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涎症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之症,亦称喜唾.多见于小儿,成人亦偶患之.中医学认为该病属痰饮范畴,其发病与脾肾两脏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去菀陈莝"是《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治疗水肿的著名论断,丰富了水肿病的治疗。通过探讨"去菀陈莝"的内涵,结合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特点,提出活血利水是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大法,具体应用包括清热利水活血、益气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活血化痰利水等,这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69-270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脾胃相关,临床多从肝脾论治,部分患者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较高,采用肃降肺气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一定疗效。脏腑理论方面:肺者,气之本,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胃之气皆以下降为和,并相互影响。胃气不降可致肺气上逆,肺气上逆也可促使胃气上逆。经络循行方面:肺经起于中焦,又还循胃口,故与胃关系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必然互相影响。经脉主病方面:《脉书·十一脉》记载:其病:心痛,心烦而噫。诸病此物者,皆灸臂泰阴脉。故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有脏腑和经络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文中"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合称治水三大法,对水肿病的认识和治疗颇多影响.临床上"开鬼门"指发汗法,"洁净府"指利水法,至于"去菀陈莝",王冰、张介宾等多注释为去其水气之陈积、祛除积聚水液,还有人认为是指水肿病的总治则.笔者每读到"去菀陈莝"一句,总觉得其义未尽,难以令人诚服.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是目前消化科门诊就诊率极高的一种疾病,西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泛酸、烧心等症状和食管黏膜、口腔咽喉、气道等组织的损伤,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西医采用抑酸药及促胃肠动力药治疗,虽能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临床复发率高达70%~80%。中医认为该病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总的病机。肝升肺降促进脾运胃纳及脾胃的升降,从而保证胃肠功能的正常发挥。其病机除了与脾胃升降失调相关外,与肝肺升降失调亦有密切关系。辨证应以肝、胃、肺、脾、胆关系为重点,强调从"气"论治该病。此外中医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看病的同时更注重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力求标本同治,彻底治愈该病,最大程度降低本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潘霜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60-66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道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且其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的实际发病情况尚不清楚,近年来我国对北京、上海两市城乡5000例问卷调查表明其发病率为5.77%。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或频发松弛、食管体部的酸清除功能降低、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有关。其主要临床症状有烧心、反酸、胸痛、胃痛等,与中医“吐酸”“胃脘痛”“嘈杂”“吞酸”等病类似,一般可从脾胃论治,但笔者认为GERD与中医肝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总结佘延芬“去菀陈莝”法治疗湿疹的应用经验。“去菀陈莝”与“开鬼门”“洁净府”是治疗水肿的3个基本原则。佘延芬法宗《黄帝内经》,扩大了该法的临床适应症,认为“菀陈”是指瘀阻于经络的邪气,“去菀陈莝”是治疗邪气瘀阻致病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结合采用的缪刺法,应为“刺络以祛邪,邪去而正安”之意。于针灸疗法而言,以“通”字为要,采用刺络放血的方法,给邪以出路,往往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8.
阐明胃食管反流病的生理病理与病因病机,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从肝胆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强调肝、胆因素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总结谢晶日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平素跟师临诊,听师言教,悟师所为,想师何为,挖掘、整理、升华恩师治病经验,学术思想。经过多年临摹,认为谢晶日教授善于以脏腑辨证为基础,遣方用药,而辨治胃食管反流病多"从肝脾论治"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学“吞酸”“吐酸”“食管瘅”“嘈杂”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与气郁、食滞、火郁、痰凝、湿阻、血瘀等相兼为病。临床多从热论治,鲜有从寒角度出发论治,但因寒起病者亦不在少数。“寒”既包括直中胃腑之外感实寒,也包括中焦阳虚内生之虚寒,二者皆可致酸水上泛,临证以虚寒病机者居多,本病涉及心、脾、肾、肝、肺五脏,治以祛寒温中、培中降逆为主,同时兼顾他脏。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疾病,西医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属中医优势病种之一。李军祥教授临证对中医“浊”致病颇有感悟,认为“浊”是GERD重要病机,从“浊气-浊邪-浊毒”认识其发生发展,以及从“浊”论治,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总结田旭东从"痰气相关"分期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早期为邪实气逆,中期属痰气互结,后期为气虚而逆。采用疏肝和胃、痰气并治、健脾益胃等方法,同时应将西医辅助检查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痰气相关"理论进行分期论治。并举验案二则佐证。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法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五个方面,即:和降胃气、疏肝解郁、制酸抗损、益气升提、生活调理、预防复发等方面,论述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法。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复发原因,在治疗同时,应注意指导生活调理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典型病案分析,辨为阳明少阳合病,以泄下热结的大柴胡汤治愈;辨为阳明少阴合病,以寒热平调的半夏泻心汤治愈;辨为厥阴病,以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治愈;辨为少阴太阴合病,以温阳利水的真武汤治愈;黄适教授从病案角度探讨从六经辨证的发展过程及机理,先辨六经,后辨方证,凭脉开方,方证相合,注重以脉学指导用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局部与整体结合,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内经》“平治于权衡,去菀陈”理论,介绍其指导治疗重症银屑病、系统性硬皮病、白癜风的体会。认为该理论重点在于“平”、“通”二字。“平”指平(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通过论治而重新恢复“平”(健康)状态;“通”是去逆以调顺,即通过祛其水气、痰湿、瘀血、滞气等调畅气血,以恢复其气机、经络、气血的和畅。  相似文献   

16.
介绍朱凌云主任医师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及选方用药思路的介绍,并举一病例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是脾胃系常见病之一,刘凤斌教授认为其发病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调养失当等,以致湿热内蕴、肝郁失疏、脾胃虚弱,进而发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兼痰湿郁热甚或瘀热而发为本病,临证治疗多以健脾疏肝、清利湿热、畅达气机为法,并尤其注重以"治未病"思想指导患者的心理疏导及饮食调护等,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流病的疗效,以及如何运用中医治疗理论可以使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达到最佳效果:方法选取1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平均分为三组,每组42例。中医组以自制中医方剂进行治疗,西医组以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在一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对比,并通过追踪回访对比三组的复发情况:结果中医组总有效率为85.71%;西医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不错的疗效,但起效稍慢;西医对此病的治疗起效较快,但无法根治复发率高,且有效率低;中西结合的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起效快的优势。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也广泛应用中医治疗理论及方法,同时科学的结合西药以达到史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系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及Barrett食管。西医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但存在治疗效果不佳、停药困难、容易复发等问题,因而中医药治疗GERD方面的优势逐渐被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