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利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9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并经诊刮、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43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 mm,占54.4%,平均子宫内膜厚度(2.37±0.21)mm,无1例子宫内膜癌。36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5 mm,占45.6%,子宫内膜厚度5~25 mm,平均(11.30±4.21)mm,子宫内膜癌10例,占27.8%(10/36)。结论:子宫内膜以5 mm为临界值,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出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式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宫腔及内膜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绝经后出现子宫出血的患者,首先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内膜厚度,然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取得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阴道超声显示的子宫内膜厚度,有子宫肌瘤、内膜息肉、内膜增殖和内膜癌者明显厚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内膜厚度≥5 mm为异常界限,敏感性92.6%,特异性73.7%,阳性预测值83.3%。宫腔镜检查对照病理提示异常的敏感性88.9%,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6%。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筛查手段,内膜厚度≥5 mm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同时行病理检查,明显提高内膜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检查在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指征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总结镜下所见、病理结果及其与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以此评价这一检查方法的适应证和意义。结果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与文献报道相符;2例子宫内膜厚度小于5mm病理为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和子宫内膜癌的8例中,有高危因素者各有2例和6例。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对合并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即使子宫内膜厚度正常也应积极进行宫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官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指征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总结镜下所见、病理结果及其与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以此评价这一检查方法的适应证和意义.结果 子宫内膜病变的检出率与文献报道相符;2例子宫内膜厚度小于5mm病理为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例和子宫内膜癌的8例中,有高危因素者各有2例和6例.结论 宫腔镜检查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重要手段;对合并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即使子宫内膜厚度正常也应积极进行官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超声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秀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60-1761
目的:运用阴道超声观察与分析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变,以减少不必要的诊断性刮宫术。方法:观察34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及血流参数,并经宫腔镜及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结果:有效地诊断出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内膜厚度≤5mm,子宫内膜癌的血流阻力指数最低≤0.4。结论:经阴道超声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可作为诊刮术前最佳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阴道超声下内膜厚度≥4 mm的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患者经阴道超声初筛后选取内膜厚度≥4 mm的病例,行宫腔镜检查,术中行定位取材送活检。并对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腔内异常病变71例,正常31例,病理检查异常73例,正常29例。与病理结果比较,宫腔镜检查诊断的敏感性为98.6%,特异性为90.3%,阳性预测值为95.9%,阴性预测值为90.3%。病理检查正常组的内膜厚度为5.42±0.52 mm,异常组的内膜厚度14.56±2.91 mm,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内膜厚度17.19±2.77 mm,每两组两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联合病理检查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可经阴道超声初筛后选择子宫内膜厚度≥4 mm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出血33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绝经后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338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生理检查,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良性疾病引起的绝经后出血占40 .24%, 非器质性疾病占34 .02%, 恶性肿瘤占25. 74%。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萎缩性内膜占44 .93%, 其次为增生、癌性内膜。结论: 出血来自子宫最多见; 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为主;出血年龄大, 距绝经的年限长或子宫增大者,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 出血多与子宫内膜受卵巢或异源性性激素刺激, 使内膜局部充血或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秋红  张灵武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910-49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45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针对性地进行诊刮,组织物行病理检查。结果: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以子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居首位(子宫内膜息肉54例、宫颈管息肉13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9例)共96例,占66.21%;其次为非器质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9例、子宫内膜炎25例及增生期子宫内膜2例)共36例,占24.83%;子宫内膜癌导致的出血10例占6.90%。年龄超过60岁及绝经年限超过10年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绝经后良性宫腔占位87例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结论:良性病变是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出血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宫腔良性占位所致绝经后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阴道超声用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以及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9月~2002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妇女169名进行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并对其行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对其中初诊未诊断为子宫内膜癌或者不典型增生的128名患者进行超过5年的随访。结果:169名患者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20人(11.8%),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人(1.8%)。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的患者中未发现有子宫内膜癌发生;内膜厚度>4mm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45.3%。诊刮报告无异常的128名患者5年随访报告,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为12人(9.4%);再发阴道流血的36例患者中有12例发现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33.3%)。但初诊时内膜厚度≤4mm者即使再次阴道出血,也没有发现有该类病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阴道超声见子宫内膜厚度≤4mm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试验的截点,可作为选择诊刮活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娇  乔丽  岳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100-1101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流液患者的超声影像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流液患者的子宫内膜超声影像进行回顾,分析其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其中子宫内膜厚度≥5 mm且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有27例,符合诊断率72.97%,50~59岁年龄段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段高。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及诊断性刮宫前重要的筛查方法,对临床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的病因,分析患者年龄、绝经年限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80例PMB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占病因的81.11%,其中子宫内膜增殖症占23.33%,子宫内膜息肉占22.22%;恶性肿瘤占绝经后出血患者的18.89%,子宫内膜癌多见,宫颈癌次之。结论PMB的病因主要为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但随着PMB患者年龄和绝经年限的增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有升高。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因。方法:对6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恶性肿瘤7例,以腺癌为主,多发生在绝经20年后;良性病变42例,以子宫内膜炎为主;非器质性病变17例,子宫内膜萎缩占多数。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由多种病因造成,良性病变和非器质性病变占比例很大,患者年龄、绝经年限与内膜癌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张予 《药物与人》2014,(7):271-272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出血和子宫内膜癌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从2011年4月到2013年11月前来我院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行B超检测,结果异常的110例绝经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病例宫腔镜与内膜活检的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以此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本组110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01例,包括34例子宫内膜萎缩,25例内膜息肉,2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9例内膜单纯增生,5例子宫内膜炎,6例复合型内膜增生;及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所致绝经后子宫出血所占比例为8.18%,通过分析临床资料显示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包括就诊年龄、出血时间、绝经年限以及子宫出血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患者绝经时间、出血时间越长,年龄越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也随之越高。  相似文献   

14.
49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随着医疗检查方法的进展,特别是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水平的提高、宫颈癌液基细胞学筛查方法的推广及宫腔镜的广泛应用;探讨目前医学水平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步骤。方法:本研究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495例;除5例大出血患者外,余490例每例就诊后选妇检+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超声作为首诊检查项目,据检查结果分别给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分段诊刮或宫腔镜下检查、活检。结果:经首诊检查后,490例中250例宫颈TCT结果为炎症或正常,超声子宫内膜厚度≤4mm,未再进一步检查。TCT结果显示上皮细胞异常者85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宫颈癌42例,CINⅠ~Ⅲ者15例。超声可疑卵巢癌2例,经化验血CA125均高于正常值(35U/ML);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4mm者107例,诊刮病检后确诊为子宫内膜癌46例,单纯及复杂性增生19例;3例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分段诊刮未发现癌细胞,行宫腔镜下检查发现病灶,取活检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结论:对于PMB患者,可先行妇检+宫颈TCT+超声检查作为初诊检查项目,以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及侵入性检查。宫颈TCT结果显示上皮细胞异常者,进一步行阴道镜下检查及活检。超声示子宫内膜厚度>4mm者,行分段诊刮;必要时行宫腔镜下活检。经上述分步检查,可明确PMB患者病因;减少临床误诊率。但对于超声示子宫内膜厚度≤4mm,出血来源宫腔的PMB患者,若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可用于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方法:对87例绝经前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于检查当日或次日行分段诊刮术,将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测得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27.3±11.0)mm,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15.5±4.8)mm,均明显大于子宫内膜生理改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9.8±4.3)mm,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以10mm为临界值阴道超声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57.9%、74.6%和91.7%。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10mm为临界值可以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东丽区金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60例作为出血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另外,将出血组与临床病理结果相比对。结果接受治疗前,出血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血组≥5 mm的比例为45.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中,呈现病理性诊断12例,呈现生理性诊断5例;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中,呈现病理性诊断1例,呈现生理性诊断42例。出血组子宫内膜厚度为:内膜萎缩患者的内膜厚度最小,内膜癌患者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手段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可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情连续监测及风险预先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同期的52例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增厚组的子宫内膜厚度≥10mm、绝经年龄≥55岁、合并阴道出血或排出粘液、合并高血压的比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厚度≥10mm、绝经年龄≥55岁、阴道出血或排出粘液、高血压与子宫内膜癌风险呈正相关(P0.05);绝经年限、生育史与子宫内膜癌风险呈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的病理与子宫内膜增厚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增厚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子宫内膜厚度≥10mm、绝经年龄≥55岁,合并阴道出血或排出粘液、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可进一步增大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子宫内膜病变情况,并分析其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18年9月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20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盆腔超声、宫腔镜检查,并经宫腔镜手术取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获取病理诊断结果。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特征,不同绝经时间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不同年龄患者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病理类型,并分析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特征多表现为绝经1年及以上出现阴道点滴出血或异常子宫出血;经妇科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内膜厚度≥5 mm。220例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诱发出血原因主要以子宫良性病变为主,占69. 55%,其次是子宫内膜癌,占24. 55%。不同绝经时间患者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年龄患者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既往糖尿病史、既往高血压史、超重或肥胖、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超重或肥胖、年龄65岁是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子宫良性病变是诱发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病因,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及绝经年龄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且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积极予以治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李国慧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543-3544
目的:探讨宫腔镜结合病理学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出血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宫腔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176例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结果:在17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中,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3例,子宫内膜增生46例,子宫内膜炎12例,子宫内膜萎缩2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7例,子宫内膜癌13例,其中151例进行了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5.8%。结论:宫腔镜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并能尽早确诊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0.
王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84-3586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进行分段诊刮并病理诊断的80例老年妇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检查与分段诊刮病理结果符合率,恶性病变患者(恶性组)与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果:①超声检查结果异常64例,正常16例,异常率80.00%,超声异常显示其中宫腔占位31例(38.75%),子宫内膜增厚22例(27.50%),宫腔积液11例(13.75%)。②病理检查恶性病变患者13例,良性病变6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产次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主要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为主,恶性病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