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该疾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房颤患者和抗凝疗法禁忌证的增多,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真正成为介入心脏病学治疗的新领域,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引导及术后评价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经导管左心耳封堵器有两种:WATCHMAN封堵器和Amplatzer Cardiac Plug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卒中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8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的护理,并在术后给予抗凝药物等,以及对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后24h行经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患者均未出现心包积液;术后随访3个月后,8例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等其他相关事件的不良心脏事件。结论: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有助于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术后的恢复,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方法 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经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治疗,记录其术前、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后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生心律失常所占比例(53.41%)较术前(心律失常发生率7.95%)显著提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将显著增加患儿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潘文志医师共同编著的《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术》一书日前在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首发。
  该书是国内第一本全面介绍经导管瓣膜治疗术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经导管心脏瓣周漏封堵术、经导管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置换术、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心脏超声在经导管瓣膜治疗中的运用、2012年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主要文献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PDA的患者84例,男性22例,女性62例,年龄157岁,平均(15.1±13.6)岁。PDA直径1.757岁,平均(15.1±13.6)岁。PDA直径1.718.7 mm,平均(6.3±3.4)mm。所有患者全部成功施行封堵术。分别于术前、术后48小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TTE测定患者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48小时及以后较术前患者左房内径、左室内径、肺动脉内径、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及以后患者较术后48小时患者左室内径减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DA封堵术不仅可以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在早期可以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左心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的患者128例,超声心动图用于筛选封堵治疗的患者、封堵手术引导中封堵器放置的位置和监测术后的随访。结果125例患者一次性成功置入封堵器,3例嵴内型VSD终止介入治疗,主要是因为间隔缺损距主动脉较近,封堵后超声提示主动脉反流,遂收回封堵器;2例术转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因为中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胸超声心动图有主动脉瓣返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外科VSD封堵的术前诊断、术中监控及术后效果评价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介入封堵术患者12例,回顾手术过程以及总结术前、术后、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12例的手术都顺利进行,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通过0.5~1.5年心电图、X胸片等随访检查,全部患者都无残余分流,封堵装置的位置形态保持良好,疗效显著。结论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的重要方法,有效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手术以及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SD)经皮封堵术的优势,进一步评价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封堵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58例患者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选取85例年龄≥6岁经胸封堵成功患者做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TTE筛查、术中TEE检查及引导下房间隔封堵器释放。所有患者于封堵后3天、1月、3月、6月随访TTE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ASD封堵成功率:经皮组为94%;4例封堵失败,改为经胸小切口封堵成功。经胸组为100%。当ASD后下缘≥6 mm时,经皮封堵成功率增加。所有成功封堵的患者无封堵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ASD封堵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对先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7月接收的62例先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术治疗,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所选患者均通过一次手术置放成功,封堵手术后恢复良好,超声检查显示心脏未出现分流,肺动脉平均压降至(45.4±9.5)mm Hg,肺动脉收缩压降至(72.5±8.4)mm Hg,且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于术后7~12 d出院,2例患者表现出肺不张,3例出现气胸,仅有1例患者表现出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手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栓塞、动静脉血管痊、机械性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结论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具有创伤小、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优于该种治疗方式的价格相对较贵,限制了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ASD的患者120例,男性35例,女性85例,年龄3~73岁,平均年龄(27.3±18.9)岁;缺损直径为5~34 mm,平均直径为(17.5±7.4)mm。成功施行ASD封堵术的患者11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48小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定其心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48小时后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48小时后右房内径、右室内径、肺动脉内径较术前减小,术后1个月较术后48小时继续减小,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48小时后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减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ASD封堵术不仅可以有效根治先天性解剖畸形,而且在早期可以迅速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心脏几何构型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