瓣膜时误吸的发生率分别为81.25%和56.25%,Rosenbek分级全部为异常级别,未佩戴与佩戴说话瓣膜比较,26例级别有变化,6例级别无变化。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能显著降低误吸的程度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曹云云 《护理与康复》2019,18(12):93-94
总结1例肺癌术后气管切开佩戴说话瓣膜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要点为佩戴说话瓣膜,重建声门下压力,恢复患者言语功能,同时做好坐位平衡训练、心肺功能训练,限制液体总入量,加强心理护理。经康复训练和护理,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恢复说话功能,患者住院50 d后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说话瓣膜结合赋能呼吸训练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8月-2019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33例按拔管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7例.对照组在患者具备拔管指征后按传统方法先堵管再拔管;观察组在患者没有达到拔管指征前,但达到试堵管指征时即让患者佩戴说话瓣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说话瓣膜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在重症监护室(ICU)清醒气管切开困难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从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6例ICU清醒气管切开困难脱机患者纳入研究。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作联合组及常规组,每组3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脱机锻炼及体外膈肌起博治疗,联合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用说话瓣膜干预。对比两组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以及入住ICU时间,治疗前后呼气峰流量以及潮气量,治疗前后膈肌厚度、活动度。结果 联合组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0、0,均低于常规组的15.15%、15.15%,而脱机成功率为84.85%,高于常规组的60.61%(均P<0.05)。联合组机械通气以及入住ICU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呼气峰流量以及潮气量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膈肌厚度、活动度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说话瓣膜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在ICU清醒气管切开困难脱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膈肌...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目前造成我国成年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位原因[1],脑卒中可以直接损伤呼吸中枢、破坏呼吸下行传导通路和(或)继发肺部疾病而导致肺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此时往往需要予以机械通气[2],气管切开是有创机械通气的一种形式,常常用于抢救急危重脑卒中患者,保持氧气传输和引出痰液,国外研究报道15%~35%重症监护室的卒中患者需要气管切开[3],在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患者肺功能,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染料试验在提高护士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体位管理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6月~11月我院神经内外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处理,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染料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染料试验组予以染料试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体位管理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状况,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结果染料试验组护士体位管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染料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及气管瘘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染料试验组拔管后第2周、第3周时CPIS评分≥6分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染料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染料试验在提高护士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体位管理依从性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轻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在老年脑卒中长期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策略.方法 将100例老年脑卒中长期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持续泵入胃肠内营养液,对照组以传统方法鼻饲胃肠内营养液.比较2组的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2周和第3周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胃食管反流、呛咳、误吸、胃潴留、腹泻、腹胀、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 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在老年脑卒中长期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传统鼻饲造成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佩戴说话瓣膜对重症患者气切套管拔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100例气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运动疗法(体位管理、关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技术动态监测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佩戴吞咽-说话瓣膜对其吞咽功能的即时影响。 方法 共选取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2例,分别在吞咽-说话瓣膜干预和非干预状态下吞咽5ml的300mg I/ml碘海醇溶液各3次。采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采集患者咽部、食管上括约肌压力及时间参数,包括咽腔收缩压力峰值、咽腔收缩速率、咽腔收缩持续时间、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残余压及UES松弛持续时间等。 结果 应用吞咽-说话瓣膜后,发现患者咽腔收缩压力峰值、咽腔收缩速率、咽腔收缩持续时间、UES松弛残余压及UES松弛持续时间均有变化,但发生的即时效应在佩戴吞咽-说话瓣膜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吞咽-说话瓣膜的应用并不能即时明显改善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状态患者的咽部及UES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在气管套管口安放一个单向通气阀,用于改善吞咽和说话功能的装置,称为说话瓣膜[1].说话瓣膜有不同的品牌,其中Passy-Muir说话瓣膜(Passy-Muir speaking valve,PMV)是目前美国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说话瓣膜.患者配戴说话瓣膜后,能够即刻不同程度恢复发声、言语交流功能.说话瓣膜在美国等西方围家应用普遍[2-5],但在中国大陆还鲜见相关应用的报道.此项技术在我院已有1例患者使用,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露  魏海棠  谢亮  盛扬  黄莹  黄莉 《中国康复》2022,37(1):33-36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肺康复在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率及肺部感染中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肺康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拔管成功率、再次置管率、肺部感染评分及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连续护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11例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连续护理干预。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气管套管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气管切开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连续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相关护理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黄彩云 《全科护理》2013,11(2):104-105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气管导管为管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1例早期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病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6例,对照组发生气囊漏气5d~7d后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实验组在发生气囊漏气后早期采用无气囊气管导管为支架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换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值的变化及气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换管后实验组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和血压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气管导管为支架早期更换气囊漏气的气管切开套管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病人血氧饱和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局部出血。  相似文献   

20.
刘慧 《当代护士》2013,(12):32-3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200例重症脑卒中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12~24h是否行气管切开和肠内营养分为4组:A组53例:以上2种操作均实施;B组50例:单纯气管切开;c组48例:单纯肠内营养;D组49例:均未实施,49例;分组方法结合随机和家属的意愿。结果4组经过3个月治疗后,A组治疗好转率高于其他组,死亡率、自动出院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若家属同意,早期气管切开和鼻饲营养应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