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要早睡早起 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宜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另外适当早起,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的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一要早睡早起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宜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另外适当早起,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的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二要适当"秋冻"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的变化。"秋冻"就是说"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  相似文献   

3.
保津 秋季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干燥,特别是中秋以后,雨水渐少,而风偏多,燥邪容易为患。燥邪伤人津液,易出现唇干、口舌干燥、咽干鼻燥、咳嗽少痰、毛发脱落、皮肤干燥皲裂、大便秘结等不适症状。所以,秋季养生应重视保护人体津液,适时补充机体水分。饮食宜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甘蔗、百合、藕、胡萝卜、西红柿、梨、香蕉等滋阴、润肺、防燥的食物。  相似文献   

4.
丁玉宝 《健康博览》2011,(10):52-53
秋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正是养生健体的好时机,此时的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养生,皆以"养收"为原则。情志要"宁"秋季极易使人产生悲伤忧愁之感。依照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秋属金,主敛肃,应于肺,因此秋季忧和悲的情志容易伤肺,人在强烈悲哀时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张国玺 《药物与人》2006,19(9):50-51
所谓“秋燥”和“秋燥证”是中医学的概念,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称“秋燥”,而发展为疾病状态时称“秋燥证”。  相似文献   

6.
秋天是美好的,然而,也有“多事之秋”之说,对于老年人来说,秋天是一个易于感冒,旧病复发,疾病加重的季节。因此,老年人如何健康地度过多事之秋,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人们从难耐的盛夏走进了“多事”的秋天,只要在以下方面多加防范,就会平安无事地度过金色的秋天。  相似文献   

8.
陆岩岩  简晖 《健康生活》2012,(10):47-47
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天进补是非常必要的,但切不可乱来,须做到“五忌三宜”。  相似文献   

9.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取心、自信心、慈爱心这三心便是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体现. 进取心: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11.
夏秋之交,骄阳暴烈,“秋老虎”袭人,既有夏天炎热的余威,又有秋天干燥的特点;及至暮秋,西风瑟瑟,秋雨凄凄,秋气肃杀,草木萧条,由“温燥”转为“凉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体液缺乏,“燥”情显露;喉干舌苦,鼻咽干塞,干咳少痰等,还易引发热伤风、咳嗽支气管炎等“燥病”。如果人体内的适应能力减弱,“燥邪”侵袭体内,则导致“燥病”的发生,给金秋蒙上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2.
《保健医苑》2014,(9):63-63
<正>莲子。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秋天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芡实。又称"鸡头米"、"鸡头"等,在南方较常见。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  相似文献   

13.
中医始终坚持"天人合一"的生态医学观念,认为食物的性状、色泽与阴阳五行相对应。那么,一年不同的季节如何颐养五脏呢?明代名医张景岳曾指出:"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按照中医理论,春夏属阳,故此时饮食应以养阳为主;秋冬属阴,则应以养阴为主。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春季属"木"、与肝相应;夏季属"火"、与心相应;秋季属"金"、与肺相应;冬季属"水",与肾相应;夏秋之间的"长夏"时节属"土",则与脾相应,即一年各个季节相应于五脏。  相似文献   

14.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时期,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金秋送爽,正是户外锻炼的好时节,但如果运动前准备不当,不经意间就会带来小损伤.肩膀受伤便是较常见的意外伤害.所以入秋后的养生锻炼最好遵循的原则,即重收敛、主打慢、练耐寒、护好肩.敛——金秋养生重收敛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闭藏.因此,金秋的养生原则重在"收敛".顺应节气变化,从起居方面应调整为"早睡早起",早起有利于舒展肺气,帮助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6.
志远 《药物与人》2011,(9):52-52
入秋之后,感冒、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对此,医学专家提醒,夏秋交替之时是感冒和一些"老毛病"的高发期,人们在饮食起居方面养生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禁忌,以便顺利度过"多事之秋"。  相似文献   

17.
秋季养生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俗称"秋凉"。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容易诱发出各种疾病。秋天凉冷的气候导致人们精神和情绪上出现波动,常表现为乏力、不愉快、失眠、头晕和易激动等。怎样在秋季养生呢?本期养生专栏为您支招!  相似文献   

18.
秋季养生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季节。初秋,由于盛夏暑气未消,秋阳肆虐,气温仍然较高,加上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的说法。但在秋分、寒露、霜降的45天里,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就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环境变化,从“夏长”到“秋收”是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根据“天人合一”的道理,人体内阴阳也随之由“长”到“收”发生改变,秋季应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因此养生保健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9.
秋季养生     
秋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1.秋天气温渐低而气压渐高,人体出汗减少,血液流向体表不如夏日那么盛,但脉管仍带有扩张的余势,故秋季正常脉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似羽毛状. 2.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并易产生微小的裂口,纤毛活动减少,使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吸气功能. 3.秋季易发疾病,如急性胰腺炎、风湿热、哮喘、慢性肾炎、感冒等.  相似文献   

20.
注意全身保暖冬天日照时间短,天地闭藏,早晚寒气重,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保持身体温暖,以养身体阳气;晚起可避日出前之严寒,以养身体阴气,使体内保持阴平阳秘,避免寒邪袭击.由于老年人主要脏器老化,功能降低,适应性差,故当寒潮袭来时,高血压、中风的发病率增高,心血管病人也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心力衰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