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可了解血容量情况,判断心功能,反映上下腔静脉的引流情况(体外循环时),并可通过导管进行输液、给药,使用日渐增多。常用CVP穿刺置管方法有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几年来,笔者在行使上述穿刺方法的同时,采用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并得到一点体会,即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法不失为一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输液和肠道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以往常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但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曾有报道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笔者采用该方法术中置管测定中心静脉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急救中,常经颈内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测定中心静脉压(CVP)或作为静脉通道用于快速输血或输液,且除非有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应取头低仰卧位叫。但许多侧卧位手术术前并非一定常规行中心静脉置管。我们对侧卧位下经颈外静脉置管进行了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普外科在 1995 - 2 0 0 2年应用颈外静脉向中心静脉置管使管体直达上腔静脉 ,此方法在直观下置管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患者可带管活动 ,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 ,特别是以往输入较困难的高渗液体、化疗药物 ,避免了对外周血管的损害。 84例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 ,保证了管腔的正常使用 ,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得到了患者及医生的认可。1 临床资料84例患者年龄 16~ 72岁 ,其中 ,肠瘘病人 17例 ,大手术后营养支持 6 0例 ,周期性化疗 7例。 84例经颈外静脉向中心静脉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 ,平均治疗时间 6 4天 ,其中 1例晚期肿瘤患者置管 18…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颈外静脉和股静脉两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两个部位的血管情况,随机选取经颈外静脉(40例)和股静脉(40例)两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观察两种途径置管的应用情况。结果: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在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舒适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导管堵塞、置管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与经股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相比,局部感染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有较好的舒适感。因此,除特殊情况(颈部疾患或危重症抢救)外,肿瘤患者化疗或静脉高营养应优先选取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7.
陈伟丽 《中国医刊》2013,48(4):92-93
目的 探讨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的操作、护理方法.方法 对150例晚期肿瘤恶病质患者、四肢静脉穿刺困难患者、肿瘤化疗患者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 成功150例,左侧28例,右侧122例,其中4例因导丝无法一次性顺利送入,经调整后置管成功.结论 深静脉留置时间比浅静脉留置时间更长,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保留了静脉通道,有效保证了静脉用药的供给.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置管5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要领及产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10月~2 0 0 4年5月间5 0 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2 6例产生并发症的原因。结果:5 0 6例病人成功置管4 80例,成功率94 9%。2 6例病人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5 1% ,并发症有穿刺到动脉的1例,穿刺点出血5例,术后6h死亡1例,气胸1例,顽固性感染1例,软组织血肿1例,神经损伤1例,发生静脉栓塞2例,阻塞血管1例,导丝和细导管可以插入但粗导管不能够插入1例,进入腰升静脉1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脱出2例,穿刺部位感染3例。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关键在于术者应该熟悉穿刺部位解剖,掌握适应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后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PICC穿刺置管失败中转股静脉置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CC置管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保留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和高浓度液体、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带来的痛苦,同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开展PICC置管320例,由于患者自身血管和护理人员置管技术的原因,13例置管失败,中转股静脉置管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中心静脉置管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已经成为临床上的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小儿的中心静脉穿刺,因为发育、解剖及穿刺器材等多方面的原因,穿刺置管的难度要比成年人高.现将本人近2年来操作的56例小儿中心静脉穿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Paradoxical cerebral air embolization through a residual tract after the removal of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Air embolisms resulting from residual catheter tracts in general patients and in single lung transplant patients have been reported. The generally accepted mechanism of this complication is failure of a spontaneous collapse or thrombotic obliteration of a well-formed catheter tract. It may be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catheter insertion, the patient's nutritional status, the diameter of the indwelling catheter, the upright position of the patient, deep inspiration or coughing, and improper wound dressing and catheter removal. Cardiovascular collapse, pulmonary or neurologic sequelae, and even death, are commonly noted in patients with air embolism. In this article, we report on cerebral air embolization as a complication with the removal with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a patient with bullous emphysema. A high degree of suspicion and a prompt diagnosis are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established therapy. Simple prophylactic procedures and constant awareness of the unusual mechanism of air embolism remain the bes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经颈外与颈内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导管置入法。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0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组56例,比较两种置管途径的效果。结果:经颈外静脉组未发现并发症,但有5例导管不能插入上腔静脉。经颈内静脉组有2例动脉损伤,3例穿刺失败。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a case of fractured internal jugular catheter, a rare but life 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of the use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in a 73 year-old man. He had an internal jugular catheter in-situ for nine months, much longer than the manufacturer's recommended duration.  相似文献   

15.
宋爽  石彦  陈显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4):2184-2184,2188
患者,女性,43岁,因患左乳癌拟手术。查胸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率70次/min,正常心电图,否认心肺疾病史。手术前1天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取肩部稍垫高头后仰并偏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0.75%利多卡因局麻,选取中位颈内静脉穿刺点(即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的交角处),5ml空针试穿成功后,颈内静脉穿刺针按试穿方向及深度行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儿92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颈外静脉压组(EJVP组),每组各46例.CVP组患者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EJVP组将Y型静脉留置针置入颈外静脉.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穿刺次数、失败例数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持续监测并记录手术前(T1)、切开胸骨(T2)、主动脉插管(T3)、体外循环开始(T4)、体外循环中(T5)、停体外循环(T6)、主动脉拔管(T7)及术毕(T8)时EJVP和CVP.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均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置管顺利完成静脉压监测、药物输注和术中补液,均未发生静脉炎、气胸、血胸及神经、气管损伤等并发症;EJVP组穿刺置管全部成功,CVP组3例穿刺置管失败,误穿颈内动脉2例;EJVP组穿刺所需时间[(3.0±1.2)min]明显短于CVP组[(11.0±3.1)min],穿刺一针成功例数(35例)多于CVP组(23例),超过两针穿刺成功例数(3例)少于CVP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两针穿刺成功例数、失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JVP和CVP均值在T1~T8时走形趋势一致,T1~T3、T6~T8时平均差值为(0.32±0.11)mm Hg,T4、T5时平均差值为(2.80±0.51)mmHg.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车祸致左上肢、左下肢疼痛、活动障碍2h”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言语微弱,对答切题,情绪烦躁,面色苍白,心慌。左上臂中段明显畸形,可闻及骨擦音,左肘部、左前臂大面积青紫,皮肤挫伤严重,左手主动活动障碍,皮肤痛温觉减退。仅有左手尺侧少量皮肤感觉残存。桡动脉、尺动脉搏动未触及。左大腿中段明显畸形,肿胀严重,皮肤挫裂伤2cm,有出血,未见骨质外露,可见皮下大量淤血,左下肢自主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