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PACC)的CT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7例PACC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均为单侧发病,左侧3例,右侧4例。CT表现均为囊实性肿物,内部见不同程度坏死囊变;5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4例伴钙化,3例伴周围渗出。增强扫描肿瘤均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6例肿瘤内部见多发粗条状肿瘤血管,2例伴下腔静脉瘤栓,1例伴肠系膜多发肿大淋巴结。结论:儿童PACC多以性早熟就诊,CT提示肾上腺不均质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提高临床医师诊断及鉴别能力,但确诊仍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ACC)的CT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CC11例,术前均经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静脉期(70—80S)扫描,复习CT扫描表现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ACC中,右侧5例,左侧6例。直径4.1—16.0cm,其中,〈5.0cm者2例,5.0—10.0cm者4例,〉10.0cm5例;肿瘤境界清楚3例,邻近脂肪间隙见条索状异常密度影3例,邻近实质脏器受侵犯5例。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21.9~46.7HU(平均35.3HU)、30.5~65.8HU(平均47.1HU)和52.6~97.0HU(平均74.2HU)。肿瘤中央坏死形成假囊肿4例,网络状改变6例,实质为主伴小囊变1例;6例网络状改变者动脉期可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肿瘤血管:结论ACC具有较明显的形态学和血液动力学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动脉期扫描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总结肾上腺皮质癌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功能性肿瘤占30%。1例双侧性肿瘤。肿瘤大小范围6~15cm,6个<6cm。CT表现为肿瘤中心呈低密度的出血与坏死(16例),钙化(4例),不规则增强(15例),低密度的肿瘤周围环绕实质性的增强环(4例),轮廓不规则(11例),边缘模糊(9例)。肿瘤可以直接侵犯邻近器官或转移到肝、淋巴结、胰腺、小肠和骨。结论:CT能提示肾上腺皮质癌的恶性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PSC患者12例,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2例均为单发,右肺8例,左肺4例;周围型10例,中央型2例,肿瘤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周边厚薄不均环状强化,中心见大面积囊变坏死;2例胸膜转移,2例邻近肋骨破坏及右侧肾上腺转移,7例伴淋巴结肿大。病理结果证实梭形细胞癌10例,多形性癌2例。结论:PSC的CT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的MSCT表现,寻找两者在MSCT方面有意义的鉴别点,提高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具有完整MSCT检查及术后病理资料的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9例,肾上腺皮质癌13例,探讨两者鉴别点。结果不典型PHEO表面多呈浅分叶状,ACC则呈不规则深分叶为主。不典型PHEO边缘多清楚,ACC病灶长径5cm时边缘多清楚,长径5cm时边缘模糊。ACC出现出血、钙化、囊变坏死的可能性高于不典型PHEO。ACC以中央钙化及中央星形坏死囊变为主,不典型PHEO以边缘钙化及病灶边缘不规则坏死囊变为主。动态增强扫描不典型PHEO呈动脉期明显强化,ACC则呈轻-中度强化。ACC有实性部分丝络样强化、坏死区壁结节强化等特征形态。不典型PHEO可呈环状强化与ACC鉴别,但不具特征。结论 MSCT对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与皮质癌鉴别诊断有一定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年龄岁。主因左腰部酸痛1年发现左上腹肿物5天入院。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20/80kPammHg,无满月脸、水牛背体征,双侧输尿管走行于无触压痛,前列腺Ⅰ度增生。B超:左上腹实性略强回声团块。64层CT扫描示:左侧肾上腺区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小约为11.2cm×12.6cm×16.5cm,边缘欠光滑,其内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与皮质腺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31例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与3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结节性增生组与腺瘤组在患者性别、病变位置、病变的边界及同侧肾上腺形态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边界清楚与否在两者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肾上腺腺瘤的鉴别诊断方面CT检查可提供重要参考.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将会对两者的鉴别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结核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1例肾上腺结核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资料。重点分析钙化特点与强化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21例均行CT平扫,13例同时行CT增强扫描。结果:单侧发病4例,双侧发病17例。肾上腺存在并体积增大10例,肾上腺存在并体积缩小2例,失去肾上腺正常形态9例。有钙化密度病灶15例,无钙化低密度病灶6例。全部13例增强扫描病例均出现明显边缘强化。21例中有5例误诊。结论:肾上腺结核多双侧发病,病灶边缘强化和钙化是较特征性CT表现,其程度与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丰  葛虓俊  李铭  陈燕  滑炎卿  陆芳  孙奕波   《放射学实践》2013,28(8):835-840
目的:探讨肺瘢痕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瘢痕癌的临床及CT资料,并与52例良性肺瘢痕组织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瘢痕癌首次CT表现、瘢痕癌术前CT表现与良性瘢痕组织CT表现,采用t检验和Pearson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例肺瘢痕癌中,26例为腺癌。肺瘢痕癌CT表现:瘢痕癌首次检查与术前检查、瘢痕癌术前检查与良性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及血管集束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癌首次CT表现和良性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及血管集束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凹陷在瘢痕癌首次检查与术前检查、瘢痕癌首次检查和良性瘢痕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瘢痕癌术前检查与良性瘢痕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内是否有空泡、周围是否伴有磨玻璃影在良性瘢痕组织与瘢痕癌的首次检查、术前检查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癌首次和术前检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规则或多角形、长条索边缘及钙化灶的差异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瘢痕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通过仔细观察瘢痕组织的大小、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病灶内空泡、周边磨玻璃影有助于鉴别肺瘢痕癌与肺良性瘢痕组。随访观察瘢痕组织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瘢痕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40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CT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回顾性CT影像分析,并探讨这些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8例良性肿瘤和18例恶性肿瘤通过CT征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结论 CT能明确软组织肿瘤的特征、范围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随访证实的56例(58个病灶)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患者均行CT平扫及1 min、5 min增强扫描,对诊断参数进行分析并对照病理组织学表现,对肾上腺肿瘤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腺瘤与非腺瘤在CT平扫及增强后1 min、5 min的CT值、相对廓清率和绝对廓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平扫时CT≤19 HU,延时5 min时CT≤46 HU,绝对廓清率≥63%,相对廓清率≥31%为阈值相结合作为诊断标准时,诊断腺瘤或乏脂性腺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6%或86%.结论 以肿瘤平扫及增强后的CT值与肿瘤的廓清率作为联合标准,对腺瘤(包括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郑兰  刘鸿圣  李建明  吴倩倩 《放射学实践》2021,36(12):1571-1576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影像资料。行CT检查13例,行MRI检查5例,同时行两种影像检查者3例。结果:患儿平均年龄(2.8±2.9)岁。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左侧9例、右侧6例。瘤体最大径线1.6~11.0cm,平均(5.4±2.4)cm。病灶呈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3例;边界清楚11例,边界模糊4例,其中肿瘤突破包膜向周围浸润生长者1例。所有肿瘤内均可见不同程度坏死,未见出血灶,瘤内出现钙化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瘤体内可见多条强化的肿瘤血管影迂曲穿行,使整个瘤体呈现网络状强化的特征;整个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肿瘤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3例出现转移灶,2例为肺转移,1例为右肾及肝脏多发转移。3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2例于术后1年复发,其中1例在第二次手术切除后2个月再次复发;1例于术后3年复发。结论:儿童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患儿年龄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评价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求。结果:皮质腺瘤14例,大小、密度中等;皮质腺癌4例,肿块较大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中心有低密度坏死;嗜铬细胞瘤9例,单侧瘤体较大,平扫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强化明显;髓质脂肪瘤3例,低密度的脂肪显示是其特征性CT表现;转移瘤5例,多为肺癌转移,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中等强化;肾上腺囊肿1例,凹值低而均匀,壁薄规则。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2例行MRCP扫描。结果:8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无黄疸,5例肿瘤表现为胰头颈部较大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胰尾部囊实性肿块,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可见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回顾性分析108例(120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包括结节的边缘、密度、钙化、包膜、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结节边缘、微小钙化、包膜、结节数量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边缘不清、微小钙化、无包膜、病灶单发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5.5%、36.4%、100%、90.9%,特异度分别为83.7%、94.9%、22.4%、36.0%,准确度分别为83.6%、91.8%、36.7%、48.1%。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边缘不清和微小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完整包膜和囊性结节是良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分析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5例共33个肿块,>5 cm 28个(84.8%)。肿瘤多为囊实性肿块,囊壁及间隔厚薄不均,19个囊腔内外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7例(68.0%),中度强化6例(24.0%),轻度强化2例(8.0%),壁结节和实性灶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晰。肿瘤内出血1例,钙化2例,病灶侵犯周围脏器10例,腹膜种植11例,腹盆腔积液13例;25例中23例定性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2.0%。结论:CT检查可明确卵巢肿瘤的位置、判断肿瘤性质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值测量在原发性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并进行肿瘤CT值测量.结果:9例醛固酮腺瘤CT值为-12~17 HU,增强无明显强化;8例无功能性皮质腺瘤及10例皮质醇腺瘤CT值为28~45 HU,肿瘤轻度均匀强化;3例嗜铬细胞瘤肿块<3 cm者密度均匀,CT值为40~55 HU,3例嗜铬细胞瘤肿块>3 cm者密度不均,CT值为10~45 HU,肿瘤组织显著强化;2例皮质腺癌肿块内密度不均匀,CT值为35~50 HU,其内见低密度区及钙化影,呈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母细胞瘤密度不均匀,CT值为35~50 HU,瘤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瘤内均见钙化;6例肾上腺囊肿呈均匀性水样密度,CT值为0~15 HU,增强扫描无强化;5例髓性脂肪瘤瘤内以脂肪密度为主,CT值为-50~100 HU,无明显强化.结论:不同类型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因所含组织成份各异而呈现不同的CT值,肿块密度及强化程度与细胞形态、瘤内结构及血供密切相关,肿瘤密度测量可为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SORL)及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我院SORL患者82例,对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和CEUS诊断SORL及病变性质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 本组82例SORL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恶性58例、良性24例;CT诊断出恶性62例、良性20例;CEUS诊断出恶性58例、良性24例;CT诊断灵敏度96.6%(56/58)、准确度90.2%(74/82)较CEUS诊断灵敏度84.5%(49/58)、准确度78.0%(64/82)高,漏诊率3.4%(2/58)较CEUS诊断15.5%(9/58)低(P<0.05)。结论 CT检查对SORL及病变性质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显著降低漏诊情况的发生,诊断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CT征象,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99例肾上腺肿瘤中,腺瘤32例,嗜铬细胞瘤41例,髓性脂肪瘤5例,皮质腺癌8例,转移瘤13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多期相CT对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5月经病理确诊的33例PRCC患者的多期相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分析不同亚型在临床指标、CT影像特征、多期相CT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Ⅱ型PRCC的病理学分期及分级均显著高于Ⅰ型(T3+T4期肿瘤,31.8% vs 9.1%;高级别肿瘤,54.5% vs 9.1%)(P<0.05),两型在性别、年龄、高危因素、肿瘤最大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型在形态、边界、异质性、CT分型、集合系统受累、囊变坏死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Ⅱ型病灶主要呈分叶状(54.5%),边界模糊(63.6%)、密度不均(95.5%),易浸润性生长(50%)、常伴集合系统受累(40.9%)和囊变坏死(81.8%),在钙化、淋巴结增大、静脉癌栓形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型皮髓质期净增CT值分别为(17.18±17.60)HU、(38.91±22.31)HU,Ⅰ、Ⅱ型实质期净增CT值分别为(26.45±12.06)HU、(40.00±18.96)HU,两种亚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增强三期、延迟期净增CT值及绝对洗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期相CT对PRCC亚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