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溃疡(DU)患儿胃窦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Fas基因配体(Fas-L)的免疫组化表达,探讨它们在小儿DU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44例DU患儿胃镜活检胃窦黏膜标本。设3组实验对象:A组,DU,HP+;B组,DU,HP-;C组,正常对照组,正常胃窦黏膜组织未见明显病变,HP-。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每例组织分别进行GAS、SS、PCNA、Fas-L染色,数阳性细胞数,比较各组差异。结果:GAS、SS的表达A组、B组均高于C组,PCNA、Fas-L的表达A组高于C组,但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AS、SS表达增高在小儿DU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HP感染可能促进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PCNA表达与胃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妙生  李光  王丽霞 《临床荟萃》2001,16(16):729-73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PCNA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 183例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标本采用简易快速尿素酶反应检测HP感染情况 ,免疫组化采用SP法检测PCNA的表达强度。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的HP感染与PCNA表达的强度不同 ,均呈递增趋势 ,同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 ,HP阳性患者PCNA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HP感染的胃粘膜处于高增殖状态 ,可能具有较高的癌变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黏蛋白5AC(MUC5AC)在胃窦溃疡和伴与不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取门诊胃窦溃疡患者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窦部活检标本,并根据是否伴HP感染分别测量其MUC5AC表达强度,对比在各组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溃疡各组及对照组伴HP感染者之间,MUC5AC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不伴HP感染者,MUC5AC表达较前三组则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感染可致黏液分泌降低;而溃疡形成后,也使黏液分泌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簇-2(SOX-2)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其中胃癌样本67例(胃癌组)、胃炎样本85例(胃炎组)和胃溃疡样本73例(溃疡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样本的IFN-γ、IL-4和SOX-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阳性率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胃炎组HP阳性率(91.8%,78/85)高于胃癌组(79.1,53/67)和溃疡组(74.0%,5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溃疡组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FN-γ蛋白在胃癌组呈强阳性表达,在胃炎及溃疡组呈弱阳性表达;IL-4及SOX-2蛋白在胃癌组呈弱阳性表达,在胃炎及溃疡组呈强阳性表达。胃癌组IFN-γ蛋白阳性率高于胃炎组和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IL-4和SOX-2蛋白阳性率低于胃炎组和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HP感染与组织中SOX-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732,P0.05),与IFN-γ和IL-4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胃黏膜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上调、IL-4和SOX-2蛋白表达下调有关;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SOX-2蛋白表达促进胃癌发生。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三种常见慢性胃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3种常见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273例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反流胃炎的患者,并用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124例,HP阳性67例,阳性率为54.0%;慢性糜烂性胃炎96例,HP阳性89例,阳性率92.7%,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HP阳性15例,阳性率34.0%。3组间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这3种常见慢性胃炎与HP感染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儿童胃镜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儿童胃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 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738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黏膜做HP感染检测.结果 浅表性胃炎372例,占50.4%;浅表性胃窦炎285例,占38.6%,其中伴局部糜烂117例,局部萎缩42例,伴胆汁反流50例;糜烂性胃炎67例,占9.1%;反流性食管炎105例,占14.2%;十二指肠球炎151例,占2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1例,占12.3%;球后溃疡4例;幽门管口溃疡3例;胃溃疡5例.结论 儿童胃病中浅表性胃炎检出率最高,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儿童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许增华  李香莲  罗红  刘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15-2316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胃镜检查与病理特点。方法:对531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胃黏膜活检及HP测定。结果:531例受检者中浅表性胃炎占423例(79.66%),HP阳性191例(35.97%),病理学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内淋巴滤泡形成68例,423例浅表性胃炎胃镜检查呈小结节改变194例(45.86%),93例十二指肠球炎中,有十二指肠球部、降部黏膜类似小结节状改变71例(76.34%)。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HP感染是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微小结节”是小儿HP感染的胃镜下特点,淋巴滤泡是小儿HP感染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病的发病情况及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关系。方法 1 585例胃病患者在内窥镜检查时分别取胃窦部和胃体部粘膜组织作Giemsa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二项均为阳性则诊断为HP感染。结果 1 585例中HP阳性率48.3%,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感染率最高(64.6%),胃癌患者次之(62.2%)、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45.3%、胃溃疡患者为44.4%、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0.3%。HP阳性的胃溃疡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P<0.01~0.05)。结论 HP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在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儿童及青少年(3~18岁)病例共97例纳入研究并行上消化内镜检查获取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慢性胃炎67例及十二指肠溃疡3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IFN-γ、IL-10 mRNA 表达.血清Hp-IgG抗体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检查作为确定却感染状态的依据.结果: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者胃窦黏膜IFN-γ mRNA阳性表达率、相对表达水平及IL-10 mRNA阳性表达率均较无Hp感染者高.IL-12B、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与胃窦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儿童及青少年Hp感染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胃窦黏膜中主要诱发Th1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邓若愚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13-2014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所有患儿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其结果.结果:80例患儿中,消化性溃疡41例,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主,重度浅表性胃炎21例,急性胃黏膜病变9例;HP检测47例阳性中均发生溃疡或者浅表性胃炎,所有患儿均采取无痛性胃镜检查及治疗.结论: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出血最多见,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早期无痛性胃镜检查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能早期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简单易行,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低胃泌素血症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着重探讨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和血清胃泌素的相关性,探讨萎缩性胃炎癌变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血清胃泌素水平以及萎缩性胃炎(B型)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比较血清胃泌素在各组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萎缩性胃炎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血清胃泌素水平和HP阴性组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低胃泌素血症,HP感染并不能改变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长时间低胃泌素血症是诱导胃粘膜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农村及郊区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关系。方法将本地农村和郊区有症状并做胃镜及愿意行HP检查的患者逐个通过钳取胃窦距幽门3cm内黏膜做Hp检测。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率27.14%,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Hp感染阳性率83.33%,胃溃疡Hp阳性率81.48%,残胃炎Hp阳性率50%,复合性溃疡Hp阳性率100%。结论Hp与胃炎、消化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尤其与复合性溃疡的发生更为密切,需高度重视Hp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全部病例均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随机分组,治疗组11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3例、胃溃疡6例、幽门管溃疡4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13例。对照组43例,球部溃疡8例,胃溃疡及复合性溃疡各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13例。方法和疗效:治疗组每日口服胃康片150毫克,对照组每日口服氢氧化铝片1.8克,均在餐后1小时服药,连服2周。消化性溃疡治疗组56例中显效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IL-1β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浅表性胃炎患者52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试验分4组:A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阴性;B组,浅表性胃炎并HP阳性;C组.萎缩性胃炎并HP阴性;D组.萎缩性胃炎半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β水平,采用14C-尿素呼吸实验方法(14C-UBT)判定HP感染情况.结果: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均高于浅表性胃炎.尤其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阳性患者IL-1β水平升高明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患者(P<0.01).与无HP感染的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其血清和组织中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β水平在浅袁性胃炎患者中有HP感染比无HP感染的患者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病变进程中IL-1β可能是关键的功能性细胞因子,并可能是HP感染导致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病的发病情况及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关系。方法1585例胃病患者在内窦镜检查时分别取胃窦部和胃体部粘膜组织作Giemsa染色、速尿素酶试验(RUT)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二项均为阳性则诊断为HP感染。结果1585例中HP阳性率48.3%,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感染率最高(64.65),胃癌患者次之(62.2%)、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45.3%,胃溃疡患者为44.4%、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0.3%,HP阳性的胃溃疡病、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和非产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P<0.01-0.05)。结论HP感染增加了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部位是胃、十二指肠及食管下端。感染的组织是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Hp感染引起的病变主要是慢性炎症和溃疡,还与几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p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有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和巴雷特食管炎(Barrett)等。一般Hp感染引起的胃炎开始是急性炎症,在粘膜层有充血、水肿及多数中性粒细胞浸润,随后发展为慢性胃炎,出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急性炎症消退较快,慢性炎症消退较慢,可持续很长时间。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主要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Hp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的…  相似文献   

17.
袁岸龙  李光曙  陶进勇  寇继光 《临床医学》2010,30(12):20-22,F0004
目的了解孝感市胃镜下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自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行胃镜检查的5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登记患者就诊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内镜诊断、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行胃镜检查人群年龄30~60岁者占总人数的73.9%,41~50岁占总人数的27.7%;3月份做胃镜检查的人数最多,1、2月份最少;第二季度就诊人数最多,第一季度就诊人数最少。胃镜下最常见的五种上消化道疾病依次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发病率之比为2.8∶1。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均男性多见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女性多见于男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糜烂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好发于中老年;胃癌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胃溃疡最常见于胃窦,其次是胃角,贲门-胃底最少见。胃癌最常见于胃窦,其次是胃体,幽门管最少见。结论 30~60岁的壮年是孝感市胃镜检查的主要人群,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常见。年青男性好发十二指肠溃疡,中老年男性好发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老年女性好发胃息肉,60岁以上人群好发胃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胃黏膜病变组织PCNA、BCL-2和BAX的表达,探讨其在胃黏膜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CNA、BCL-2和BAX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结果:PCNA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BCL-2在胃癌中的表达最高,而BAX的表达与BCL-2相反,在浅表性胃炎中表达最强,经相关性分析PCNA与BAX成负相关(r=-0.320,P<0.01),与BCL-2成正相关(r=0.430,P<0.01)。结论:胃黏膜病变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变化过程中,PCNA、BCL-2和BAX表达的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32例临床疑似小儿胃炎的胃镜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胃炎的痛因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不同病程的胃镜下黏膜形态改变,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bacr flow gastrites BRG)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成人电子胃镜作形态检查,同时作HP检测。结果胃镜结果提示胃炎32例(100%),其中HP感染检出率(62.50%),痛程3月-1年左右,胃黏膜以充血渗出型为主;病程〉2年的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以颗粒结节型为主;BRG组的HP感染检出率为16.60%。讨论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小儿的HP检出率高,且随着痛程延长胃粘膜形态发生颗粒结节样改变;BRG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胆汁返流性胃炎。无痛胃镜检查可提高儿童胃镜检查的配合率,明确病因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的表达与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74例,其中低反流组42例,高反流组32例,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电子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动素的表达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低反流组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均较对照组低(F=17.85、70.96,q=3.56~16.84,P〈0.05)。化生性萎缩、非化生性萎缩组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均较浅表性胃炎组低(F=8.11、8.93,q=3.05~5.8I,P〈0.05)。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表达高于胃窦(t=14.85~30.65,P〈0.01)。高、低反流组化生性萎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3=13.061、4.031,P〈0.05);随着胆汁反流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下降(χ^2=3.95i~9.386,P〈0.05)。结论胃窦及十二指肠黏膜胃动素分泌失调可能在胆汁反流中起作用。胆汁反流是胃黏膜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胆汁反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定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