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 (DRG)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D2 8K(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 2 4~ 2 7w人胎儿和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 :( 1 )CB样阳性产物的表达在胎儿DRG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内可观察到。在脊髓各段有不同分布 ;( 2 )新生儿脊髓和DRG内CB样阳性胞体的数量、大小及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但在空间分布上无大的变化。结论 :人胎儿的脊髓和DRG在发育的 2 4~ 2 7w至出生时 ,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 ,但随年龄增长 ,CB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和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人胎儿和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4~27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结果:(1)24~27w人胎儿胸髓和腰1~3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和前角Ⅷ层和Ⅸ层内可观察到nNOS阳性神经元。颈、胸、腰各段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占DRG细胞总数的84%~88%。(2)新生儿脊髓和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情况与上述胎儿相似。但DRG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体积有所增加,数量明显减少,约占DRG细胞总数的70%~73%。结论:人胎儿脊髓和DRG在发育的24~27w至出生时,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但随胚胎发育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成年猕猴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用体视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猕猴颈、胸、腰各段背根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相似,数量较多,阳性神经元的大小不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着色较深,胞核位于细胞中央,不着色,细胞被神经纤维束分隔成群。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型神经元为主,其次为小型神经元,其胞浆呈强阳性染色,细胞直径<50μm,大型神经元较少。颈、胸、腰各段背根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以及阳性细胞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猕猴背根神经节nNOS主要表达在中、小型神经元,提示NO可能主要参与痛觉等浅感觉的传导和调制。  相似文献   

4.
低血钙大鼠脊髓腹角钙结合蛋白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金 《解剖学报》1998,29(2):174-177,I014
为观察低血钙对神经元内钙结合蛋白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了低血钙大鼠髓腹角内钙结合蛋白免疫反应神经 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胎儿脊髓神经丝蛋白(NF)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发育变化,为脊髓-脊髓移植选择适宜的胎龄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胎儿脊髓19例,SP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脊髓侧角内NF阳性神经元由中央管向外迁移;前角神经元由外向内迁移。NF阳性神经元密度在胚胎早期逐渐升高,晚期呈下降趋势。NF阳性神经元在胎龄16周时,胞体呈圆形、卵圆形,突起少沙,胞核大,有偏极现象,至32周时胞体呈锥形、梭形、多角形;胞体逐渐增大,胞浆逐渐增多,胞核多位居中央;突起增多。结论:未发育成熟的神经元内也有NF的存在。脊髓内NF阳性神经元密度随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形态逐渐成熟,提示人脊髓-脊髓移植时以16周胎龄作供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丁松林郑德枢  孙卫文 《解剖学研究》2003,25(2):83-87,141,i001,i002
目的 研究Caial—Retzius(CR)和非Caial-Retzius(NCR)神经元在新生儿大脑13个皮质区的分布、相应密度和可能的亚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大脑皮质神经元数目及分布。结果 (1)PV免疫反应阳性CR细胞见于所有的新皮质区,这些区域在第一层深部也发现PV-ir水平纤维丛。(2)许多PV—ir CR细胞显示退行性变的明显标志。(3)除大的CR细胞外,小的.PV-ir NCR神经元也出现在新皮质区。它们包括不同的形态学种类,可以区分为几种亚型。结论 NCR细胞高密度地出现于第一感觉区3、1、17和41区。由于PV—ir NCR细胞密度在各区的差异,PV-ir CR与PV—ir NCR的比率在第一感觉区相对较低。目前对出生早期大鼠躯体感觉皮质的研究报道第一层存在复杂的相关的神经元间自发作用的时空模式。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区域多样的神经元活性可能在不同脑区皮质环路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了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物在山羊脊髓和背根节的分布。在整个脊髓背角,出现浓密的生长抑素样纤维和终末网,在板层Ⅱ和Ⅲ形成不规则的波形带。在带的深面,大量的生长抑素阳性小细胞(直径小于15μm)形成细胞带,这些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大多是双极细胞。在背角最表层仅有稀疏的生长抑素阳性纤维。这种分布型式显著不同于以前报道的其它动物。在胸髓中间外侧核有为数不多的生长抑素阳性细胞,在脊髓的其它部位如中间带区和腹角有少量散在纤维和终末。还发现纤细的生长抑素阳性纤维和终末网出现于骶髓中央管的背外侧区域。此外,在所有背根节只见到极少数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切断背根时,相应节段的脊髓背角的生长抑素样免疫反应物无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山羊脊髓背角的生长抑素主要来源于脊髓背角的固有神经元,而不是背根节细胞。出现于脊髓板层Ⅱ和Ⅲ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可能属于岛细胞。本研究还提示,生长抑素可能在脊髓的感觉和内脏运动系统中起作用,还表明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物的分布存在着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 流产胎儿标本23例,孕龄10-41周,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人胎儿脊髓神经肽Y样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在胎龄第10周,发现脊髓后角浅层已有神经肽Y样免疫阳性神经元胞体存在,且阳性神经元总数随胎龄的增加而递增,并向后角深层扩展。神经肽Y样阳性纤维,在胎龄第10周,不仅出现了脊髓的灰质和白质,而且见于脊髓的被膜。随胎龄的增长,免疫阳性反应纤维相对集中于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的所在部位,提示在  相似文献   

9.
雏鸡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在脊髓前角分别出现γ-氨基丁酸和钙结合小蛋白抗体阳性反应的运动神经元。并在前者的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基础上进行了胶体金标记钙结合小蛋白的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反应。证明了γ-氨基丁酸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的运动神经元的胞浆内又出现标志钙结合小蛋白的金颗粒。因此推测:脊髓运动神经元除γ-氨基丁酸的突触前抑制外,在神经元内大量的γ-氨基丁酸可能不是单纯抑制性神经递质。根据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时出现包括γ-氨基丁酸在内的某些氨基酸的功能障碍和钙调节失控的假说,γ-氨基丁酸有可能通过钙结合蛋白共同起到参与防止神经元退行性变的类似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ajal Retzius(CR)和非Cajal Retzius(NCR)神经元在新生儿大脑 13个皮质区的分布、相应密度和可能的亚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大脑皮质神经元数目及分布。结果  (1)PV免疫反应阳性CR细胞见于所有的新皮质区 ,这些区域在第一层深部也发现PV ir水平纤维丛。 (2 )许多PV irCR细胞显示退行性变的明显标志。 (3)除大的CR细胞外 ,小的PV irNCR神经元也出现在新皮质区。它们包括不同的形态学种类 ,可以区分为几种亚型。结论 NCR细胞高密度地出现于第一感觉区 3、1、17和 4 1区。由于PV irNCR细胞密度在各区的差异 ,PV irCR与PV irNCR的比率在第一感觉区相对较低。目前对出生早期大鼠躯体感觉皮质的研究报道第一层存在复杂的相关的神经元间自发作用的时空模式。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区域多样的神经元活性可能在不同脑区皮质环路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25-羟维生素D[25(OH) D)]已被证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有关,但对于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作者检测了25(OH)D的主要载体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研究其在25(OH)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46例HCC患者和249名对照组的血样,检测血浆VDBP和25(OH)D的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评估外周血VDBP、25(OH)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浆VDBP浓度与HCC风险之间呈负相关;血浆25(OH)D与HCC风险呈正相关.只有在25(OH)D浓度高于中位数的人群中,VDBP升高显著,降低了HCC风险.在VDBP浓度低于中位数的人群中,高浓度的25(OH)D显著提高了HCC风险.结论 高浓度的VDBP可结合更多的25(OH)D,减少游离25(OH)D的生物利用度,同时检测VDBP和25(OH)D水平对于确定维生素D与HCC风险的相关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皮质酮(CORT)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及其[Ca2 ]i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海马神经元被分为不同终浓度的CORT处理组、CORT MK-8 0 1或高浓度葡萄糖组。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标记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海马神经元活力、死亡方式[、Ca2 ]i和CaMKⅡ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1 0-6和1 0-5mol/L CORT组,其海马神经元的活力明显降低,分别以凋亡和坏死为主,并使海马神经元[Ca2 ]i显著升高;CaMKⅡ的表达明显减少。MK-8 0 1和高浓度葡萄糖均能拮抗1 0-6mol/L CORT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结论:在CORT的作用下,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和坏死;[Ca2 ]i升高可能既是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结果,又是引起其发生凋亡和CaMKⅡ表达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用PAP和ABC法,观察了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免疫反应成分在52例胎龄为8-39周的人胎儿和2例新生儿脊髓的分布状况,并通过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分布密度进行了量的变化的分析。L-ENK样阳性细胞在后角浅层始现于第16周胎儿,以后细胞数量随胎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至第6个月达到高峰,此后却随胎龄增长而渐减,至降生前后已降至很少,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显示着“少—多—少”的变化规律。Ⅳ-Ⅶ层L-ENK样细胞出现略早(第14周),但数量很少且变化甚微,至第7个月以后,仅偶见散在的L-ENK样阳性细胞。L-ENK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后角浅层也始见于第16周胎儿,随胎龄增长而持续增多,至降生前后达到密和极密的程度。Ⅵ层内侧部(骶髓为后连合核)、Ⅶ层、网状核及其桕邻的侧索白质,L-ENK样纤维和终末从第14周开始出现,直至降生前后一直保持中等至密布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CalbindinD-28k(CB)样和Parvalbumin(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Ⅱ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CB样和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Ⅱ层内侧带(Ⅱi)最为密集,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但数量少于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CB样或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4种突触联系:(1)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或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和少量非对称性轴-轴突触;(2)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树突触;(3)CB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PV样阳性轴突转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4)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树突触.另外还可见到CB样或PV样阳性或阴性树突、轴突及终末与CB样、PV样阳性或阴性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形成Ⅰ型和Ⅱ型突触小球.Ⅰ型突触小球数量较多,有典型的扇贝样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不均一的小泡,线粒体少;Ⅱ型突触小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粗大而清亮.外观不规则,有均匀一致的小泡和丰富的线粒体.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VeⅡ层神经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lbindin D-2 8k( CB)样和 Parvalbumin ( 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Vc) 层内的分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 CB样和 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 II层内侧带 ( IIi)最为密集 ,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 ,但数量少于 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 CB样或 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 4种突触联系 :( 1)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或阴性轴突终末形成对称性轴 -轴突触和少量非对称性轴 -轴突触 ;( 2 )阳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 ;( 3 ) CB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非对称性轴 -树突触 ,PV样阳性轴突终末与阴性树突主要形成对称性轴 -树突触 ;( 4 )阴性轴突终末与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和对称性轴 -树突触。另外还可见到 CB样或PV样阳性或阴性树突、轴突及终末与 CB样、PV样阳性或阴性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形成 型和 II型突触小球。 型突触小球数量较多 ,有典型的扇贝样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和不均一的小泡 ,线粒体少 ;II型突触小球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粗大而清亮 ,外观不规则 ,有均匀一致的小泡和丰富的线粒体。根据上述结果可以推知在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 ,Vc II层神经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和神经钙黏附蛋白(N-cadherin)在人胚胎脊髓发育阶段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月龄段,共17例人胚胎,脊髓中Olig和N-cadherin的表达和分布状况。应用One-Way ANOVA和 LSD-t 统计学方法,分析第2~4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组织内N-cadherin和Olig蛋白的各自阳性表达强度值及Olig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数量。 结果 第2~4个月龄段,随着胎龄的增大,N-cadherin在脊髓组织的阳性表达强度值逐渐增大,其值分别是117.77±6.72、129.63±9.44 和 133.35±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lig阳性表达强度值呈先升高再降低,其值分别是69.98±24.59、85.10±9.19、71.62±1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g阳性表达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其值分别是9.38±7.80、15.55±7.30、25.59±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N-cadherin和Olig在第2~4个月龄段人胚胎脊髓组织内均有阳性表达,提示其表达分布与脊髓组织内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p物质样免疫反应成分(SP-LI)在人眙儿(胎龄11.5周至35周)及新生儿(生后2天)脑干内的分布及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SP-LI成分在人胎儿脑干最早出现于孕第三个月到孕四个月之间(孕11.5到16周);分布非常广泛,到孕六个月分布基本定型;SP-LI纤维和终末的密度及SP-LI细胞数量都随发育过程而显示一定的变化规律。有明确意义的发现是,参与内脏活动及内脏感觉的结构比参与躯体感觉的结构内SP-LI成分的量多;SP-LI成分出现早且较密集的区域主要为菱脑峡区,随胎龄的增加,此区域内的SP-LI成分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