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废弃胚胎继续培养的潜能,为今后利用废弃胚胎建立胚胎干细胞系提供参考.方法 将D1观察为无原核(0PN)、单原核(1PN)、多原核(≥3PN)和受精正常(2PN),D3评分为Ⅳ级的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囊胚形成率.比较年龄、受精方式、不同来源、D3卵裂球细胞数、D3胚胎碎片与囊胚形成率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143个取卵周期499个废弃胚胎进行继续培养,形成囊胚105个(21.04%),优质囊胚为24个(22.86%).年龄、不同来源、D3卵裂球的奇偶性、D2卵裂球的数目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受精方式、D3卵裂球数目、胚胎碎片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部分废弃胚胎有继续发育成囊胚的潜能,受精方式、D3卵裂球的数目和胚胎碎片情况可能为囊胚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核期评分系统与受精后第3天胚胎形态、受精后第6天囊胚形成和着床率之间的关系,以评估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常规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精后16~20 h观察受精情况,将正常受精卵母细胞参照Scott提出的Z评分系统分为Z1~Z4四种类型,比较不同原核类型之间的卵裂率,胚胎第3天(D3)优质胚胎率和第6天(D6)囊胚形成率。并通过分析着床结局明确的移植胚胎,比较各种类型受精卵之间的着床率。结果 Z4组受精卵的卵裂率(92.9%)、D3优质胚胎率(14.25%)、D6囊胚形成率(10.48%)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Z4组的着床率(5.88%)很低,但各组的着床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Z1、Z2、Z3三组间的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D6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常的原核形态(Z4型)可预测胚胎的体内外发育潜能,但核仁的形态特征并不一定能预测胚胎的活力,Z1、Z2和Z3胚胎可能具有相同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3.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人胚共培养对胚胎体外发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是否促进d3质量差的人胚胎的囊胚发育。[方法]使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受精后第3天(d 3)质量差的胚胎共培养,对照组使用Quins囊胚培养液进行序贯培养,观察各阶段囊胚形成率,检测囊胚总细胞数。[结果]d5共培养组12.3%胚胎开始出现早期囊腔化,d 6 7.4%胚胎出现囊腔扩张,4.2%的胚胎d 7孵出。而序贯培养组d 5仅4.2%胚胎开始早期囊腔化,d 6仅1.5%胚胎出现囊腔扩张,d 7仅0.6%的胚胎孵出,表明共培养组囊胚形成率更高,囊胚发育速度快于对照组。此外,共培养组囊胚总细胞数更多,d 6扩张囊胚总细胞数为62.6±13.4,而未扩张囊胚总细胞数26.1±8.9,分别高于序贯培养组。[结论]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与 Quins囊胚培养液序贯培养比较,前者更能促进d 3质量差的人胚胎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继续囊胚培养筛选非优质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胚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生殖中心142例IVF/ICSI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 D3)移植、冷冻保存后剩余的538枚非优质胚胎继续囊胚培养至第6天(D6),观察其囊胚形成情况,并将其按不同卵裂球数和评级分为4组(4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5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6~9细胞Ⅲ级胚胎组和>9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比较4组间囊胚形成的情况。结果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为65.6%,优质囊胚率为51.3%,其中4个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55.6%、56.6%、70.4%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优质囊胚率分别是8.9%、32.6%、61.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续囊胚培养能有效筛选出非优质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来自体外受精/单精子显微注射的第3天胚胎进行体外延长培养,观察囊胚形成情况。受精后早期胚胎培养采用G1,囊胚培养采用G2。结果 87例患者平均取卵(10.52±5.09)个,平均受精(7.02±4.02)个,形成胚胎(6.98±4.12)个;其中310个做进一步胚胎培养,取卵后第5天形成囊胚100个,囊胚形成率为32.26%。原核为Z1的囊胚形成率高于原核Z2、Z3和Z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胚胎细胞数≥10个或≤6个的囊胚形成率均低于胚胎细胞数为7~9的囊胚形成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I~II级第3天胚胎的胚胎囊胚形成率高于III~IV级的胚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体外延长培养能有效筛选具有发育潜力的胚胎,第3天胚胎形态评分不能完全预测其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6.
马博  张留光  张秀兰 《重庆医学》2017,(34):4820-4822
目的 研究在胚胎培养基中添加褪黑素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高龄患者胚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卵子分为4组,分别置于褪黑素浓度为0 nmol/L(A组)、0.1 nmol/L(B组)、1.0 nmol/L(C组)、10.0 nmol/L(D组)的受精液、卵裂培养液和囊胚培养液中,观察各组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结果 D组的正常受精率高于其他组,与A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较高浓度的褪黑素有利于卵子的受精,特定浓度的褪黑素有利于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治疗中第3天(D3)不同质量卵裂期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囊胚培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2015年4月—2019年4月D3移植或冷冻后剩余行囊胚培养的5510枚胚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D3胚胎质量、卵裂球数目、均一性及碎片率分组,比较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及可利用囊胚形成率,并分析各因素与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时差成像系统对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113个周期,将每周期获得的受精卵随机分配到时差成像系统(实验A组)和桌面培养箱(对照B组)进行卵裂期胚胎培养,囊胚培养全部转入桌面培养箱进行,同一培养系统胚胎同一液滴集合培养,按照受精方式和年龄进行分层,比较两组2PN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将集合培养形成的可用囊胚进行冻存,并对第一次复苏周期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复苏囊胚来源于时差成像系统的为实验C组(42周期),来源于桌面培养箱的为对照D组(33周期)。结果 实验A组和对照B组患者的2PN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C组和对照D组患者的年龄、转化日内膜厚度、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C组的临床妊娠率(83.33%vs 60.61%)和着床率(83.33%vs 60.61%)显著高于对照D组(P<0.05)。结论 时差成像系统对胚胎发育没有明显不利影响,可能改善复苏...  相似文献   

9.
庞敏  张丹  张坤  李维娟  陈博 《新疆医学》2012,42(10):25-29
目的:探讨在新鲜周期中,经ⅣF/ICSI-ET、冷冻后的剩余胚胎在体外继续培养至囊胚的意义。方法:在新鲜周期中,将D3天发育的胚胎选择评分较高的进行移植,部分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后,所剩余的胚胎通过序贯微滴培养法在体外继续培养至囊胚阶段,将优质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在未妊娠患者下一周期将其解冻、移植,比较同时期D3通过玻璃化冷冻解冻移植后的卵裂期胚胎与囊胚期胚胎的植入率、妊娠率、单胎率和多胎率。结果:422例不孕症患者D3天移植冷冻后剩余的胚胎1842枚形成囊胚437枚(23.72%),优质囊胚315枚(17.10%);将优质囊胚行玻璃化冷冻;其中42例患者的62枚囊胚在下一周期解冻后移植,其植入率(41.94%)极显著高于243例患者的536枚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移植的植入率(20.90%)(P<0.01);而妊娠率(54.76%)显著高于解冻后卵裂期胚胎的妊娠率(36.63%)(P<0.05);但是单胎率(71.26%vs 85.71%)和多胎率(28.74%vs 13.64%)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囊胚体外培养可以筛选出具有发育潜能的剩余胚胎,最大限度地利用胚胎,从而提高可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操作台温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超促排卵技术获得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后受精,继续培养胚胎至囊胚期。观察在不同的操作台温度下小鼠卵母细胞的受精及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卵母细胞收集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两原核形成率(2PN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9.82%和41.66%,显著低于操作台温度为37.0±0.2°C的2PN率96.25%(P<0.05)和囊胚形成率57.50%(P<0.05)。胚胎培养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与操作台温度为37.0±0.2°C时期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卵母细胞收集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会降低小鼠卵母细胞2PN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提高异常受精率。胚胎培养期操作台温度升高对小鼠卵母细胞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