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评估脑梗塞患者幕上低灌注程度对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发生及其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及亚急性期单侧幕上新发脑梗塞病例115例,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分别比较急性及亚急性期CCD阳性组与CCD阴性组间大脑低灌注程度;分析CCD阳性病例幕上低灌注程度与小脑不对称指数的关系。结果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CCD阳性组与CCD阴性组间幕上低灌注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CCD阳性组大脑ΔMTT与小脑ΔMTT、ΔTTP呈线性正相关(P0.05),大脑ΔTTP与小脑ΔTTP呈线性正相关(P0.05)。亚急性期CCD阳性组大脑ΔMTT、ΔTTP与小脑ΔMTT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幕上低灌注程度与CCD的发生无关,但是CCD一旦发生,则与其严重程度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幕上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失联络患者对侧小脑半球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幕上梗死灶的关系。方法 30例单侧幕上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CD)患者,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显像,对SPECT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幕上脑组织与对侧小脑半球不对称指数(AI)值、脑梗死体积与对侧小脑半球AI值的关系。结果 30例脑梗死后CCD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均表现为单侧大脑半球多脑区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以额叶累及频数最高。30例脑梗死后CCD患者幕上脑组织的血流灌注AI值与对侧小脑半球AI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葡萄糖代谢AI值与对侧小脑半球AI值无显著相关(P0.05);患者梗死灶体积(25.87±16.43)cm3与对侧小脑半球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AI值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SPECT检查能够显示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改变,评价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异常与CCD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CT全脑灌注图像评估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神经功联系不能(CCD)的临床预后。方法 :收集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115例,其中急性期55例,亚急性期60例,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随访CCD阳性患者2个月后Barthel指数。分析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程度与Barthel指数的关系。结果 :急性期CCD阳性组共20例,成功随访12例,其小脑平均通过时间差值(ΔMTT)、达峰时间差值(ΔTTP)、脑血流量(CBF)减少率、脑血容量(CBV)减少率与2个月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均P0.05)。亚急性期CCD阳性组共25例,成功随访15例,其小脑ΔMTT、ΔTTP、CBF减少率与2个月Barthel指数均呈线性负相关(均P0.05),CBV减少率与Barthel指数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CT全脑灌注图像可帮助评估脑梗死后CCD患者预后。对于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CCD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价急性期单侧幕上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后对侧小脑半球灌注量改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 38 例幕上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双侧小脑半球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通过测量双侧小脑半球相对脑血容量(relal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livecerebral blood flow,rCBF)和平均通过时间(relal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及达峰时间(relalive time to peak,rTTP),判断幕上梗死病灶对侧小脑半球的灌注情况.结果 38 例中,16 例患者对侧小脑半球的 rTTP 延长,较健侧延长约(133.28±70.25)%;rMTT 值较健侧延长约(82.78±91.22)%,但无统计学意义(P=0.112,P>0.05);rCBF 较健侧降低约(53.74±41.56)%;rCBV 较健侧降低约(100.58±91.72)%.结论 部分幕上脑梗死患者可造成病变对侧小脑半球低灌注,并与梗死原发灶的体积相关,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存在交叉性小脑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cerebellar diaschisis,CCD).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多期标记后延迟(PLD)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技术分析幕上急性脑梗死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本院神经内科经扩散加权成像(DWI)确诊为幕上急性脑梗死的75例患者,行多期延迟pCASL检查,计算双侧小脑半球灌注不对称指数(AI)值,并将患者分为CCD阳性组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脑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技术评价超急性期脑梗死(HIS)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络不能(CCD)的改变,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超急性期单侧幕上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脑CTP检查,将对侧小脑半球出现至少两个层面灌注异常定义为CCD阳性,将所有患者分为CCD阳性组...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中的诊断价值,分析DTI相关参数与该病血清凝集试验滴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BS患者及37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脊柱进行螺旋CT、MRI常规及DT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3例)、慢性期(14例)、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及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保守治疗前、后的ADC值和FA值;对所有BS患者的ADC值、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共发现病变椎体65个,常规MRI共发现病变椎体99个,常规MRI对病变椎体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04,P=0.000),FA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7.12,P=0.000)。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ADC值较急性期、亚急性期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0.043)。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的F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期FA值较对照组、急性期、亚急性期FA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治疗后ADC值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治疗后FA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13),慢性期治疗后FA值高于治疗前(P=0.043)。ADC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呈正相关性(r=0.837,P=0.007);FA值与血清凝集试验滴度不相关(r=-0.197,P=0.16)。结论:DTI检查通过测量FA值和ADC值能够量化分析BS椎体的改变情况,指导临床治疗,为进一步评估BS患者预后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美豪  程敬亮  杨运俊  张勇  梁盼   《放射学实践》2013,28(3):260-263
目的:通过MRI测量幕上梗死灶体积及明确梗死灶分布状况,探讨其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间的关系。方法:对16例CCD患者的3.0T 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DWI、灌注成像(PWI)以及MRA资料。PWI原始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负性增强积分(NEI)、到达峰值时间(TTM)及平均增强时间(MTE)的灌注伪彩图,并于幕上梗死灶对侧小脑异常灌注区及同侧小脑镜像区选择兴趣区,计算局部负性增强积分(rNEI)、局部到达峰值时间(rTTM)和局部平均增强时间(rMTE)的改变程度。于DWI图上测量梗死灶体积及明确梗死灶分布状况,分析其与CCD发生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中,梗死累及额叶皮质13例,累及基底节10例,累及内囊9例,DWI均表现为单侧局灶性幕上高信号影,其中11例梗死灶累及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5例累及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WI上两侧小脑无明显异常信号。幕上梗死灶对侧小脑均出现灌注异常,表现为rNEI值较镜像侧降低,rTTM值及rMTT值明显延长。MRA示16例均未见两侧大脑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异常,7例患者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闭塞,4例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5例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限性狭窄、闭塞。梗死灶体积与对侧小脑rNEI值改变程度存在相关性(r=0.664,P<0.05),与rTTM值及rMTE值改变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20、0.204,P>0.05)。结论:CCD的发生不仅与梗死灶体积大小有关,而且与脑组织损伤的分布状况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期相脑梗死DTI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7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Osborn分类方法,分为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8例),急性晚期(15例),亚急性早期(12例),亚急性晚期(15例)以及慢性期(14例)。对每例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在所生成平均扩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容积比各向异性(volume ratio anisotropy,VRA)、各向同性(isotropy,Iso)、衰减指数(exponential attenuation,Exat)、T2加权迹线(T2-weighted Trace,T2-WT)等参数图像中测量病灶中心值,并取对称区域作为正常对照;观察病灶与正常对照的6项参数在脑梗死6期演变中的变化。结果:①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其DCavg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Iso、Exat及T2-WT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FA及VRA和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急性晚期及亚急性早期病灶DCavg、FA及VRA均低于对侧正常组织(P0.05),Iso、Exat及T2-WT值均高于对侧(P0.05);亚急性晚期病灶DCavg值较对侧增高(P0.05),FA、VRA及Exat值则较对侧减低(P0.05),Iso及T2-WT值和对侧变化不大(P0.05);慢性期病灶DCavg明显增高(P0.05),FA、VRA、Iso、Exat及T2-WT值呈减低改变(P0.05)。②DCavg、Iso、Exat及T2-WT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急性晚期及亚急性早期中的变化不明显(P0.05),而其DCavg均明显低于慢性期(P0.05),Iso、Exat及T2-WT均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FA及VRA于超急性期、急性晚期、慢性期逐渐变小(P0.05)。结论:通过DTI参数测量比较及诸功能图观察,不仅可以诊断脑梗死,还可以判断其期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CD)的价值。方法:收集115例经MRI证实的急性及亚急性期单侧幕上新发脑梗死作为实验组,均除外小脑及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变;选择同期无颅内疾病且无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的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症状稳定期行320排CT全脑灌注扫描,运用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4个参数评估全脑灌注改变。结果:实验组诊断出45例CCD,且4个参数图谱发现CCD的比率为MTTTTPCBFCBV。对照组两侧小脑半球灌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可有效诊断脑梗死后CCD,且MTT对于发现CCD最敏感。  相似文献   

11.
陈晓兵  罗天友  彭娟   《放射学实践》2012,27(7):730-73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鉴别低级别脑胶质瘤、脑梗死和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低级别脑胶质瘤、26例急性或亚急性期脑梗死和1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在治疗或手术前行常规MRI和DTI检查。脑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患者均经临床治疗及随访证实。测量并计算3组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低级别胶质瘤组平均ADC、rADC、FA和rFA值分别为(1.55±0.08)×10-3 mm2/s、1.68±0.25、0.17±0.03和0.42±0.08,脑梗死组分别为(0.54±0.12)×10-3 mm2/s、0.64±0.12、0.14±0.03和0.30±0.05,病毒性脑炎组分别为(0.84±0.07)×10-3 mm2/s、1.07±0.05、0.17±0.02和0.43±0.09。三组病例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低级别胶质瘤与脑梗死的FA值和rFA值之间、病毒性脑炎与脑梗死的FA值和rFA值之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低级别胶质瘤与病毒性脑炎的FA值和rFA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利用DTI的ADC值、rADC值、FA值及rFA值,对鉴别脑低级别胶质瘤、脑梗死和病毒性脑炎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不同期相脑梗死中DWI(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图(表观弥散系数图像)的信号特点及其成像技术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应用SE-T1WI、FSE-T2WI、T2-FLAIR、DWI序列进行横断位扫描,及ADC图像重建,并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观察并测量DWI图像及ADC图在不同期相脑梗死中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大小。结果:对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的脑梗死病灶,其DWI信号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ADC值则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二图对其均有很高的显示度;对于亚急性期病灶,其DWI信号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其ADC值与正常脑组织信号差别不大(P>0.05),DWI可以显示病灶;对于慢性期病灶,DWI信号等或稍低于正常脑组织,对病灶显示意义不大(P>0.05),而ADC值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可以显示病灶区域。结论:DWI和ADC图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都有很大的诊断意义,DWI对亚急性期病灶有一定显示度,ADC图对慢性期梗死灶也有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同型半胱氨酸和白介素-18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介素(IL)-18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科2006-04-2008-05的住院脑梗死患者103例,健康对照46例,测定血清中IL-18及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IL-18浓度(212.57±86.72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21.45±75.65 pg/ml)(P〈0.05);脑梗死组Hcy浓度(8.84±3.1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6.92±1.23μmol/L)(P〈0.05);在脑梗死患者,IL-18升高组血浆Hcy的浓度(10.1±3.5μmol/L)明显高于IL-18正常组(8.3±2.6μmol/L),直线相关性显示IL-18水平和Hcy明显相关(r=0.4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18、Hcy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另外IL-18可能是脑梗死患者Hcy的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梗死各临床分期的相对表现扩散系数(rADC)值变化,探讨rADC值的大小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例脑梗死患者,分别于超急性期(<12h)、急性期(13~72h)、亚急性期(4~14d)、慢性期(15d)行常规序列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各期病灶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统计不同分期rADC值有无差异。按rADC值大小对临床各期病例进行统计,分析rADC值的大小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rADC值在超急性期下降,急性期进一步下降;于亚急性期、慢性期逐渐上升。脑梗死病灶各期的rADC值有明显差异;脑梗死不同分期与rADC值大小有相关性。结论:根据脑梗死rADC值大小可判断其临床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5.
MR DWI及ADC值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拟诊为脑梗死患者186例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分成超急性期(〈6h)、急性期(6~72h)、亚急性期(3~7d)3个组。测定各组梗死灶ADC值及健侧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ADC值均低于健侧相应区域(配对t检验,P〈0.01);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之间rADC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F=7.663,P=0.001)。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各期梗死灶rADC值有时间相关性,对脑梗死的准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WI对急性期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的诊断价值及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2例,采用GE Signa HDX 3.0T超导型MR仪,行常规MRI及DWI、SWI序列。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研究分析:①SWI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CMBs的检出率和CMBs在SWI的分布特点;②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6项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MRI常规序列、DWI及SWI对62例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0%,8.06%,4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WI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MRI检查和DWI序列。CMBs在SWI分布特点:25例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CMBs灶均为多发病灶,在脑内各个区域分布不等,以基底节-丘脑区最多,其次为皮质-皮质下区,脑干和小脑最少。患者的年龄、高血压与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有相关性(P<0.05),年龄(OR=1.704,95%CI 0.029~2.840,P<0.001)和高血压OR=1.039,95%CI 1.003~1.588,P=0.019)是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与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无相关性(P>0.05)。结论:SWI对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检出比常规MRI和DWI有优势,是检出CMBs的较好检查技术。年龄、高血压是急性期脑梗死合并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含量,并根据梗死灶面积大小分组,分析各组与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CRP浓度为(11.2±2.38)mg/L,而对照组为(2.32±0.8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4.70±1.52)mg/L,中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9.21±2.23)mg/L,与小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梗死灶组平均CRP浓度为(17.46±3.68)mg/L,与小梗死灶组及中梗死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及指导临床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发病在6 h以内且临床提示处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均行急诊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DWI及PWI,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 56例患者T1WI均未见异常信号,35例患者T2WI、FLAIR发现有轻微异常信号影。56例DWI和PWI均发现异常,但在DWI上显示的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区域与在PWI上显示的脑灌注延长区域不匹配,PWI显示的病灶范围更大。图像后处理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脑血流量(CBF)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急诊MRI,特别是DWI和PWI序列对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可以安全、迅速、有效地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行CT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得到平扫容积图像、CT血管成像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综合运用这三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42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IP),其中8例超急性期6例存在IP,19例急性期8例存在IP,15例亚急性期4例存在IP。42例梗死核心区与健侧对应区比较,脑血容量(CBV)、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值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18例IP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V、CBF、MTT及TTP值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仍可能存在IP。应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可明确其责任血管的狭窄部位及程度,了解病变范围及有无IP存在,实现对脑梗死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