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从 1 988~ 1 998年采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1 6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自 1 988年以来经胃镜检查确诊为 CAG的2 2 2例病人随机分为半夏泻心汤组和西药组。半夏泻心汤组 1 66例中 ,男 1 0 3例 ,女 63例 ;年龄 2 5~ 66岁 ;病程 1~ 2 6年。伴肠上皮化生者82例 ,合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3 3例 ,十二指肠球炎 1 2例 ,胃粘膜分离出 HP76例。西药组5 6例中 ,男 3 8例 ,女 1 8例 ;年龄 2 6~ 66岁 ;病程 1~ 2 8年 ;伴肠上皮化生者 2 8例 ,合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1 6例 ,十二指肠球炎 5例 …  相似文献   

2.
谢静  周洁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3):227-228
附子泻心汤为张仲景创制,为五泻心汤之一,载于《伤寒论》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该方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寒凉之药,加温热的附子组成,主要用于热痞兼阳虚证。此方组方严谨、用药精炼、配伍有度,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仲景方治疗房室传导阻滞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 ,用于少阴兼表的证治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血痹证的方剂。笔者近几年来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35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 2 3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者 6 8岁 ,最小者 19岁 ;病程在半年以上者 11例 ,在半年以内者 2 4例 ;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2 5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0例。合并症 :心衰者 2例 ,心律不齐 9例 ,高血压 6例 ,冠心病 7例 ,心肌病 2 1例。诱发因素 :劳累过度诱发者15例 ,情志刺激诱…  相似文献   

4.
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方为例,探讨《伤寒论》泻心汤证的处方特点,并以验案为例介绍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四逆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呃逆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资料本组23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性14例,男性9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4岁;病程最长者为半年,最短者为15天。均曾服用过多种药物而疗效欠佳者。2治疗方法四逆半夏泻心汤组成:软柴胡108g、炒枳实10g、炒白芍15g、炙甘草5g、制半夏10g、炒黄芩8g、炒川连4g、淡干姜6g、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用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23例,疗效尚称满意,现初步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23例均由我院外科确诊,其中男性22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2岁。病程3个月~1年以内者n例,l~3年者10例,3年以上者2例。二、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以惹截附子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  相似文献   

7.
附子泻心汤为张仲景创制之方剂,为五泻心汤之一。《伤寒论》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汪昂所云:“附子泻心用三黄,寒加热药以维阳,痞乃热邪寒药治,恶寒加附始相当。”痞积本为热象,以大黄、黄连、黄芩清其热,附子温阳、维系阳气,治疗热痞兼表阳虚证。徐荣谦教授继承前贤之学术思想,以黄柏加入方中,必要时减去大黄,推广至上中下三焦之证治,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五泻心汤证原文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条)2.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而后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条)3.生姜泻心汤证:"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条)4.甘草泻心汤证:"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条)5.半夏泻心汤证:"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149条)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至1992年,我们应用《金匮》泻心汤和黄土汤法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2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36例,女6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15岁;十二指肠溃疡者16例,  相似文献   

10.
陈友国 《江苏中医药》2010,42(10):39-40
近年来,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6年,平均病程8.1年。  相似文献   

11.
附子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疮赵麦焕洛阳医专附属医院(471003)指导乔保钧主题词泻心汤/治疗应用,口炎,口疮性/中医药疗法复发性口疮。是常见的口腔粘膜病,作保钧主任医师喜用《伤寒论》“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满意,现把近几年治疗96例复发性...  相似文献   

12.
附子的效用与剂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附子的效用附子温阳益火 ,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 ,大汗亡阳 ,吐利厥逆 ,心腹冷痛 ,脾泄冷痢 ,脚气水肿 ,风寒湿痹 ,拘挛 ,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用之得当 ,其效甚捷。古代医家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张仲景 ,在其所著的《伤寒论》中 ,用附子有 2 0方 37条[1 ] ,《金匮要略》有 1 1方 1 6条[2 ] ,著名的方剂如附子汤、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术附汤等 ,沿用至今 ,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至于近代名家善用附子者更是数不胜数。上海中医研究班施赛珠总结姜…  相似文献   

13.
王满囤  王董臣 《河北中医》2007,29(5):424-425
张仲景方世称经方,为在辨证基础上组方,只要辨证准确,临床治疗常见病、疑难病会迎刃而解,《伤寒论》之五泻心方证也是如此。现以附子泻心汤证为例,用中医四诊结合腹诊辨证,现介绍如下。1附子泻心汤证的腹诊体征和病变部位1.1脐上压痛体征腹“下脘穴至脐的中点压痛(或由脐上约1c  相似文献   

14.
芪附四君汤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芪附四君子汤治疗经前期综合征50例,疗效较满意,兹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 50例中,年龄14岁者1例,21—30岁者9例,31~40岁者33例,41~51岁者7例;病程1—12年,均有经期前一周或半月出现头痛、腰背痛、倦怠、头晕、乳房胀痛、尿频、浮肿、胃肠功能紊乱、抑郁或性格改变,行经后症状消失。治疗方法均予芪附四君汤(由黄芪、制附片、党参或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组成)化裁,剂量随证加减,方中附子用  相似文献   

15.
自 1 999年 1 1月以来 ,笔者运用加味半夏泻心汤 ,治疗慢性胃炎 1 3 2例 ,取得满意效果 ,兹整理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 3 2例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女性 53例 ,男性79例 ;年龄最大 67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43岁。全部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84例 ,萎缩性胃炎 48例 ,56例幽门螺杆菌( HP)阳性。病程最长者 2 3年 ,最短者 1 3个月。临床症状以胀满不适为主者 73例 ,以隐痛或胀痛为主者 59例。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 ,基本方 :半夏、黄芩、炙甘草各 9g,干姜 6g,太子参 1 8g,黄连 3 g,大枣 9枚 ,白芍 2 0 …  相似文献   

16.
热痞证在教材中归入太阳病变证,有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通过对症状和方药的分析,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属阳明病,附子泻心汤证属厥阴病。只有在六经辨证的大框架下,两证才能得到正确认识和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 1 998年 -2 0 0 0年以大黄附子汤为主治疗肠梗阻 2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性 1 7例 ,女性 4例 ;最大年龄 6 8岁 ,最小年龄 7岁 ;病程最长 7天 ,最短 6h。全部病人均根据比较典型症状、体征及X线腹部检查确诊 ,2 1例患者均采用保守疗法。2 治疗方法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附子、细辛、莱菔子、大腹皮。若热盛者加败酱草、黄芩、栀子 ;虫积者加槟榔、乌梅、蜀椒、川楝子 ;血瘀明显者加丹参、元胡、鸡血藤 ;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竹茹 ,必要时胃管灌入 ;腹胀明显者可用上药煎汤 ,保留灌肠 ;全部配合针…  相似文献   

18.
所谓泻心法是指以苦泄为主,用泻心汤等对心下痞一证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从《伤寒论》、《金匱要略》所述有关此法的诸方看,除大黄黄连泻心汤纯属泄热除痞以治热痞者外,余皆为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之剂,以适应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痞证。金老认为附子泻心汤为治热痞而兼表阳虚,方用三黄泄热除痞,附子温经扶阳,为寒热并用,邪正兼顾之剂。半夏泻心汤用半夏干姜和胃散结、黄芩  相似文献   

19.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窦性心动过缓55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大军 《国医论坛》2001,16(6):10-10
临床资料  5 5例为我科 1 996年 1 0月~ 2 0 0 0年8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 30例 ,女 2 5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76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2例 ,心肌炎 1 4例 ,原因不明者 9例 ;病程小于2年者 1 5例 ,2年~ 5年者 2 2例 ,大于 5年者 1 8例。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者 1 2例。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停用对心率有直接影响的药物 ,全部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方药组成 :生麻黄 3g~ 6g,细辛 6g,熟附子 1 0 g~ 2 0 g,甘草 1 0 g,红参 6g~ 1 0 g,黄芪 30 g。加减 :胸痛、胸闷者加全瓜蒌 1 5 g,薤白 1 5 g…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30例;25~40岁28例,40—45岁22例;1—2年者12例,3—10年者28例,10年以上者10例。钡餐检查,患有溃疡者22例,慢性胃炎者7例,怀疑为胃癌者3例,未作检查者8例。治疗方法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随证加减。病程长,胃酸多者加煅瓦楞子、百合、乌药;口干不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