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他莫昔芬(TAM)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近年来,TAM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TAM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激活雌激素受体(ER),调节雌激素应答基因的信号转导通路,与其他雌激素诱导基因一起上调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标志如Ki6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等。理想的子宫内膜厚度对胚胎种植十分重要,目前,学者们开始探索将TAM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准备子宫内膜。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初步阐明TAM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并展望其在辅助生殖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雌二醇、三苯氧胺对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雌二醇 (E2 )、三苯氧胺 (TAM )作用于乳癌及子宫内膜细胞 ,研究这两种因素对雌激素受体 (ER)阳性细胞的增殖作用 ,探讨乳癌TAM耐受的产生与细胞来源的关系。方法1× 1 0 - 6 mol/LTAM、1× 1 0 - 8mol/LE2 作用于乳癌及子宫内膜细胞 ,利用3H TdR示踪细胞增殖动力学。结果 TAM对子宫内膜细胞增殖 (6 .32 % )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 (6 .40 %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1 ) ,TAM对乳癌细胞增殖 (45 .84% )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 (52 .72 %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但其对TAM耐受的乳癌细胞增殖 (9.64 % )与对照组 (6 .32 % )比较有显著刺激作用 ;E2 对 3种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E2 与TAM联合作用于子宫内膜及乳癌细胞与单独使用E2 时相比 ,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但它们联合作用于TAM耐受乳癌细胞时表现出比E2 更大的刺激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 E2 对 3种来源细胞都表现为刺激增殖的作用 ,但TAM抑制乳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则依赖E2 的浓度水平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 (TAM )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和监测方法。 方法  4 0例因乳腺癌手术及放化疗后 ,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而服用TAM的患者 ,经门诊宫内膜抽吸取样、诊断性刮宫内膜病检 ,阴道超声波扫描 (TVS) ,诊断性宫腔镜 ,宫腔镜内膜病灶电切病检检查其宫内膜病变。 结果  2 8例 (70 % )有子宫内膜病变 ,包括内膜息肉或合并囊肿 2 0例 ,内膜增生合并囊肿及息肉 7例 ,黏膜下肌瘤 1例 ;萎缩性宫内膜 10例 ,正常分泌期及增殖期宫内膜 2例。宫内膜病变常呈不均衡性 ,正常内膜与萎缩内膜或囊肿、息肉并存。绝经后 35例中 ,阴道超声波扫描宫内膜厚度 >8mm 2 3例 ,其中 16例 (70 % )合并内膜病变 ;内膜厚度 <8mm 12例中 9例有内膜病变 (75 % )。 17例门诊抽吸内膜病检及盲刮取材病检均为阴性 ,但诊断性宫腔镜确诊为宫内膜增生、息肉或囊性息肉。 结论 服用TAM后 ,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较高 ,主要为内膜息肉、内膜腺性囊性萎缩、腺体增生和子宫肌瘤。病变的特点为不均衡性 ,各种病变可单独或并存。建议开始服用TAM前及服药后每年一次妇检 ,每半年一次TVS监查内膜变化 ,疑有内膜病变者 ,需行宫腔镜检及刮取内膜病检 ,必要时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或部分内膜切除病检。TVS仅为诊断性宫腔镜的筛选 ,宫内膜抽吸取样或盲  相似文献   

4.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升高,是取消胚胎移植周期的重要原因之一.薄型子宫内膜限制了腺体及生长因子靶受体生成、影响了信号转导.目前临床上可通过雌激素补充、阿司匹林、血管活性药物等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下血流,但上述方法对部分顽固性薄型子宫内膜治疗效果欠佳,而富血小板血浆(PRP)对部分顽...  相似文献   

5.
雌、孕激素作用后小鼠子宫内膜细胞中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雌、孕激素对小鼠子宫内膜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去势雌性昆明小鼠模型 ,分为假手术、雌激素、孕激素及雌、孕激素联合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给药后小鼠子宫内膜NF κB的表达。 结果 雌激素浓度为 30及 10 0 μg·kg-1·d-1时均可促进小鼠子宫内膜细胞NF κB的表达 (P <0 .0 1) ,但无明显的量效相关性 (P >0 .0 5 )。单用孕激素降低子宫内膜细胞胞浆中NF κB的表达 (P <0 .0 1)。雌、孕激素联合促进细胞浆及细胞核的NF κB表达 (P <0 .0 1)。 结论 雌激素可上调小鼠子宫内膜细胞NF κB的表达 ,而孕激素对其表达呈降调节作用 ;NF κB途径可能参与了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雌、孕激素对小鼠子宫内膜细胞核因子-кB(NF-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势雌性昆明小鼠模型,分为假手术、雌激素、孕激素及雌、孕激素联合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给药后小鼠子宫内膜NF-кB的表达.结果雌激素浓度为30及100μg·kg-1·d-1时均可促进小鼠子宫内膜细胞NF-кB的表达(P<0.01),但无明显的量效相关性(P>0.05).单用孕激素降低子宫内膜细胞胞浆中NF-кB的表达(P<0.01).雌、孕激素联合促进细胞浆及细胞核的NF-кB表达(P<0.01).结论雌激素可上调小鼠子宫内膜细胞NF-кB的表达,而孕激素对其表达呈降调节作用;NF-кB途径可能参与了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薄的患者使用超生理剂量雌激素治疗的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生理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方案后不同子宫内膜厚度(EMT)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对217例内膜薄患者(既往周期发现子宫内膜厚度<8 mm,或者本周期连续服用补佳乐8 d后仍EMT<8 mm者)行超生理剂量雌激素替代周期FET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内膜转化日EMT分为A组(EMT≥8 mm,n=105)和B组(EMT<8 mm,n=112);并以同期正常内膜厚度行自然周期FET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C组,n=107)。比较分析组间一般资料及FET结局。并且将B组患者根据妊娠结局及EMT进一步细化分组分析,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A、B、C三组患者的既往流产次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既往流产次数的中位数最高;B组患者既往周期HCG日内膜最小厚度显著低于A组(P<0.05),其FET周期中雌激素使用天数、转化日雌二醇中位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5)。A、B、C三组患者的年龄、BMI、不孕类型、不孕年限、既往移植次数及本周期移植胚胎数、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持续妊娠/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亚组分析中:临床妊娠亚组年龄显著小于非临床妊娠亚组(P<0.05);6 mm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为B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91,P<0.05)。结论既往流产次数多的患者子宫内膜变薄的几率升高,而通过增加雌激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剂量可以改善子宫内膜薄患者的妊娠结局;EMT≥6 mm时,EMT对患者的FET妊娠结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17β-雌二醇,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及他莫昔芬三种常用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效果,拟探寻适合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内膜准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427例,其中激素替代组(HRT组):123例;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刺激组:155例;他莫昔芬(TAM)刺激组:149例。比较三组间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宫外孕率。结果HMG组[(8.1±1.6)mm]与TAM组[(8.2±1.6)mm]内膜显著厚于HRT组[(6.8±0.4)mm],(P0.05)。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及宫外孕比率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MG组及TAM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略高于HRT组,早期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略低于HRT组,以HMG组较为显著。HMG组的多卵泡发育比率显著高于TAM组(9.7%vs.0%,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可尝试使用HMG、TAM刺激方案准备内膜,该方案可轻度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宫外孕率,但OHSS高风险患者需慎用HMG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托瑞米芬对更年期大鼠骨与子宫组织的选择性调节作用.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12 m龄)随机分为更年组(生理盐水灌胃每只1 mL/d),雌激素组予戊酸雌二醇800 μg/kg·d灌胃,托瑞米芬组予6 mg/kg·d灌胃.3个月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E2水平、称子宫湿重、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与股骨骨密度,IMS细胞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子宫腔上皮厚度(μm)、子宫间质厚度(μm)、子宫横切面面积(mm2)进行计量分析,RT-PCR技术测定子宫内膜ER-α mRNA表达.结果托瑞米芬组子宫湿重、子宫(除腔上皮以外)的各计量参数、子宫内膜ER-α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雌激素组和更年组;而腰椎与股骨骨密度值与雌激素组无明显差异,均大于更年组.结论托瑞米芬对更年期大鼠骨组织呈类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及内膜组织呈抗雌激素作用.其抗雌激素效应与ER-α mRNA表达下降有关,并与机体激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索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及机制。方法子宫内膜息肉48例为观察组,正常子宫内膜36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行半定量分析,检测ER、PR的表达。结果增殖期的息肉组织中P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2.89±2.16),低于增殖内膜的评分(4.04±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的内膜息肉中ER表达的评分结果为(3.80±1.64),高于分泌期内膜中的评分(2.6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期的子宫内膜息肉中PR的表达降低及分泌期的息肉中ER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2)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介导雌激素促进内异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48 h;此后选用10-10mol/L 17β-E2处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12、24和48 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17β-E2处理前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法分析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10-6mol/L)对17β-E2促进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7β-E2作用后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17β-E2能明显促进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于10-10mol/L作用48 h最明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能明显抑制17β-E2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17β-E2能促进β-catenin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核内的表达。结论雌激素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内异症在位子宫内膜的异位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效醋酸甲孕酮(DMPA)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机理。方法自愿使用注射DMPA 150 mg避孕者52人,用药前及用药满一年时测定血雌孕激素水平,受试者记录一年中阴道出血情况,长期异常子宫出血者选取6人刮取子宫内膜,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结果DMPA使用者用药前后血雌二醇、孕酮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闭经组、正常子宫出血组、异常子宫出血组血雌孕激素结果相似。异常子宫出血者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显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与腺上皮细胞形态轻度异常,腺腔无糖原颗粒分泌;间质细胞变化与用药时间长短相关,早期间质细胞形态轻度异常,晚期大量间质细胞凋亡,毛细血管少见。结论DMPA致异常子宫出血与低雌激素相关,但雌激素不是单一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宫腔粘连(IUA)多继发于反复刮宫或者宫腔内感染。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则、不孕、反复流产等。目前仍以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TCRA)并辅以雌激素治疗为主要手段,术后可放置球囊支架、宫内节育器、透明质酸等。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复发率高、生育功能经常规方法治疗后难以恢复。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干细胞能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来治疗宫腔粘连,但由于移植成活率低、定向诱导分化困难和干细胞成瘤性等问题,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近年来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宫内膜损伤及宫腔粘连的文章作一综述,为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各种细胞中雌激素α和 β受体的表达模式 ,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方法  10 8例患有内膜异位症、腺肌症、两症并发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 ,常规光镜下按Noyes分期标准行形态学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月经周期时相子宫内膜腺上皮、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ERα信号强度在各组相应的细胞类型、相应的时相无显著差异 ,但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显示阳性信号的细胞比例增大 ,且腺上皮细胞质普遍出现ERα阳性信号。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ER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ERβ在各组的表达模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甚至略呈下降趋势。 结论 人子宫内膜中ERα为雌激素效应的主要受体亚型 ,表达ERα的腺上皮、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增多以及腺上皮细胞质普遍出现ERα阳性信号可能与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ERβ并不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75例为子宫ESS,11例为子宫外ESS。结果与子宫ESS相比,子宫外ESS:(1)临床表现不同,最常见表现为盆腔包块(45.5%vs.10.7%,P0.05);(2)术前血清CA125水平相当(中位值77.8U/L vs.24.9U/L,P0.05);(3)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更大(36.4%vs.9.3%,P0.05);(4)病理亚型及免疫组化特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子宫ESS相比,子宫外ESS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方案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自然周期、GnRH-ant与GnRH激动剂(GnRH-a)促排卵方案的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通过HE染色分析组织分期,运用免疫组化及数字化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子宫内膜各免疫细胞的阳性细胞率。结果与自然周期相比,GnRH-ant与GnRH-a方案对患者子宫内膜分期无显著性影响(P0.05)。GnRH-ant组和GnRH-a组子宫内膜CD56~+ NK细胞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8.92±4.31)%和(25.21±6.87)%]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7.48±3.93)%](P0.01),而GnRH-ant组和GnRH-a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GnRH-ant组子宫内膜未成熟树突状细胞CD1a~+和CD8~+T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P均0.05)。结论 GnRH-ant方案对子宫内膜组织分期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上调子宫内膜各免疫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提示其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将13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治疗,观察组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月经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月经量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和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创伤小,出血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以不同内膜厚度作为界值诊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所致子宫内膜病变的效果,以及分析SERM所致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6年5月98例口服SERM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因超声发现子宫内膜增厚行诊断性刮宫术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中,4例(4.08%)出现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以术前超声提示的内膜厚度≥10mm作为诊断标准,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28.72%,阳性预测值为5.63%,阴性预测值为100%;以≥15mm作为诊断标准,诊断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68.08%,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98.46%。卡方分析提示年龄、用药时间、药物种类、停经史和症状等因素与内膜增生性病变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应用SERM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厚度增加,但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风险并没有明显增加,提示患者可减轻用药期间因子宫内膜增厚而产生的顾虑;经阴道超声检查仍是首选的筛查手段,当内膜厚度≥15mm或内膜厚度≥10mm伴有其它危险因素时建议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胚胎植入需要子宫内膜达到一定的厚度,内膜太薄不利于胚胎植入[1-4].对于子宫内膜薄,准备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前如何处理,目前仍没有很好的办法.本文通过28例IVF-ET前内膜薄的患者,进行子宫输卵管碘造影(HSG)检查,观察到HSG后内膜有增厚的现象. 材料和方法 2008年至2010年因输卵管因素、男方因素不育到本中心诊治且满足辅助生殖技术适应症的患者.纳入标准:在进入IVF-ET治疗周期前的例行检查时,月经周期的第15~20天,阴道B超(ALOKASSD1400,5Hz)子宫内膜厚度<8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尝试对子宫肌壁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囊性腺肌病提出新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报道和分析了1例子宫肌壁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1例囊性腺肌病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对两种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结果子宫肌壁间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与囊性腺肌病(瘤)在病灶特点和病理特征上都具有显著差异,手术处理方式亦有不同。结论子宫肌壁间内异症囊肿既非先天性疾病,也非继发于腺肌症的特殊类型,而很可能是继发于宫体损伤的获得性内异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