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约 30 %以上的新生儿高位直肠肛门闭锁合并瘘管或其他脏器畸形 ,多发性肠闭锁占总数的 7 5‰~ 2 5‰ ,手术多分为 2期 ,先做横结肠双管式造瘘 ,待患儿年龄较大后再施行肛门成形术 ,这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现在我院行腹会阴一期肛门内括约肌重建术 ,效果较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均为男性 ,生后 2 6h发现无肛门 2例 ,48h后发现无肛门 3例。患儿均有啼哭 ,高度腹胀 3例 ,腹壁可见肠形 ,有时可见肠蠕动波 ;病理分为膈膜闭锁、盲端型闭锁。术前均摄骨盆侧位片 ,X线显示 ,盲端位于PC线 (从耻骨体中点向骶尾之间 )上 ,其中…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肛门发育畸形约占消化道畸形首位。1970年在墨尔本国际学会上Stephens与Smith提出以胚胎发生学和病理解剖学为基础,强调直肠盲端与耻骨直肠肌的关系及术后 相似文献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24)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其病因至今未被完全阐明,多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遗传因素方面,国内外研究均表明,Shh(Sonic Hedgehog)基因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与ARM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Shh基因信号通路以及该通路与ARM的相关性为明确ARM病因及更好地进行诊疗提供方向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微创套扎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骶尾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4d随访,观察组无创面感染,对照组创面2周按期拆线37例,延期拆线2例,感染1例。术后2个月后做排粪造影检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7.5%,对照组为4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套扎术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居首位。根据武汉市儿童医院连续 7年的资料统计 ,其发病率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 37 5 % ,多数患儿出生后 ,有呕吐、腹胀、脱水等低位性肠梗阻表现 ,医生可根据畸形位置的高低、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其中多以手术为主。现将围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以来诊治的4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直肠盲端至肛门皮肤的距离分为高位、中位、低位闭锁三类,其中行肛门成形术治愈25例,行结肠造瘘术或直肠瘘管扩张术解除梗阻出院13例,死亡7例,死亡率15.6%.结论 先天性闭肛无瘘者属低位完全性梗阻,死亡率与手术延误成正比,因此必须尽快利用简单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抢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术前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30例CARM患儿于术前接受X线倒立侧位腹部平片和盆腔螺旋CT检查,分别测量直肠盲端到肛窝距离,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并结合CT三维重建图像判断骶骨有无畸形.结果 CT测量直肠盲端到肛窝距离与术中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99,P<0.01);诊断骶尾椎弯曲1例.X线平片与手术测量结果无相关性(r=0.31,P>0.05).结论 螺旋CT检查在术前可准确描述CARM直肠盲端的位置及骶骨发育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佳术式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牟奇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4):8-9
目的:观察和评价外剥内扎加部分内外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环状嵌顿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加部分内外括约肌侧切术,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的疗效、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如切口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排便困难及术后控便力等。结果:两组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剥内扎加部分内外括约肌侧切术治疗环状嵌顿痔具有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龙珠软膏治疗慢性肛裂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2020年1月-2022年1月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龙珠软膏治疗)与对照组50例(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联合龙珠软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首次排便出血、术前及术后1d、7d、14d视觉模拟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术后24h排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感染情况、术后肛门外观评分、术后肛门失禁、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手术用时及术后首次排便出血、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肛门外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排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切口内括约肌松解术联合龙珠软膏治疗慢性肛裂,术后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术后疼痛感,缩短刀口恢复时间,安全性较高,且能更好的保护肛门外观及功能,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的PHN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脓毒症组,以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时段心肌TNF-α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不同时段心肌NO、SOD、MDA含量.结果:脓毒症大鼠心肌TNF-α、NO、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肌SO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TNF-α、NO、MDA表达明显增加,SOD明显减少,可能导致脓毒症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中胆囊收缩素(CCK)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血清中CCK和NO含量的改变及意义。方法测定41例胆管结石患者和6例对照组血中的CCK和NO水平及Oddi括约肌中CCK受体和NOS含量。结果胆管结石组血中CCK含量[(38.91±4.85)pmol/L]、NO含量[(40.84±4.74)pmol/L]较对照组[(30.67±1.81)pmol/L]和[(32.81±1.11)pmol/L]明显升高;Oddi括约肌中CCK受体[(67.59±5.87)ng/L]及NOS含量[(457.52±45.40)ng/L]明显低于对照组[(78.99±1.71)ng/L]与[(519.61±11.38)ng/L];血中CCK、NO水平及Oddi括约肌中CCK受体、NOS含量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结石伴胆管结石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组中有所不同。结论胆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中CCK受体及NOS含量下降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进而胆汁淤积,促进胆管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中胆囊收缩素(CCK)受体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血清中CCK和NO含量的改变及意义.方法 测定41例胆管结石患者和6例对照组血中的CCK和NO水平及Oddi括约肌中CCK受体和NOS含量.结果 胆管结石组血中CCK含量[(38.91±4.85)pmol/L]、NO含量[(40.84±4.74)pmol/L]较对照组[(30.67±1.81)pmol/L]和[(32.81±1.11)pmol/L]明显升高;Oddi括约肌中CCK受体[(67.59±5.87)ng/L]及NOS含量[(457.52±45.40)ng/L]明显低于对照组[(78.99±1.71)ns/L]与[(519.61±11.38)ng/L];血中CCK、NO水平及Oddi括约肌中CCK受体、NOS含量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组、胆囊结石伴胆管结石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组中有所不同.结论 胆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中CCK受体及NOS含量下降导致Oddi括约肌功能下降,进而胆汁淤积,促进胆管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Th、Tc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的外周血Th1、Th2、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哮喘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h1细胞数分别为16.12±6.17和7.04±2.66(P<0.05),Th2细胞数分别为15.96±6.10和6.25±0.56(P<0.001),Tc1细胞数分别为9.06±3.80和7.28±3.01(P>0.05),Tc2细胞数分别为7.64±3.67和3.02±1.38(P<0.001).Th1与Tc1、Th2与Tc2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分别为0.853和0.844,P<0.001).结论:发作期哮喘患儿Th1/Th2、Tc1/Tc2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其外周血Th1与Tc1、Th2与Tc2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