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杵针联合中药泥灸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9例寒湿痹阻型LDH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4)给予杵针疗法治疗,观察组(n=55)给予杵针疗法治疗后进行中药泥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干预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评分(JOA)、直腿抬高角度。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JOA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泥灸联合杵针疗法可有效缓解寒湿痹阻型LDH病人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奄包药熨穴位治疗风寒痹阻型项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属风寒痹阻型项痹的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进行四子散热奄包特定穴位药熨加西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和四子散热奄包药熨颈肩部。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症状和X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子散热奄包药熨穴位对风寒痹阻型项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寒湿痹阻型LDH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湿热敷组、中医辨证施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LDH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施护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中药湿热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及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前及干预3周后根据国家LDH诊疗标准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行走、活动能力,并记录6个月内病人再入院情况。[结果]干预3周后,中药湿热敷组VAS评分、JOA评分优于其余两组(P0.05或P0.01);中药湿热敷组、中医辨证施护组病人6个月内再次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中药湿热敷组JOA改善优良率、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中药湿热敷能够缓解LDH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在西医基础上加服麝香乌龙丸(人工麝香、制川乌、地龙、全蝎、黑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西医基础治疗,2个月后对比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4.87%,高与对照组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更能有效的提高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湿热痹片对湿热痹阻型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湿热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Ⅰ组(10例)和对照Ⅱ组(10例),分别给予湿热痹片、非甾体药物(扶他林或英太青片)、湿热痹片合非甾体药物口服治疗,观察其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对改善主要临床症状、血沉、中医证候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改善CRP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比较,对改善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与对照Ⅰ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改善血沉、CRP,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片治疗湿热痹阻型骨关节炎是安全有效的,与非甾体药物合用不仅能增强疗效,而且还可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和血细胞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的相关性?椒ǎ?随机选择符合要求的病例30例,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血细胞的值,并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尪痹的免疫球蛋白中IgG、IgM、IgA显著升高(P<0.01),血细胞中HGB、PLT显著下降(P<0.01),WBC、C3无改变(P>0.05)。结论:IgG、IgM、IgA升高,HGB、PLT降低对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尪痹有诊断意义,RBC对其诊断有参考意义,WBC、C3无诊断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6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散寒除湿法同时配合中药熏蒸,1次/d;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乐松同时配合中药熏蒸,1次/d,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治疗作用,但在症状、体征减轻方面(包括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的改变,功能活动的恢复)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改变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蒸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风痰瘀血及痹阻经络型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证属风痰瘀血及痹阻经络型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和针灸治疗,2组均15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采用随机对照法,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疗效差异显著,治疗组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风痰瘀血及痹阻经络型脑梗死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DI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病因、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170例RA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象。结果 RA患者常见手指关节痛、舌淡苔白、脉细沉弦,辨证分型分邪实、本虚。结论 (1)病因:内因气血、脾肾、肝肾亏虚;外因风寒湿热痰瘀等杂合;(2)证型: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10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证候分布规律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1月—2010年7月在安徽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02例AS患者归档病历,对其中医证型构成比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中药频次统计分析。结果:1.证型分析发现湿热痹阻证(81例)最常见,其次是肝肾亏虚证(21例),分别占79.41%、20.59%。2.这两种证型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湿热痹阻证的白细胞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免疫球蛋白A(IgA)、血沉(ESR)高于肝肾亏虚证(P<0.05或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S患者免疫球蛋白A、血沉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补体C3与抗"O"(ASO)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CRP)与ASO呈正相关,ESR与血小板(PLT)呈正相关。4.AS患者两证型中药使用频数统计发现:湿热痹阻证前10位中药分别为蒲公英、蛇舌草、薏苡仁、茯苓、白术、陈皮、猪苓、车前草、桃仁、红花;肝肾亏虚证前10位中药分别为桑寄生、杜仲、狗脊、薏苡仁、白术、陈皮、茯苓、猪苓、丹参、桃仁。结论:AS患者中医证型实证以湿热痹阻型为主,虚证以肝肾亏虚型为主;实验室指标免疫球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补体C3、CRP与ASO,ESR与PLT等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合蠲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35例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阻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煎服<医学心悟>蠲痹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疗法,14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记录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46例,未愈4例,有效率94.7%,对照组治愈10例,好17转例,未愈13例,有效率74.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疗法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泥灸联合擀筋棍刮痧对改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的86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骨痹病中医护理方案,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的中药泥灸治疗,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温针灸在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并被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法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颈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4.50% VS 80.0%),治疗后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遇寒加重评分与颈部残障指数(NDI)、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取得显著效果,颈椎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四妙散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湿热痹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符合湿热痹阻型骨关节炎标准的患者50例,进行加味四妙散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将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程度以及活动度等指标汇总为lysholm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加味四妙散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能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湿热痹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颈椎病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经脉痹阻型75例、气滞血瘀型125例、肝阳上亢型100例)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针对性治疗,并行半年期随访。结果:总有效率100%,半年随访无复发者。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且临床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证型与各种炎性指标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确诊的RA患者113例,先按中医分型标准辨证分型,再分别检测ERS、hs-CRP、RF、以及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值,研究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各种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3例患者中风寒湿痹型29例,风湿热痹型52例,痰瘀互结型17例,肝肾亏虚型15例。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病程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为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压痛指数和肿胀指数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肿胀指数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和风寒湿痹型患者的ESR、hs-CRP和RF均较痰瘀互结型和肝肾亏虚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hs-CRP较风寒湿痹型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风湿热痹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肝肾亏虚型患者外周血CD4+/CD8+显著低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风湿热痹型RA的炎症程度最高,风寒湿痹型的炎症程度次之,而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的炎症程度相对较低,hs-CRP和CD4+/CD8+比值可能可以作为RA湿热证候分类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关节松动术联合用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不同分成A组与B组各32例。B组行温针灸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降低及升高幅度均高于B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可减轻关节疼痛,解除关节活动受限,促使患者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将原发性骨关节炎根据辨证分为4型,气血亏虚型、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均以补中桂枝汤加味治疗,肝肾阴虚型以骨质增生丸合金刚丸加味治疗,15d为1个疗程。结果:500例中,虚证(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型)占78.0%,有效率82.6%;实证(寒湿痹阻、气滞血瘀型)占22.0%,有效率为48.2%;总有效率为75.0%。结论:原发性骨关节炎以虚证居多,用调补气血阴阳之品,可改善骨代谢,从而延缓本病的发生,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芍甘附子汤加减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治疗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且经中医诊断均为寒湿痹阻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芍甘附子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水平。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采用芍甘附子汤加减方与甲氨蝶呤,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检查数值,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