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结核的CT表现.结果:肝结核分为以下四种亚型:①肝浆膜型1例,为肝包膜增厚及胞膜下多发低密度病灶.②肝实质型5例,其中又分为粟粒型1例、结节型3例、肝囊肿型1例.粟粒型表现为肝弥漫肿大、密度减低并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节型表现为肝内局灶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部分有周边性强化,有1例表现为肝内结节状混杂密度灶,特点为病灶中心密度高,周围密度低,增强扫描有轻至中度的环形强化;肝囊肿型表现为肝内单纯囊肿样改变.③混合型1例,同时具有肝浆膜型和结节型(肝实质型)的表现.④结核性胆管炎1例,仅表现胆管内积气、胆管扩张,沿胆管壁走行的钙化、管型结石均未见.结论:粟粒型肝结核、肝囊肿型肝结核及早期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除非有结核病史或活检证实,CT诊断价值有限.结节型肝结核和晚期结核性胆管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示肝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藏族肝实质内钙化灶的超声表现、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东芝- 550及660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超声显示肝内钙化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8例中,527例符合超声对肝内钙化灶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诊断,准确率97.96%.结论:超声是对肝内钙化灶、胆管结石、管壁钙化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  相似文献   

3.
邵平  袁康  刘洪武 《放射学实践》2007,22(5):485-488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细菌性肝脓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19例23个肝脓肿,分析低场MRI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23个肝脓肿14个位于肝右叶,9个位于肝左叶.典型肝脓肿7个,表现环征或双靶征,病灶中心液化坏死,脓肿内小泡状积气或气液平面,病灶周围水肿.不典型肝脓肿16个,不同时期影像表现各异,表现为簇状征,蜂窝征,蜘蛛足征等.结论:低场MRI能较好显示肝脓肿的病理过程中组织结构不同特征,能提高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病例 女,36岁,住院号460163,因反复上腹痛10年,于2009年6月24日收住我科.查体: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剑突下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腹部彩色B超:左肝内胆管扩张,左肝管多发结石.胆总管不扩张,胆囊正常.MRI加MRCP示:左肝萎缩,左肝内胆管多个结石伴左肝内胆管扩张,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左肝内胆管多发结石伴左肝萎缩.经术前准备于2009年6月29日在全麻下行完全腹腔镜下规则性左肝外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囊误诊为肝脓肿 ,此例病人经过经皮穿刺证实 ,回顾B超、CT扫描结果及结合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6 8岁。发热、右上腹痛 1个月余 ,尿黄、目黄 10天。体检 :神志清楚、体温 38.5℃ ,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肝区扣击痛阳性 ,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及酶谱 :总蛋白 6 1.4g/L ,白蛋白 2 7.8g/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5 2 μ/L(正常值0~ 30 μ/L) ,胆红素 82 .4μmol/L ,(正常值 1.71~ 17.1μmol/L) ,碱性磷酸酶 415 μK(正常值 30~ 90 μK) ,血常规 :白细胞 10 .1× 10 9/L ,淋巴细胞 0 .15…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左外叶胆管外引流术对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能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并严重阻塞性黄疸的病人,施行姑息性肝左外叶肝管置管引流,以解除梗阻.分析术后黄疸、腹水、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7例均基本达到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5例腹水消退,术后2例行化疗,2例行放射治疗,平均生存7~8月.结论:姑息性左外叶胆管外引流术操作简单、可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率低,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肝静脉造影测压在肝小静脉闭塞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国君  洪丽霞  刘迎娣 《武警医学》2007,18(11):828-830
 目的 探讨肝静脉造影下检测肝静脉楔压(WHVP)、肝静脉自由压(FHVP)和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在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VO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我科从2003年8月~2006年8月共收治6例VOD患者,3例服用过"土三七",2例服用过"不明中药",1例病因不明.病程18 d~5个月.6例均有肝大和大量顽固性腹水,血清学检查肝炎标记物阴性,肝功能异常,心脏多普勒超声及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检查无明确支持依据.因患者均有大量腹水而行肝穿活检.为明确诊断,对该6例行肝静脉造影及WHVP和FHVP检测,并以此计算出HVPG.结果 6例经肝静脉造影后测压,WHVP值为29.4~39.0 mmHg平均36.0 mmHg;FHVP值为:16.1~22.0 mmHg,平均为19.4 mmHg; HVPG值为:13.2~19.2 mmHg,平均16.4 mmHg.结论 对可疑VOD患者经静脉插管测定WHVP、FHAP和HVPG检测有助于VOD的明确诊断,且经济、方便、可靠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脂肪肝患者胆囊床附近肝岛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经超声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543例,其中男310例,女233例,年龄13~69岁,平均45.6岁.由同一超声科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脏器常规超声检查,重点扫查胆囊床处肝组织.结果:81.9%的脂肪肝患者胆囊床处出现肝岛,轻度脂肪肝患者与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胆囊床处肝岛的发生率分别为81.2%、87.1%,脂肪肝严重程度与肝岛的发生率无相关性(χ2值为1.464,P值为0.226).男性脂肪肝患者与女性脂肪肝患者胆囊床处肝岛发生率分别为83.5%、79.8%,性别与肝岛的发生率无相关性(χ2值为1.245,P值为0.265).结论:弥漫性脂肪肝患者胆囊床附近肝岛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在与肝内占位性病变及胆囊病变侵及肝脏的鉴别诊断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区分肝内病灶的囊、实性已比较简单,但要明确囊性病变的性质有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肝囊肿、肝胆管周围囊肿、纤毛前肠性肝囊肿、肝内胆汁漏、肝脓肿及肝紫斑病几种肝内囊性病变,结合病理形态学基础及其CT、MRI表现进行综述,并介绍了肝内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HVOD患者11次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观察肝、肝静脉、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胆囊、脾和腹水量.结果:6例HVOD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表现:灰阶超声示6例肝大,5例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及腹水,4例脾大.彩色多普勒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1例出现反流,1例附脐静脉开放;4例患者肝静脉内径变窄,频谱呈门脉样;2例患者肝动脉阻力指数增高(>0.65).经过系统的抗HVOD治疗后4例患者上述超声表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VOD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建立动物精准肝切除模型来评估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阻断在精准肝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每头动物均选取S3、S5、S6段作为目标肝段,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同时行肝动脉暂时阻断,根据缺血边界完整切除肝段.观察指标为动物术后存活情况、动物肝功能变化、肝段血管血流指标以及肝段门脉、动脉、胆管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0,所有动物术后14d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所有肝段显色效果明显.射频消融后所有目标肝段门静脉的血流速度为均0,动脉的血流速度为15.1±15.4cm/s,较射频前显著降低(p=0.000);所有保留肝段的门脉及动脉血流速度在射频前、射频后、术后14d无显著变化.连续切片显微观察肝段门脉、动脉及胆管平均毁损长度分别为1.7±0.5、1.4±0.4、1.6±0.4cm.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肝蒂毁损联合肝动脉暂时阻断技术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消除残存动脉血流对显色效果的影响.为避免损伤邻近肝蒂,电极插入部位距肝蒂分叉处的垂直距离应至少为1.5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 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11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蛋白(LN);采取肝穿刺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析HA、PCⅢ、CⅣ和LN变化与患者病情及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 结果:HA、PCⅢ和CⅣ异常率随肝炎发病程度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呈显著正相关;LN异常率与肝炎发病程度及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关系.双向有序列连表统计提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判断中具有显著意义(χ2=14.277,P=0.002),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异常数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为正相关(r=0.499,P=0.001). 结论:血清HA、PCⅢ、CⅣ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浆膜型肝结核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浆膜型肝结核8例中,6例单发,2例多发,共10个病灶.CT表现为肝包膜区梭形或多发结节性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环形强化8个,蜂窝状或多环状强化2个;10个病灶中明显强化3个,轻至中度强化7个;病灶边缘或中央见点状或条状钙化3个.累及邻近肝实质2例;伴有少量腹水及后腹膜淋巴结轻度肿大1例.结论: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病灶内发现斑点状或条状钙化或病灶呈多环状强化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MRI结合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结合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平扫、增强及MRCP检查,其中12例经ERCP证实、6例经PTC证实,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6例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中,26例损伤性狭窄,9例肝门部胆管癌,6例肝门部转移性肿瘤,14例炎性狭窄,4例胆管结石,Mirizzi综合征及硬化性胆管炎各2例,3例先天性胆管囊肿.胆管受累范围按Bismuth分级,MRI和MRCP均显示了胆管狭窄情况及病变特征.结论:MRI和MRCP对肝门部胆管狭窄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前MDCT评估术后残肝体积对肝切除手术的影响.方法:拟行肝切除患者27例,行4排螺旋CT增强扫描,3D模式测量残肝体积和切除肝脏体积,计算残肝体积与体表面积标化的肝体积比较,切除肝脏MDCT测量体积与术后即刻水测法肝体积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25例(25/27)行肝大部切除术,其中行右半肝切除术20例,左半肝切除术4例,肝Ⅳ、Ⅴ、Ⅷ三段联合切除术1例.术后平均残肝体积(461.7±176)cm3,相对术后残肝标化比(42±16)%,1例患者相对残肝标化比小于35%,临床放弃了手术;另一例术中发现肝门淋巴结转移,放弃手术改为动脉插管化疗.所有病例围手术期均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4排螺旋CT术前测量术后残脏体积,能够作为指导临床正确实施肝切除以及避免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肝血管瘤(HCH)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肝组织病理活检或增强CT/MRI证实肝内病变57例共72个病灶:其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13例13个病灶,肝血管瘤44例59个病灶,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分别记录灰阶图像特点、彩色多普勒特点及PSV、RI、VI.结果:典型的FNH及HCH二维图像有特征性的改变,血流速度FNH组高于HCH组,三维超声的血流指数FNH组高于HCH组.结论:三维超声可以定量研究病变的血流指数,FNH及HCH的血流指数特点在协助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鉴别诊断FNH及HCH.  相似文献   

17.
肝囊肿十分常见 ,但巨大肝囊肿伴出血甚少见 ,现就所见 2例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例 1 男性 70岁。反复上腹闷痛 5年 ,近 2 0天来疼痛加剧并向右腰部放射 ,感恶心来院检查。彩超于肝右前叶探及11cm× 13 .4cm× 12 .4cm类圆形巨大囊性占位病变 ,内散在点状回声 ,其壁薄 ,囊内后壁前方可见星月形高回声带 ,随体位改变可变形移动。两者界面清晰可见 (图 1)。肝右后叶及左外叶分别见 4.6cm× 5cm× 5cm及 1.8cm× 2 .2cm× 3 .1cm类圆形透声区。CDFI检查于团块内未探及彩色血流信号。诊断为 :(1)多发性肝囊肿 ,(2 )肝右…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肝脓肿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35岁.右上腹胀痛2个月,伴发热、纳差.查体:体温37.9℃,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肝区叩击痛阳性,肝剑突下4cm,右肋下1cm,质软、表面光滑,脾未扪及.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灌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单层动态CT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灌注与未行肝移植且无肝脏病变者进行比较。方法 :对 3 0例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无术后并发症的病例进行动态单层CT扫描 ,对照组为 2 0例无肝脏病变者。单层动态CT扫描选取肝门 (包括肝、门静脉、主动脉和脾 )的层面。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 40ml,注射流率3ml/s ,注入对比剂后 ,每间隔 1s扫描一层 ,共扫描 3 5层。通过每一层面选定的ROI测量CT值 ,绘制出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出肝动脉和门静脉的灌注值。同时对 12例围手术期后 ( 2~ 3个月 )、临床无术后并发症的患者也进行了动态单层CT扫描。结果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及对照组肝动脉灌注分别为 0 .2 7和 0 .16ml/min(P <0 .0 5 ) ;门静脉灌注分别为1.3 1和 1.13ml/min(P >0 .0 5 ) ;全肝灌注分别为 1.68和 1.2 8ml/min(P <0 .0 5 ) ;平均肝动脉灌注指数为 0 .19和 0 .13(P <0 .0 5 )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后 ( 2~ 3个月 )肝动脉及门静脉灌注分别为 0 .16(P <0 .0 5 )和 1.2 1ml/min(P <0 .0 5 ) ;全肝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分别为 1.2 0ml/min(P >0 .0 5 )及 0 .13 (P >0 .0 5 )。结论 :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内肝动脉灌注和全肝灌注、肝动脉灌注指数明显增加 ,但门静脉灌注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性脑病的磁共振成像及其波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肝性脑病的MRI及其波谱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例慢性肝性脑病行MRI及1H-MRS STEAM法检查,观察慢性肝性脑病MRI图像表现及波谱图像主要代谢峰Cho、mI、Glx、NAA、Lip/Lac的变化.结果:4例肝性脑病MRI图像出现苍白球及邻近区域对称性短T1等T2信号影,1例出现基底核团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影,1例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改变,2例无明显改变.波谱图像上均表现为Cho、mI降低,Glx升高、NAA、Lip/Lac改变不明显.结论:慢性肝性脑病MRI具有表现特点,波谱能准确、较早反映脑内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