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3用^131I标记后在裸鼠人肠癌模型上进行肿瘤定位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标记抗体特异性结合率为37.5%,裸鼠体内在48~120h的ECT照相可见在肿瘤部位均有放射性的特异性浓聚,其摄取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肿瘤显影清晰,显像的合适时间为96~120h。而给予非特异性的^131I-NMIgG后,肿瘤部位未见放射性浓聚,而呈全身均匀性分布。120h肿瘤组织与肝脏及  相似文献   

2.
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Ab)MC3用~(131)I标记后,在裸鼠人肠癌模型上进行肿瘤定位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标记抗体特异性结合率为37.5%。裸鼠体内在48~120h的ECT照相可见在肿瘤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131)I标记自制的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进行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生物学分布和肿瘤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结果在注射~(131)I饲—SC3A后24~120h,肿瘤部位的放射性均显示出选择性浓聚,以72~120h的影像最为清晰;而注射~(131)I—鼠IgG则呈全身均匀性分布,无肿瘤部位选择性波聚影像。在72h,13种器官的T/NT均大于2,肿瘤LI为6.94,与扫描显像结果吻合。这些都表明SC3A在生物体内对结肠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导向作用,抗体可对其供临床体内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11例脑胶质瘤和其他颅内占位者,经静脉注射~(131)Ⅰ标记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0.7~2.9mCi/100~300μg蛋白。然后 通过手术组织标本放射性强度测定,肿瘤SPECT扫描及血尿标本分析,研究SZ39在脑胶质瘤患者体内分布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提示,SZ39可在人脑胶质瘤内浓集,为脑组织的1.9~4.8倍,平均3.2倍。SPECT可清晰显示肿瘤图像,而非胶质瘤性颅内占位,未见肿瘤显像。抗体在肿瘤内浓集可持续2周以上。血液中的半清除期T1/2快相为1.6h,慢相为39h。所有患者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以上初步研究结果显示,SZ39有进一步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人胃癌组织及细胞株移植建立了裸大鼠和裸小鼠两种胄癌移植模型。用~(125)I和~(131)I标记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1D1-2,体外试验表明碘化1D1-2具有特异性的结合活性。注入荷瘤裸鼠体内72h后,显示该抗体高度浓集于肿瘤组织,浓聚指数为4.5,而正常组织仅为1.3,T/NT比分别为2~12倍,与胃组织比为3.2倍、放射免疫显像显示出清晰的肿瘤图像。提示单克隆抗体1D1-2应用于肿瘤定位诊断及导向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7.
本研究利用手术中取得的新鲜结肠癌组织免疫Balb/c小鼠。制得5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中HC6株杂交瘤细胞经过180天连续培养,单克隆抗体MC6分泌稳定,选择性强,效价高。免疫组化检测发现,MC6相应抗原在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细胞系高度表达(90%~100%),显著高于其它癌组织,癌旁和正常粘膜及癌细胞系(0%~44.4%);中度以上染色者占阳性者总数80%以上,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且除癌细胞膜和胞浆呈阳性反应外,腺腔内粘液亦可见不同程度着色。表明MC6相应抗原是一种在结肠癌细胞膜上占优势的抗原,并可脱落至腺腔。此单克隆抗体的成功研制为发现新的结肠癌生化标志,为结肠癌早期诊断及术后病情监测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采用Iodogen法以~(131)I标记的抗人结肠癌McAbs SC3A,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定位显像研究的结果。McAb SC3A腹水经protein ASepharose 4B纯化后,SDS-PAGE电泳鉴定纯度,分子量为160kD。标记结果标记率在85%以上,放化纯度在95%以上。用同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131)I标记的抗胃癌的MG_7-McAb及其片段在移植人胃癌或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象。MG_7抗体在结肠癌(无关肿瘤)移植片 中无明显定位分布,静脉注射4只鼠的六种主要脏器及体液的肿瘤与非肿瘤比活性比值(T/NT)平均为1.32。该抗体及其片段在胃癌移植片中有明显定位浓集,其中F(ah′)_2段的浓集量(T/NT=4.9)大于全抗体(T/NT=3.0)。注射标记McAb后48~72h作放射免疫显象可见肿瘤的阳性图象,胃癌移植片的显像比结肠癌密集、清晰,注射标记F(ah′)_2片段者,胃癌的清晰显像时间可提前至注射后24h。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131)I标记的抗胃癌的MG_7-McAb及其片段在移植人胃癌或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MG_7抗体在结肠癌(无关肿瘤)移植片中无明显定位分布,静脉注射4只鼠的六种主要脏器及体液的肿瘤与非肿瘤比活性比值(T/NT)平均为1:32。该抗体及其片段在胃癌移植片中有明显定位浓集,其中F(ab’)_2段的浓集量(T/NT=4.9)大于全抗体(T/NT=3.0)。注射标记McAb后48~72h作放射免疫显像可见肿瘤的阳性图像,胃癌移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131)I 标记的黑色素瘤 McAb HB8759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静脉注射 ~(131)I—McAb48h 和72h 后肿瘤与非肿瘤在5种主要脏器比活性比值(T/NT)分别平均为6.6和9.6,~(131)I—McAb 注射24h 后在移植瘤中明显定位浓集,48~72h 是放射免疫显像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2.
荷人鼻咽癌裸鼠血内皮抑素的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裸鼠模型,通过EIA方法测定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内皮抑素的浓度,称取瘤重。结果:荷瘤鼠血中内皮抑素含量在种瘤5d组[(137.61±53.41)μg/L]或10d组[(103.06±17.33)μg/L]与正常裸鼠[(113.56±21.74)μg/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种瘤20d组、30d组、40d组[(212.80±85.91)μg/L、(293.63±62.53)μg/L、(271.57±32.45)μg/L]显著高于正常裸鼠(P<0.05)。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瘤宿主血内皮抑素含量逐渐升高,种瘤20d组明显增高,并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瘤重与血中内皮抑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687)。结论:提示肿瘤的发展与血内皮抑素含量的变化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裸鼠荷人鼻咽癌细胞株后免疫状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4~6周龄NC系裸鼠,原代用双侧颈背部皮下接种CNE-2细胞株,鼠间传代用套针双侧接种上代的新鲜瘤块,共传8代,成功率100%。动态观测裸鼠荷瘤后免疫状态变化的结果如下:(1)净体重显著减轻;(2)脾系数增大,瘤重增加,两者间高度正相关(r=0.8395);(3)脾NK活性在第5天时轻度升高,10天时开始下降,15天后显著下降;NK活性与瘤重及脾系数均呈高度负相关(r_1=-0.7132,r_2=-0.8237);(4)第5天时,脾NK细胞体外对人干扰素反应性良好,10天时仍有一定的反应性,15天后失去反应性;(5)荷瘤裸鼠牌细胞自然转化率高于对照组,而对ConA刺激的反应性低于对照组;(6)“癌克星”通过降低血清MDA、提高NK活性及增加瘤组织中单核细胞浸润而起抑瘤生长的作用。揭示在T细胞缺陷的裸鼠,其脾NK细胞是抗移植瘤生长的重要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放射性碘标记胰岛素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的趋瘤或亲肿瘤 (tumor-seeking)特性。方法 :采用荷人肝癌裸鼠模型。用 [12 5I]- (A14)单碘胰岛素进行荷人肝癌裸鼠体内分布实验和抑制实验。结果 :体内分布实验显示肝癌组织摄取 [12 5I]- (A14)单碘胰岛素明显高于本底组织 (肌肉 ) ,肿瘤与血和肿瘤与肌肉的放射性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增高。体内抑制实验发现肿瘤组织于 30min的抑制率为 35 .0 %。结论 :[12 5I]- (A14)单碘胰岛素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 ,通过受体介导作用 ,能被肝细胞癌组织特异性摄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亲和素-生物素系统在人结肠癌裸鼠模型中进行预定位放免显像及导向治疗的实验研究。方法:应用三步法给药,在注药后4~48h对荷人结肠癌进行ECT显像和体内分布测定。预定位治疗组采用单次较大剂量投入治疗(放射性剂量为11.1MBq),治疗前后定期测量裸鼠的体重和肿瘤生长体积以及瘤块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三步法组在注药后4h肿瘤即显像,其瘤/血比值为5.76±1.64明显高于对照组(直接标记法组和153Sm-DB2组分别为0.26±0.08和1.01±0.22)。三步法预定位治疗组与直接标记单抗组均能明显抑制荷瘤裸鼠体内人结肠癌的生长。结论:三步法预定位具有显著改善血T/NT比值,肿瘤显像时间提前的特点;预定位治疗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合评价 125 I 粒子植入治疗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在 3 ~ 4 周龄雌性 Nc-nu/nu 裸鼠右侧乳房脂肪垫部位注射人乳腺癌 MCF-7 细胞悬液 0.1 ml(5 × 106 个/ml),建立荷人乳腺癌动物模型。18 只荷瘤裸鼠分为治疗组(肿瘤中心部位植入放射性活度为 29.6 MBq 的 125I 粒子 1 枚)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每组 9 只。饲养 21 d,观察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计算抑瘤率。第 21 天以脱颈椎法处死 2 组裸鼠,处死前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处死后取肿瘤、肝脏、心脏、右侧肾脏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 Bcl-2 的表达,透射电镜行肿瘤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 治疗组肿瘤体积治疗前后分别为(118 ± 14)mm3 和(21 ± 3)mm3(t = 20.32,P = 0.00);对照组分别为(118 ± 14)mm3 和(339 ± 32)mm3(t = 18.98,P = 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为 93.8% ± 17.8%。2 组治疗前后比较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光镜观察治疗组裸鼠肝脏、心脏、右侧肾脏组织均未见出现水肿、充血等明显放射损伤改变,125 I 粒子植入部位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瘤细胞中心区出现大小不等的坏死区。肿瘤组织 PCNA 及 Bcl-2 表达阳性率治疗组分别为 35.42% ± 3.91% 和 11.90% ± 0.75%,对照组分别为 73.39% ± 3.55% 和 20.09% ± 1.69%,治疗组 PCNA 及 Bcl-2 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 21.55,P = 0.00;t = 13.26,P = 0.00)。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内见凋亡细胞,并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和凋亡小体形成。 结论 125 I 粒子植入对荷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有望作为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综合性手段之一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CD3AK细胞在裸鼠体内抗转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肿瘤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用CD3单克隆抗体激活(CD3AK)后在体内是否仍然具有抗肿瘤作用。方法取卵巢癌病人盆腔引流淋巴结淋巴细胞,在体外用CD3单抗激活后输注载高转移人卵巢癌裸鼠体内实验性治疗。实验分4组:顺铂组,CD3AK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于接种移植瘤后10天开始,历时80天。结果观察到CD3AK组1只裸鼠移植瘤消退,2/7只出现转移灶,与对照组8/10只裸鼠出现转移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AK组肿瘤体积(0.5788±0.2549)与对照组(1.5685±0.28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AK组抑瘤率达63.1%。CD3AK组裸鼠的血清孕酮含量(3.3843±0.5314)明显低于对照组(6.3480±0.76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AK组淋巴结窦性组织细胞增生(59/69枚)明显多于对照组(55/94枚),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CD3AK细胞在裸鼠体内具有抗肿瘤生长和抗转移作用,同时有提高宿主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诱导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凋亡的机制。 方法: 建立人胃癌原代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瘤旁注射的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进行治疗,并设对照,用透射电镜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 结果: 白藜芦醇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透射电镜和TUNEL法发现白藜芦醇导致移植瘤内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白藜芦醇注射组的Bcl-2蛋白阳性细胞率(3.92%±0.85%、5.70%±0.84%和11.86%±0.97%)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27.56%±1.40%和29.48%±0.51%)之间无显著差异;Bax蛋白阳性细胞率(52.30%±1.54%、45.72%±0.88%和40.02%±1.20%)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20.88%±0.91%和19.34%±0.35%)之间无显著差异; RT-PCR法发现白藜芦醇注射组的bcl-2 mRNA条带强度随剂量的增大而递减,并明显低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bax mRNA条带强度递增,并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白藜芦醇对胃癌原代细胞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下调bcl-2 的表达和上调bax 的表达而诱导胃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发生凋亡,是其抗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应用99mTc直接法标记抗小鼠宫颈癌(U14)单克隆抗体Au14-1,对荷瘤Km小鼠进行放射性分布和放射免疫显像的实验观察,探讨用99mTc-An14-1作宫颈癌导向诊断和导向治疗的可能性。结果:(1)99mTc-Au14-1注射后12h肿瘤灶已有放射性聚集,24h肿瘤组织的%ID/g值达8.79,呈明显特异性浓聚;(2)除肾脏外,各脏器的T/NT值在2.02~6.71之间,SPECT图像12h已见肿瘤显影,24h肿瘤影像更为清晰。结论:99TcTc-An14-1的体内分布与显像结果相一致,表明An14-1在体内具有良好的宫颈癌导向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抗体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原代培养中添加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成功地建立了一株新的人胰腺癌细胞系PC一7。该细胞系经形态学和生物学研究证实为人胰腺癌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流式细胞DNA含量分析表明PC一7细胞系为低二倍体。应用此细胞系建成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抗体(抗一EGF)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发现EGF组和抗一EGF组分别是对照组肿瘤重量的138%和67%。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EGF组的核分裂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抗一EGF组则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EGF促进PC一7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而抗一EGF抗体可部分地抑制PC一7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