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提出了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新观念 ,利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成为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1] 。我们于 1998年首次在我省开展了用胰岛素泵治疗Ⅰ型糖尿病 ,并与一般强化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按 1985年WHO诊断标准确诊为Ⅰ型糖尿病 9例 ,均无糖尿病并发症。分胰岛素泵治疗组 (ContinueSubcuta neousInsulinInjection ,简称CSII) ,此组 3例自愿接受胰岛素泵治疗 ,其中女 2例 ,男 1例 ;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MultiSub cutaneousInsul…  相似文献   

2.
罗敏教授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敏 《中国医刊》2000,35(8):2-5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寿命延长 ,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 ,已成为全球性贯注的严重问题。有关 1型糖尿病 ( 1 -DM )控制与并发症关系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DCCT) ,早就明确提出 ,严格控制血糖可明显延缓或减轻 1 -DM患者的血管并发症至 35%~ 70 %。 1 998年英国有关2 -DM的类似性研究 (UKPDS)明确表明 :经强化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 (FBG <6 0mmol/L ,HbA1c <7 0 % )可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依次为 :白蛋白尿 33% ,微血管病变 2 5% ,白内障 2 4 % ,视网膜病变 2 1 % ,心肌梗死 1 …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研究结果显示 :强化治疗能有效地延缓 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 ,并减慢其发展[1]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 ,这一结论也适用于 2型糖尿病患者[2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胰岛素泵治疗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是一种通过与机体的连接装置持续释放胰岛素的仪器 ,它通过设定一个持续的基础输注量及餐前大剂量 ,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浓度更符合生理水平 ,胰岛素吸收更稳定、更有预测性 ,有效地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 2 0 0 0年 9月引进美国Min…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 (2型DM )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 ,临床中不仅要单纯降低血糖 ,更重要的是改善胰岛素抵抗 ,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我科应用诺和灵与二甲双胍对血糖控制不良的 2型DM病人进行强化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在我科住院的 2型DM病人 60例 ,符合 1999年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无感染等应激因素或肝肾功能损害 ,随机将病人分成A、B两组各 3 0例 ,A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3 .4± 8.4岁 ,…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心电图 (ECG)检查可及早、快速地发现心脏病变 ,为治疗提供帮助。本文对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 33例DKA住院病人的心电图作一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 33例 ,分 1型糖尿病 (IDDM)和 2型糖尿病 (NIDDM)两型分析。IDDM型 2 0例 ,年龄 6~ 5 1岁 ,平均 2 6 .8岁 ,男性 7例 ,女性 13例 ,男女之比为 1∶1.9;NIDDM 13例 ,年龄 2 9…  相似文献   

6.
赵京  黄萍  陈桂丽  奚少莲  韦维 《广西医学》2004,26(10):1554-1555
胰岛素泵治疗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是一种通过与机体的连接装置持续释放胰岛素的仪器 ,它通过设定一个持续的基础输注量及餐前大剂量 ,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浓度更符合生理水平 ,胰岛素吸收稳定 ,有效地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 。我科自 2 0 0 2年 9月引进美国Minimed5 0 8型胰岛素泵 ,为 2 0例 2型糖尿病 (DM )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 ,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例 2型DM患者均符合 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女性 8例 ,年龄 (5 6 3± 10 6 )岁 ,病程(7 8± 1 9)年 ;男性 12例 ,年龄 (5 8 2± …  相似文献   

7.
罗秀珍 《右江医学》2001,29(4):361-36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为糖尿病 (DM )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并症(1) 。而在治疗过程中 ,及时正确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对我科收治的 2 6例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进行护理对策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8年元月至 2 0 0 1年 4月共收治DKA患者 2 6例 ,男 10例 ,女 16例 ,Ⅰ型DM 12例 ,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16~ 5 6岁 ,平均 3 6岁 ;Ⅱ型DM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3 5~ 68岁 ,平均 5 1.5岁。 2 6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特别是Ⅱ型糖尿病。由于糖尿病的各种病发症如失明、神经病变、肾功能衰竭、冠心病等 ,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存。美国DCCT研究结果显示 ,严格控制病人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其进展。但强化治疗的主要付作用之一是低血糖反应。如何做到既要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又不至于发生低血糖 ,胰岛素泵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此问题 ,成为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本文报告我院于 1999年 5月使用美国MiniMed 5 0 7型胰岛素泵治疗 1例2型糖尿病的情况。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长期强化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胰岛素泵对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餐后1小时C肽水平。结果: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理想控制血糖,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并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多贝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继英 《黑龙江医学》2002,26(12):946-947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 (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也是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院 2 0 0 1- 0 3至今应用多贝斯治疗DN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随机选择门诊和住院的DN患者 4 2例 ,其中 ,1型糖尿病5例 ,2型糖尿病 37例。糖尿病诊断符合 1997年ADA制订的诊断标准。男 2 4例 ,女 18例。年龄 4 1~ 6 5岁 ,平均 5 8 3岁。病程 8~ 2 1年 ,平均 14 5年。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 7例 ,单纯胰岛素治疗 16例 ,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联合治疗 19例。本组早期DN(尿清蛋白 30~ 30 0mg/ 2 4h) 2 3例 ,临床期D…  相似文献   

11.
非酮性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NHHDC)临床上并不少见 ,70年代文献报告占糖尿病人的 5 %~ 10 % [1] ,NHHDC是糖尿病 (DM )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 ,易贻误诊断。特别是既往无DM病史 ,以NHHDC为首发者更易误诊。现对我院 1990~ 1999年收治的 14例NHHDC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均为 2型DM患者 (男 9例 ,女 5例 ) ,年龄 47~ 71岁 ,平均 6 2 .5岁。其中 8例有DM病史 ,病程 0 .5~13年 ,平均 4.9年 ,6例病前无糖尿病史 ,有不同程度的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科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分组:对照组20例,拒绝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20例,积极采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血糖达标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宋雪梅  桂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27-222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诺和锐笔芯装于丹纳胰岛素泵(治疗52例)中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50例,1型糖尿病2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初诊断10例,其余均为用口服降糖药及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不明显者,2例为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结果:5d~7d后血糖控制理想(空腹血糖≤6.1mmol/L)22例,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1mmol/L~7.2mmol/L)30例。患者血糖快速而平稳的下降,而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强化治疗方面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及灵活性,熟练、正确掌握胰岛素泵的应用可减轻患者的病痛,简化治疗疗程,胰岛素泵是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和脑电地形图 (BEAM )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价值 ,笔者对选自 1996年~ 1999年 9月本院收住的 5 8例糖尿病患者的TCD及BEAM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本组患者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 ,共 5 8例 ,其中男性 40例 ,女性18例 ,年龄 44~ 78岁 ,平均 6 2岁。糖尿病病程 1~ 12年 ,平均 4年。入院时血糖 7 9~ 2 0 0mmol/L ,平均11 8mmol/L。合并心、肾、脑血管并发症者 32例 ,无并发症者 2 6例。1 2 方法 BEAM检查 :采用上海世…  相似文献   

15.
规范管理2006年以来我科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应用韩国丹纳胰岛素泵3台,对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内容包括:1.前期准备;2.置泵前的护理;3.置泵时的护理;4.置泵后的护理.结论: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范胰岛素泵操作规程,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使每一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操作规程,准确进行报警识别和故障排除并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的查对,保证胰岛素泵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李红旗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6):3014-30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淮阳县人民医院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胰岛素泵组和联合组,各61例。胰岛素泵组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组接受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44%(57/61)]高于胰岛素泵组[80.33%(49/61)](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胰岛素泵组低(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DSQL评分高于胰岛素泵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曲延顺  庄丽  林毅  张建民 《农垦医学》2002,24(4):254-256
动脉硬化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大量微血管的弥漫性病变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 ,TCD)表现往往很突出 ,而且在大脑症状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出现之前就可有显著改变[1] 。本文对接受检查的 7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仪器 采用美国MULTIGOON5 0 0M型彩色TCD ,探头频率 2 .0MHz脉冲多普勒Power5 0 %所有数据通过HP6 6 5记录仪立即打印1 .2 对象 糖尿病组来自我院 1998年元月至 2 0 0 0年元月 ,接受TCD检查的符合糖尿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是糖尿病 (DM )最常见的急性重症并发症 ,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易致误诊 ,尤其是那些以前无糖尿病史 ,而以DKA为首发现者更易误诊。DM并发DKA后 ,如果不及时正确处理 ,可引起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组织器官的严重并发症 ,死亡率较高。我院从 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治 32例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DKA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尿酮定性≥ (+ ) ,CO2 -CP <2 0mmol/L。 1型DM患者 11例 (男 5例 ,女 6例 ) ,年龄 18~ 4 8岁 (2 7.3± 7.2岁 …  相似文献   

19.
随着糖尿病 (DM)发病率的上升 ,糖尿病的病死率也逐渐上升 ,位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 ,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杀手”。我科 1996— 2 0 0 0年收治糖尿病患者 82 7例次 ,死亡2 9例 ,现对 2 9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  2 9例中 ,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18~ 74岁 ,平均 5 6 .2 8岁 ,病程 0~年 13例 ,5~年 7例 ,15~年 2例 ,>2 0年 1例 ,其中 1型糖尿病 2例 ,2型糖尿病 2 7例。1.2 死亡原因与DM的关系  2 9例中死亡原因与DM有直接关系的 2 1例 :6例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严重的离子…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 (DM )教育在城市发展日趋完善 ,但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高原农牧区相对落后 ,对 2型DM的疗效影响极大。为了探讨高原农牧区 2型DM患者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对本院就诊的 2 2 2例 2型DM患者进行了分析 ,现将分析情况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我们对 1 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间在本院就诊 ,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所有 2型DM患者 2 2 2例经了解分为长期接受糖尿病教育组与未接受教育两组。教育组 93例 ,年龄 ( 5 3.2 9± 2 0 .6 7)岁 ,其中男性4 8.4 % ,女性 5 1 .6 %。未教育组 1 2 9例 ,年龄 ( 5 5 .93±2 2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