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84例302眼,分别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142例147眼)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42例155眼)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d及1周超乳组裸眼视力≥0.5者显著多于非超乳组(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疗效可靠,手术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11月~2005年12月我科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297例(316只眼)超声乳化手术237例(258眼).术后1周查视力,3个月复查裸眼视力、验光、矫正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型图检查.结果 术后第1周裸眼视力≥0.5的术眼中小切口组占86.71%,超声乳化组占87.21%;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94.30%和94.96%,其中≥0.8者分别占50.95%和51.94%,术后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79±0.51)D和(0.78±0.49)D,(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小、愈合快、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价格便宜,疗效与超声乳化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所以此手术仍不失为基层医院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两种手术方式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材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175-176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49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45例(50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恢复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组术后并发症稍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简便易行,费用低,不需高昂设备等优点,是适合基层医院应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祥  苏毅  朱建华 《贵州医药》2003,27(3):225-226
目的 介绍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要点。随访123眼白内障在手术手的视力变化。并发症及转归,方法 在表面麻醉和/或筋膜下麻醉下施行Momose-AKura巩膜隧道小切口无缝线手法娩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123眼全部植入PMMA人工晶体,术后一天视力≥0.8者41眼(33.33%),0.4-0.6者64眼(52.03%)。视力≤0.3者18眼(14.63%)。术后2周视力≥0.8者84眼(68.29%),0.4-0.6者33眼(26.83%),≤0.3者6眼(4.87%)。无一例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创伤小,复明快,易于掌握,具备超声乳化手术的优点。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180度)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组39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37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白内障摘除术,监测术前和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术后1周、1月、3月矫正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B两组眼压较术前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0眼,占总数的76.9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3眼,占总数的89.2%,两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明显虹膜损伤6例,占总数的15.38%,而超声乳化组虹膜损伤2例,占总数的5.41%,经方差分析两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可控制眼压,但术后1个月后超声乳化组t:LtJ,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视力好、虹膜损伤少。  相似文献   

6.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4,(15):214-216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龄白内障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28例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0.01)。超声乳化组在术后1周视力高于小切口组(P0.01),但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视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疗效相似,但具有操作更简单,设备要求简单,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后内皮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术前,两组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对照组严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创收小、患者视力恢复快恢复效果好、手术时间短等优势,适合大部分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75只眼)和实验组(n=40,75只眼),在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 d,实验组矫正视力≥0.5者52只眼(69.3%),对照组43只眼(57.3%);治疗90 d后,实验组矫正视力≥0.5者73只眼(97.3%),对照组64只眼(8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3/75)明显低于对照组18.7%(14/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白内障患者共93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48眼)和对照组角膜40例(45眼)。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2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散光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角膜散光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相似,简单、易行、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和评价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白内障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眼),分别施行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搜集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角膜散光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但是对于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来说,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更为安全、经济。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相近,但各有利弊,眼科医师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方法,总结其经验。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眼科对60例(60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0.8为52眼,视力1.0为8眼;术后1个月最佳视力0.5~1.0为45例,最佳视力0.3~0.5为15例;术后前房形成良好,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显著、适应证广,只要注意手术技巧,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小切口手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A组进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B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术后1周视力明显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并发症较少,更适合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1256例(1375眼)。结果术后二周,视力≥0.05者1367眼,脱盲率99.4%,视力≥0.3者1121眼,脱残率81.5%。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5眼(1.1%),后囊膜破裂36眼(2.6%),前房出血8眼(0.6%),术后高眼压21眼(1.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好、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是基层医院首选复明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某院和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0例,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手术前后视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h、6h、12h及24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48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周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4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瞳孔变化、前房积血、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多项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无明显区别,但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术后视力恢复更快,眼压浮动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5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高龄白内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2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情况较手术前改善明显,且试验组患者术后3d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后3d、1个月的散光度情况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著,且对照组患者下降水平较试验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 h和24 h眼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较对照组52.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散光度以及眼压等临床症状,同时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45例(50眼)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组22例(25眼),超声乳化组(PHACO)23例(25眼)。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术中进行心电监护。结果:术中约2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减慢。术后3天脱残率(视力≥0.05~0.8)ECCE组92%,超声乳化组9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U=0.595)。结论: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是安全的,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复明效果。术前详细的全身检查、术中心电监护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后第2天视力>0.5为41例;术后1周视力>0.5为52例,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为71例,视力恢复良好。80例患者术后第2天41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发生后囊破裂7眼,虹膜根部离断l眼,未植入人工晶体1眼,术后人工晶体夹持1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应积极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入选的68例(8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A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和B组(超声乳化吸出术)各40眼,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较B组明显,但术后3个月最好矫正视力与B组比较,P>0.05。两组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程度分别比较,P>0.05。A组术中及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并玻璃体拖出、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等并发症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效果与超声乳化术基本相似,且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好,合并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洪生 《江西医药》2013,(10):905-907
目的:评价改良梯形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超大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81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改良梯形切口组(观察组)30例45眼,直切口组(对照组)30例36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超大核白内障效果良好,而梯形手术切口疗效优于直切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术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90例作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上方角膜切口术,观察组施行连续环形撕囊术。分析比对效果;手术时间、视力好转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矫正视力情况、生活质量情况;角膜内皮混浊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视力好转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手术前两组矫正视力情况、生活质量情况接近,P> 0.05;手术后观察组矫正视力情况、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角膜内皮混浊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效果好,可更好改善矫正视力情况、生活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