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霞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368-1369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骨盆骨折并发直肠肛管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骨盆骨折并发直肠肛管损伤,采用转流性结肠造瘘与骶前引流;对并发大出血休克的病人9例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早期开腹手术,接扎髂内动脉,填塞止血。结果:本组治愈13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多器官衰竭(MODS)2例,死于二重感染1例。结论:正确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早期治疗是提高骨盆骨折并发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管甲生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8):486-486,488
对6例沿肛管直肠环瘘道,采用了挂线引流法治疗,获得痊愈,通过适度紧线引流,既防止了肛管内粘膜被机警行切断发生畸形,又有效地保证了瘘道完备塞愈合。  相似文献   

4.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进一步形成脓肿,也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肛窦肛腺细菌感染而引发的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需手术处理的急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0~40岁青年发病率高。我院从2006~2010年采用一期根治术共治疗30例科类型瘘性肛周脓肿,疗效满意,既达到了急症期切开引流迅速解除患者肿痛之目的 ,又获得了一次性手术治愈,避免二次手术痛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一期手术切开、挂线法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疗效。方法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2例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其中肛周皮下脓肿43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8例。结果术后一期治愈率98.4%(61/62),1例形成肛瘘。结论一期切开,挂线法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方法简单易行,能正确处理原发感染灶(内口),保持引流通畅,保证伤口愈合由深到浅,从里到外,防止皮肤过早愈合而发展为肛瘘需再次手术,疗效确切,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6.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近也有发现与肛线的损伤有关。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法与常规对口引流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和常规对口引流治疗;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再次扩创、复发、肛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3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对照组一次手术治愈32例,未愈的5例经再次扩创后治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再次扩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窗口截管分段引流法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再次扩创几率。  相似文献   

8.
肛瘘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指经肛管或直肠下段到肛门周围皮肤的瘘管,也叫肛漏或痔漏,是外科常见病。肛瘘多因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后,由于脓液或粪便仍从原来的感染灶进入脓腔,引流不畅,日久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瘘管。少数为结核性所致。肛瘘病人非常痛苦,肛门处经常流脓,刺激周围皮肤,引起湿疹、痒痒、伤口经久不愈合。  相似文献   

9.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脓肿切开引流,但单纯的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易造成肛瘘。为了预防肛瘘的发生,笔者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管甲生 《中医药导报》2002,8(8):486-486
对 6例沿肛管直肠环瘘道 ,采用了挂线引流法治疗 ,获得痊愈。通过适度紧线引流 ,既防止了肛管内粘膜被横行切断发生畸形 ,又有效地保证了瘘道闭塞愈合。  相似文献   

11.
肛肠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内压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量肛管直肠内压观察痔、肛裂、肛周脓肿、低位肛瘘等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内压的变化,结果显示:肛裂、肛周脓肿病人手术前肛管直肠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肛管舒张压低于正常人,手术后压力恢复正常。肛管后正中松解术、肛周脓肿切开挂线术及低位肛瘘切开挂线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但经统计学处理,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手术切断内括约肌下缘及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不会影响肛门的总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肛管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分类较复杂,手术方法较多.传统手术大多以切开挂线引流为主,病程较长,费用较高.笔者2005年3-12月行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32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挂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43例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单切开引流法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Wexner法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无肛管缺损情况发生,对照组肛管缺损情况发生率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切开引流法比较,切开挂线引流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获得更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肛门失禁是肛肠手术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原因是手术损伤了肛管直肠环,分为完全性、不完全性和感觉性失禁[1]。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医源性直肠肛管狭窄的原因、治疗与预防,选择医源性直肠肛管狭窄89例,经手术配合扩肛综合治疗。随访1年以上,排便症状完全改善74例,占83.2%,部分改善10例占11.2%,总有效率94.4%。结果表明,医源性直肠肛管狭窄以痔术后多见,规范的医疗操作是预防医源性直肠肛管狭窄的关键,临床的术式配合扩肛是治疗医源性直肠肛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拖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324400浙江省龙游县中医院刘天亮肛管直肠周围组织因慢性感染而形成的瘘管称肛瘘,多为肛管直肠周围腺肿的后遗症。腺肿经切开或自行溃破后,常因引流不畅而形成慢性感染,经久不愈,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脓腔缩小,逐渐形成慢性瘦道,多数为化...  相似文献   

17.
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飏  顾兴平  刘青  颜洪亮  余嘉  苏甫  卿梅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88-2990
目的通过肛管测压研究肛肠手术前后肛管直肠的动态功能。方法对肛肠科不同病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手术前后进行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长度、排便动作等进行测定,对比。结果手术前后肛管功能变化:痔疮P>0.05,;肛裂P<0.01;肛瘘P<0.01或P<0.05;PPH与外剥内扎术比较P>0.05,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比较P<0.05。结论痔疮手术对肛管功能无影响;肛裂术后肛管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肛瘘手术对肛管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肛瘘切开悬浮挂线术优于肛瘘切开挂线术,PPH优于外剥内扎术。肛管直肠测压为评定肛肠手术前后的肛管直肠动态功能提供科学客观的标准,对肛管直肠功能的鉴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用于指导临床改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环状混合痔术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痔指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若混合痔围绕直肠肛管一周,即称为环状混合痔。该病是痔科临床常见病,也是肛肠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手术是治疗的重要方法,目的是一期彻底治愈痔疾,同时又能缩短治愈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功能。现将近年来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挂线治疗肛瘘30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最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之一。由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感染并形成瘘管,主要侵犯肛管,其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覆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肛瘘一旦形成,非手术无法治愈。其手术方法较多,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患者30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环状混合痔手术,由于术中需切除结扎的痔核组织较多,加之术后创面疤痕的挛缩,处置不当,极易发生术后肛管狭窄。自1993年来,我们对11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次性或分次手术,采用分段外迫切内扎,配合肛管后正中切开的方法,术中注意保留皮肤粘膜桥,基本防止了术后肛管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