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超声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临床患者病例各58例,对其临床超声诊断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征象。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胆管壁增强、肝内细颗粒状回声、腹腔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者高(P<0.05);肝脏形态缩小以及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结节状增生等表现的发生率较病毒肝炎性肝硬化者低(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临床可以此为依据展开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整理我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并另选取86例病毒肝炎性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通过超声检查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疾病的超声结果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结果研究组检验准确率为93.02%,患者中误诊3例,漏诊3例,对照组检验准确率为91.86%,患者中误诊2例,漏诊4例,两组患者均未见相互误诊情况发生,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诊断时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有效区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病毒肝炎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医院肝胆科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n=46)与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n=105)例入组,对比超声特征指标。结果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脏左叶增大、肝脏形态缩小、实质回声颗粒样增粗、增生结节、胆管壁短线样增强、脾脏增大、胆囊壁增厚、腹腔淋巴结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OR比从高到低前5位分别为胆囊壁增厚、实质回声颗粒样增粗、胆管壁短线样增强、腹腔淋巴结、肝脏左叶增大。原发性胆汁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内径及其平均流速、血流量低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灵敏度91.3%(42/46)、特异度81.9%(86/105)、阳性预测值68.9%(42/61)、阴性预测值95.6%(86/90)、符合率84.8%(128/151)。结论超声鉴别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效用尚可,诊断主要依赖于二维超声特征、血流动力学特征,需要特别关注胆囊壁增厚、实质回声颗粒样增粗、胆管壁短线样增强、腹腔淋巴结、肝脏左叶增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肝穿病理确诊的22例PBC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观察肝脏形态、内部实质回声、胆管走行等,测量肝内外胆管和门静脉主干内径。结果 22例PBC患者的超声特点为:肝脏实质回声较强,分布不均匀,肝内胆管可有轻度扩张,与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不成比例。胆管壁轻度增厚、回声增强,呈弥漫分布短线样改变,胆管后方回声轻度增强。晚期患者可出现门脉高压超声表现。结论 PBC患者具有特征性超声图像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病因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治疗体会、注意事项。方法笔者2000年至今,对3例PBC患者进行不间断观察治疗。结果对3例PBC患者从诊断、治疗、注意事项、预后进行全方位观察,为PBC患者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一管之见,治疗中患者症状控制良好,提高了生存质量,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该病诊疗水平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间某医院某科室收治的PBC住院病例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等资料,按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组(甲组),保肝药物加熊去胆酸治疗组(乙组),保肝药物加皮质类固醇治疗组(丙组),以及保肝药物、熊去胆酸加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组(丁组)。通过比较四组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回顾性地探讨PBC的最佳诊疗方案。结果 61例病例有39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93%,无效22例。甲组的有效率和临床症状减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ALP增高和AMA阳性或为PBC的早期诊断指标;单纯保肝药物治疗PBC效果不佳,熊去胆酸或皮质类固醇联合用药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皆为女性,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58.1 ±7.8)岁,初诊至确诊的时间平均为5.7年(10月~11年),主要症状包括搔痒、乏力、纳差,主要体征包括黄疸、肝大、脾大、腹水.实验室检查以ALP,高GGT、高胆红素血症、高球胆白血症,存在多种自身抗体阳性,AMA-M2具有确诊价值.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累及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症状为搔痒、乏力,部分早期患者可无症状,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选取某段时间内收治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并在随机数表法原理的指导下将其分为基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予以异甘草酸镁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过程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异甘草酸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法。方法总结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结果 PBC主要好发中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ALP、GGT增高为主,存在自身抗体。结论 PBC一般确诊时都是晚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PBC和50例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8例,乙型肝炎22例,丙型肝炎10例,酒精性肝炎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61例患者中女性55例(90.1%),男性6例(9.9%),性别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1例患者中无症状者35例(57.4%),有症状者26例(42.6%),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乏力、消瘦;③61例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100%阳性,和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LP、TBA和r-GT明显升高,而ALT和AST呈轻中度升高,TBil呈轻度升高。结论: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工作者应该加强对患者PBC的认识,重视对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尤其是长期原因不明、肝功能异常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小叶内和间隔胆管的进行性炎症性破坏 ,伴门静脉周围炎症 ,继而纤维化 ,最后演变为肝硬化 ,最终引起门静脉高压及终末期肝病的其它并发症而导致死亡。1 对象与方法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1998~ 2 0 0 2年本院住院病人 ,共计 30例。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2 3~ 76岁 ,平均(5 0± 12 )岁 ,病程 1个月~ 10年。临床表现以乏力、瘙痒、黄疸、肝脾肿大为主 ,其次为腹痛、腹胀、腹水。 30例患者中 ,6例 B超发现门脉高压 ,4例内镜发现食管静脉曲张 ,肝性脑病 2例 ,…  相似文献   

12.
李丽华  程宇 《云南医药》2007,28(5):445-44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内汇管区小胆管非化脓性进行性破坏伴门脉区炎症性及肝实质碎屑状改变,最终导致纤维化及肝硬化。该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女性发病占80%~90%。过去认为国内很少发病,是一种罕见病。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警惕性和认识不断提高,以及自身抗体尤其是AMA/AMA—M2检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PBC患者得以诊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抗线粒体抗体在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意义。方法:对33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BC患者中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率为87.1%、AMA-M4阳性率为12.9%,AMA-M9阳性率为6.5%,女性占78.8%。结论: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尤以M2阳性对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女性患者多见。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为特异性诊断指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确诊后,患者还可存活平均5~8年[1]。人体许多重要的激素不仅在肝脏进行降解、代谢,而且主要作用的部位也在肝脏。甲状腺激素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肝脏对甲状腺激素的结合、转化与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所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造成肝功能受损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随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0例中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群  王晓霞 《河北医药》2003,25(9):697-69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是一种以女性患者为主 (男∶女=1∶9)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该病的特点为肝内胆管进行性破坏 ,伴随门脉周围炎症 ,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PBC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抗体 ,即抗线粒体抗体 (AMA)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不详 ,并且尚无确定的药物治疗 ,对那些症状难以控制者和终末期患者 ,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1 流行病学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与普通人群 ( 7.5 10 0 0 0 0 )流行率相比 ,一等亲PBC的流行率为 42 82 10 0 0 0 0 [1 ] 。这提示PBC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因素的疾病 ,但它的HLA(HLADR8)…  相似文献   

17.
18.
唐兰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6):2074-2074,F0003,F0004
本文就PBC的药物发展从免疫调节疗法、基本治疗、抗纤维化疗法和对症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8岁。因乏力、潮热、消瘦半年,反复咳嗽4个月,胸闷气促心悸半月,于2015年3月23日入院治疗。患者半年来自觉乏力,怕热多汗,体质量减轻15kg,4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咯白脓痰,呈阵发性连声咳,伴饮水呛咳,多次于外院予抗炎平喘等对症治疗后,咳嗽咯痰较前好转。半月前患者感胸闷气促心悸,活动后为主,休息后好转,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偶有咳嗽,饮水呛咳,无痰,伴双下肢中度水肿。既往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简称"PBC",病死率较高[1].临床特征为胆管发生炎性破坏,合并门静脉的周边炎症,进而引发肝脏的纤维化症状,最终导致肝功能的衰退或者肝硬化.当前临床上对其发生机制尚未清楚,仅能对症治疗并加强护理观察,以提高其疗效.现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患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的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