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拷贝数扩增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集在本院就诊的95例宫颈脱落细胞,经病理诊断确诊,其中正常10例,炎症/CINⅠ32例、CINⅡ20例、CINⅢ18例,宫颈癌15例。以生理盐水制片和TCT低渗法制片,应用荧光标记探针GLPTERC/CSP3米,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进行hTERC基因拷贝数的检测。3号染色体着丝粒为对照,1株宫颈癌细胞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为阳性对照,正常宫颈细胞为阴性对照。结果95例临床标本中,正常宫颈细胞中表达率为1.012%(阈值);宫颈癌组的阳性率为93.3%(14/15)、CIN总阳性率为65.79%(25/38),与正常和炎症/CINⅠ组3.1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12/20),CINⅢ组的阳性率为72.2%(13/18),与正常和炎症/CI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HI组与宫颈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中基因扩增呈阳性;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细胞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hTERC基因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hTERC基因的检测可作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和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TSS1(metastasis suppressor1)在大肠癌组织、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TSS1在大肠癌组织、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TSS1表达阳性率大肠癌组织比正常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比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比局限性大肠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S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无关(P〉0.05)。正常组织与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的MTSS1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SS1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侵袭转移有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2在宫颈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1)和AQP2在90例宫颈癌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QP1在正常宫颈、宫颈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54.4%,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晚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AQP2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癌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56.7%,无统计学意义(P〉0.05)。AQP2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AQP1和AQ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s=0.301,P=0.004)。【结论】AQP1在宫颈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靖  左巧富  王玮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031-1034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16INK4a在宫颈癌(CC)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Survivin和p16INK4a在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0例CC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正常宫颈、宫颈CIN和UCC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0%、50%和76%(X2=21.651,P〈0.05),其中,宫颈CIN和CC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宫颈标本(X2=8.571,X2=20.727,P〈0.0125),CC组的Survivin阳性率亦高于宫颈CIN(X2=7.250,P〈0.0125)。p16INK4a“在正常宫颈、宫颈CIN和CC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0%、62.0%和84.0%(X2=27.123,P〈0.05),其中,宫颈CIN和CC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宫颈标本(x2=12.828,x2=28.000,P〈0.0125),CC组的p16INK4a“阳性率亦高于宫颈CIN,但差异无显著性(x2=6.139,P〉0.0125)。p16INK4a及Survivin在CINI、CINII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但CC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p16INK4a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与CC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p16INK4a阳性表达与CC及其癌前病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宫颈病变中Survivin和p16INK4a的表达有助于CC的早期检出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5.
夏红  何善阳  徐燕 《新医学》2012,43(11):795-797,827
目的:探讨Bax、Bcl-2蛋白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新辅助化学治疗(NACT)前后的表达及与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7例LACC化学治疗前后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7例LACC患者中,NACT有效率为72%,完全缓解率为15%。NACT前,化学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的Bax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前后Bax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5%、74%,Bcl-2分别为36%、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全身化学治疗对LACC有效,Bax可作为预测和判定NACT疗效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blc-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发病中影响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SCC组织中c-myc、blc-2的表达情况,结果:c-myc基因蛋白折表达在SCC组比正常皮肤组显著增加(P<0.05)而blc-2基因蛋白的表达在SCC组与正常皮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myc基因蛋白折表达在SCC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SCC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这间无显著性差异。blc-2基因蛋白白表达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c-myc与blc-2在S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推测c-myc的过度表达是促进细胞增殖、导致SCC发生的原因之一。blc-2在SCC的发生中主要不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前驱病变肿瘤分子标记物联合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乳腺癌、104例癌前病变(28例导管非典型增生ADH、31例低级别原位癌LG-DCIS、45例高级别原位癌HG-DCIS)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TPS、CA125的水平,化学显色法检测TSGF;ELISA法检测OPN分子标记物水平,并与30例正常乳腺组对照,结合ER、PR、c-erbB-2、Ki-67等临床病理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与癌前病变组、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标记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LG-DCIS、ADH及正常对照组比较,HG-DCIS血清CAl5-3、TS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DCIS与ADH、正常对照组肿瘤标记物血清水平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肿瘤大小(1cm为界)、患者年龄(50岁为界)、肿瘤部位、灶数(单灶、多灶)无关(P〉0.05);与ER、PR、c-erbB-2、Ki-67差异相关,ER、PR阳性程度高,肿瘤标志物低负相关(P〈0.05);c-erbB-2、Ki-67(20%为界)高则肿瘤标志物高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单项检测相比,联合检测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CA15-3、TPS、CA125、TSGF、OPN是乳腺导管癌诊断和监控转移的较好指标,对乳腺高级别粉刺型原位癌诊断和治疗、随访有-定价值,但对癌前病变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36例、乳腺癌前病变组43例(其中乳腺不典型增生21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2例),正常乳腺组20例的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的强度,并进行定量计分分析。【结果】乳腺癌组、乳腺癌前病变组、正常乳腺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11%、37.21%和10.00%,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分值分别为1.03±1.05、0.50±0.74和0.25±0.55,其阳性率及计分值随乳腺组织恶性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22%、27.91%和15.00%,bcl-2蛋白表达分值分别为:0.80±1.01、0.41±0.69和0.20±0.52,随乳腺组织恶性程度加重而阳性表达率和分值也随之增加(P〈0.05);但乳腺癌组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rs为0.308)(P〉0.05)。【结论】乳腺组织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预示着组织恶变。  相似文献   

9.
FHIT和PC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I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IT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I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0%(13/20)、93.3%(42/45)和98.3%(59/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PCNA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PCNA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9例宫颈癌组织中MMP2与TIMP2的基因表达情况。收集各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MMP2及TIMP2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MMP2、TIMP2在宫颈癌Ⅰb、Ⅱa、Ⅱb、≥Ⅲ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5%;75%,67%;69%,56%;75%,75%。MMP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TIMP2的表达在Ⅰb期与Ⅱa期宫颈浸润癌组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b期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Ⅱb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结论:TIMP2的阳性表达与临床期别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宫颈癌(CO)和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包括CINI级20例、CINⅡ级16例和CINHI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HPv检测,观察不同病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HPV在宫颈炎、CINI级、CINⅡ级、CINIII级和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3.3%、50%、68.8%、84.2%和94.7%。CINII/III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和CINI组。检出型别主要是HPV16型,在宫颈炎症组、CINI级、CINII级、CINⅢ级和宫颈癌组宫颈刷脱细胞中HPV16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5%、31.3%、42.1%、和68.42%。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在宫颈癌组中最高,与宫颈炎症组、CINI组及CIN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Ⅲ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强Pv16型感染与其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16栓出率升高。提示HPV16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经液基细胞学制片诊断,其中20例为正常子宫颈脱落细胞,其余100例均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细胞(ASC-US),后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四组:CINⅠ级53例,CINⅡ级33例,CINⅢ级12例以及SCC 2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上述各组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结果正常组20例用于确定阈值,本实验室阈值为7%,其他各组阳性判断均通过与阈值比较得来。在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8.9%、87.8%、91.7%和100%。CINⅡ级、CINⅢ级及SCC组与CINⅠ级比较,hTERC基因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表达增加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程度及病变发展的方向关系十分密切。结论 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表达异常,且随病变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阳性率增加,在CINⅡ级、CINⅢ级及SCC中的扩增明显高于CINⅠ级,提示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脱落细胞检测hTERC基因的手段有效识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及监测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和caspase 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XIAP和caspase-3在SCC(n=25)、CIN(n=80)及正常宫颈(normal cervix,NC,n=10)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高危型HPV 总感染率为62.6%(72/115).SCC、CINⅢ、CINⅡ、CIN Ⅰ、NC组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88.0%(22/25)、84.0%(21/25)、68.0%(17/25)、33.3%(10/30)、20.0%(2/10),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0.820,P =0.000).NC、CIN Ⅰ、CINⅡ与SCC组的XIAP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XIAP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10,P=0.000).NC、CIN Ⅰ、CINⅡ、CINⅢ与SCC组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20,P=0.000).在CIN及SCC中,XIAP与caspase-3、XIAP与高危型HPV感染分别呈负相关(r=-0.402,P=0.000)和正相关(r=0.458,P=0.000).结论:高危型HPV感染、XIAP高表达和caspase-3表达下调在宫颈癌前病变向SCC演变的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东营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各型在宫颈癌和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1)选择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包括CIN Ⅰ级20例、CIN Ⅱ级16例和CIN Ⅲ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HPV检测,观察不同病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 (1)HPV在宫颈炎、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3.3%、50%、68.8%、84.2%和94.7%.CIN Ⅱ/Ⅲ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和CIN Ⅰ组.检出型别主要是HPV16型,在宫颈炎症组、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组宫颈刷脱细胞中HPV16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5%、31.3%、42.1%和68.42%.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在宫颈癌组中最高,与宫颈炎症组、CIN Ⅰ组及CIN 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 Ⅲ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1)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HPV 16型感染与其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16检出率升高,提示HPV 16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p16基因的表达和高危 HPV 感染(HR-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 p1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上皮肉瘤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上述标本中 HR-HPV感染。结果p1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34、0.70±0.36、0.26±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其无显著影响(P >0.05);HR-HPV 阳性患者的 p1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HR-HPV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16基因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与 HR-HPV 感染密切相关,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iSS-1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SS-1蛋白和MMP-2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KiSS-1蛋白和MMP-2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86.4%、44.7%、16.7%、31.8%、63.2%,随着宫颈疾病的进展,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而MMP-2呈相反趋势,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是否伴有淋巴结无关(P〉0.0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KiSS-1蛋白和MMP-2的阳性表达程度呈负相关(γ=-0.427,P〈0.05)。结论 KiSS-1对宫颈癌的浸润及转移有抑制作用;MMP-2则对宫颈癌的转移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KiSS-1和MMP-2的表达有望成为判定宫颈癌浸润及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衣壳蛋白在不同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经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HPV DNA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312份,采用CytoReact HPV L1试剂盒检测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并追踪其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HPV L1衣壳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其细胞核着色为红褐色颗粒,位于鳞状细胞的表层,基底细胞无表达.312份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中有105份HPV L1衣壳蛋白呈阳性表达,总阳性率为33.65%(105/312),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为27.33% (47/172);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为36.92%(24/65);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of can 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为21.43%(3/1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为69.44%(25/3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为28.57%(6/21);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为0.00% (0/4).六组间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SIL与HSIL相比,ASC-US/LSIL与ASC-H/HSIL相比,LSIL与HSIL/SCC相比,LSIL/ASC-H与HSIL/SCC相比,NILM与LSIL相比,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随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312例患者中有143例追踪到组织学结果,其中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的有46例,总阳性率为32.17% (46/143),其中慢性宫颈炎为27.08%(13/4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Ⅰ,CIN Ⅰ)为48.84%(21/43),CINⅡ为33.33% (8/24),CINⅢ为17.39% (4/23),SCC为0.00%(0/5).五组间HPV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Ⅰ与CINⅡ/CINⅢ相比,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相比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宫颈组织学病变程度加重,HPV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以30岁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岁组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为44.00%(44/100);>30岁组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为28.77%(61/2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 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HPV L1衣壳蛋白检测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圆柱瘤基因(CYLD)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64例官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CINI26例、CIN Ⅱ-Ⅲ38例)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YLD mRNA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YLDmRNA在宫颈鳞癌、CINⅡ—Ⅲ、CINI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52.6%、73.1%、80.0%,宫颈鳞癌、CINⅡ-Ⅲ组织中CYLD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5、4.42,P〈0.05)。宫颈鳞癌CYLD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x^2=4.64、5.59,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病人年龄无关。结论CYLDmRNA低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宫颈鳞癌组织6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原位癌(CIN)组织25例、正常宫颈组织12例,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C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及CIN组织,差异有显著性(x^2=4.10、4.53,P〈0.05)。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组织的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x^2=6.11,P〈0.05)。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低分化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x^2=6.01,P〈0.05)。结论VEGF-C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宫颈癌的分化及淋巴结转移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