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MHD患者慢性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测定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MHD患者血25( OH) D水平,选取血25( OH) D≤30ng/mL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骨化三醇治疗(0.25μg/d),于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观察患者的血25(OH)D、炎症因子(IL-6、TNF-α、CRP)、营养指标(Alb、PA、SG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25(OH)D、炎症因子(IL-6、CRP)及营养指标(PA、SGA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化三醇能够抑制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膜透析患者与慢性肾病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差别,观察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存在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53例,慢性肾病非透析患者34例,健康对照组47例,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超敏CRP(hs-CRP)、IL-6、IL-8、TNF-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膜透析组超敏CRP低于慢性肾病非透析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组IL-6、TNF-α与慢性肾病非透析组相似,无统计学差异,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组IL-8低于慢性肾病非透析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肾病尿毒症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后微炎症状态有所好转,但微炎症的潜在因素仍存,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驱动倾向仍然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与患者体内炎症指标的关系,评估强化透析方案可否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方法:纳入医院腹膜透析患者80例,同时纳入6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临床和生化学资料及血清NGAL、CRP、TNF-α、IL-6等情况,做血清NAGL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比较强化腹膜透析方案前后CRP、IL-6、NGAL、TNF-α及Kt/V比值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其血清NGAL水平为(655.22±103.8)ng/mL,健康对照人群为(49.14±7.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CRP、TNF-α、IL-6等指标均有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透析方案后患者Kt/V比值升高,腹膜透析充分性提高,血清NGAL、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清NGAL与CRP、TNF-α、IL-6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强化透析方案可提升腹膜透析充分性并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微炎症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合并症。在腹膜透析患者中,非透析因素和腹膜透析相关性因素均可促进微炎症的发生。而微炎症作为炎症-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S)的核心环节,与CRF腹透患者营养不良、肾性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其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不良。目前,针对微炎症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未来需要从阻断相关的作用机制入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腹膜透析设备投入少、操作方便、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小以及对大分子毒素的清除力强,已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肾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因此学术界对腹膜透析并发症的研究也越来越深人。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微炎症是增加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因素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血液透析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0例(腹膜透析组),透析时间均≥12个月。记录2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在透析治疗12个月后随访记录2组患者血色素及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尿素氮、肌酐,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的构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膜透析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低值,与血液透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组患者血25-(OH)D水平均低于正常值,且血液透析组高于腹膜透析组〔(19.23±1.62)vs(12.37±1.29)ng/ml,P〈0.05〕;患者血25-(OH)D水平与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1=0.347,P1〈0.05;r2=0.413,P2〈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维生素D缺乏的程度重于血液透析患者,而维生素D缺乏与营养不良相关,提示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预后可能较血液透析患者为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尿毒清颗粒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身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时间3个月)为研究对象,1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研究对象于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的同时,予以尿毒清颗粒口服,分别于治疗0、3、6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存在全身微炎症状态,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经过尿毒清颗粒治疗3个月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更明显。结论尿毒清可以降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清Hs-CRP,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患者长期存在的微炎症状态是导致透析失败的重要因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降钙素原等腹膜透析相关炎性因子是微炎症状态的重要调控因素,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研究炎性因子的表达和调控微炎症的机制对明确腹膜透析失败机制、增强改进腹膜透析疗效、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钙磷代谢的影响。 方法 纳入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10 例尿毒症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各 55 例。 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6 个月后微炎症状态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PR)],营养状态相关指标(血肌苷、血白蛋白、尿量)以及钙磷循环(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结果 透析治疗 6 个月后,两组患者 hs-CPR、IL-6、TNF-α 水平均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 均<0.05),且腹膜透析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均<0.05);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尿量均较透析前降低(P 均<0.05),血白蛋白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P 均<0.05),腹膜透析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均<0.05);腹膜透析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较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血钙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血磷水平明显上升(P 均<0.05);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 均<0.05),且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相比之下腹膜透析改善效果更佳,且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调节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微炎症、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7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腹膜透析组)36例和观察组(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微炎症指标及代谢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微炎症指标及代谢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周肾功能指标、微炎症指标及代谢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较好,且对微炎症及代谢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