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胺碘酮药物对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选择随机分组的方法展开研究;对照组:普罗帕酮;观察组:胺碘酮;对比合并症疗效评价结果以及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结果在合并症疗效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的合并症表现等加以了解后,选择胺碘酮药物加以治疗,可以将合并症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将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显著减少,最终获得显著的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疗效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普罗帕酮治疗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房颤,胺碘酮治疗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房颤。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电图复常时间、心衰纠正时间、房颤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胺碘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普罗帕酮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胺碘酮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普罗帕酮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组心电图复常时间、心衰纠正时间、房颤消失时间分别为(1.16±0.23)d、(3.21±1.05)d、(12.41±1.12)h,均短于普罗帕酮治疗组的(2.21±0.21)d、(5.17±1.52)d、(24.21±2.1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罗帕酮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改善时间,纠正房颤,促使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地兰与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快速型心房纤颤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5)接受胺碘酮治疗,对照组(n=55)接受西地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率和心房颤动疗效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室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室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疗效对比92.73%vs 74.5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对比92.73%vs 76.3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较西地兰有效降低心室率,说明胺碘酮较西地兰可有效转复心房颤动,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胺碘酮辅助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5.
室性期前收缩是由于心室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引发心脏提前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如果期前收缩出现较多,每分钟超过5次称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引起室性期前收缩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原因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和二尖瓣脱垂等心脏疾患,也有洋地黄及奎尼丁药物中毒、低血钾等.偶发期前收缩临床症状不明显,尚不影响工作与生活.当频繁期前收缩发生时,可使心排血量和重要器官的灌注减少,引起患者心悸、乏力、心绞痛和呼吸困难,必须及时进行诊治.笔者近年来,对27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病人用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疗效及分析.方法 76例频发室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38例,两组均针对病因治疗,对照组予美托洛尔口服;观察组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口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早搏次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吴克义  周贻荣 《海峡药学》2009,21(4):136-137
目自勺观察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频发早搏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前瞻性采用先负荷量后小剂量维持方法治疗32例小儿频发早搏.用药前后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并作T3、T4检查,观察,心律失常疗效和常见的副作用。结果早搏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为62.5%,1个月总有效率为84.4%,3个月的总有效率达90.6%。治疗期间少数病儿出现甲状腺肿大(T3、T4、TSH均正常)、食欲减退等副作用.在药物剂量减少或停药后均自行消失。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频发早搏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李晓丽  罗羽慧  吴文利 《中国药房》2010,(24):2235-223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对术后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术后心衰并有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性早搏的患者42例,经利多卡因治疗无效,胺碘酮150mg稀释后静脉滴注约30min后,再给以胺碘酮0.5~1mg·min-1维持,24h总量为1000~1200mg。每小时记录用药前后心律、心率、血压及心衰症状等,观察24h。结果:治疗后患者显效17例(40%)、有效20例(47%)、无效5例(1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术后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对心功能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1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改善心功能,使心律失常好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病死率进行观察、统计,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心律失常情况,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有效控制患者病死率,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优先考虑使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1.
闫锋  罗彬  梁雪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51-155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按冠心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片0.2 g,每日3次,1周后改为每日2次,2周后改为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2%,治疗组总有效率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0.2 g,3次/d,疗程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 g,3次/d,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胺碘酮,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儿童早搏的疗效及不良作用。方法:采用先负荷量后小剂量维持方法治疗48例小儿频发早搏,用药前后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并作T3、T4检查,观察心律失常疗效和常见的不良作用。结果:早搏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为64.6%.1个月总有效率为83.3%,3个月总有效率达91.7%。治疗期问少数病儿出现甲状腺肿大(T3、T4、TSH均正常)、食欲减退等不良作用,在药物剂量减少或停药后均自行消失。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小儿频发早搏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左心衰并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左心衰并房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加服胺碘酮。观察两组服药后的房颤转复效果、心率和心功能恢复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的房颤转复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心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为85%、52.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12.5%。结论:胺碘酮治疗左心衰并房颤的临床效果较好,接受治疗患者的房颤转复效果、心率及心功能恢复情况都较常规治疗方法要好,在不良反应方面与常规治疗并无明显差异。这一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伴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快速心房颤动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首剂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随后以0.5~1.5mg/min维持静脉滴注,用药2~7d,同时对患者精心护理,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均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转复率2h内为46.9%,72h内为93.8%;治疗期间4例(12.5%)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减量后心率恢复3例(9.4%);血压降低4例(12.5%),用多巴胺血压上升至正常;出现静脉炎1例,改用大静脉后未再出现。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配合有效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对快速心房颤动伴急性左心衰竭疗效明显,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的效果。方法任选84例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率为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相对优于利多卡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利多卡因,研究组34例予以胺碘酮,观察两组疗效及心率、PR间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显著低于研究组94.1%,且每分钟心率次数多于研究组,PR间期少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娟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38-139
目的观察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非持续性室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非持续性室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原有心脏病治疗基础上,分别用利多卡因及胺碘酮静脉注射,观察90min后非持续性室速减少的情况。结果胺碘酮、利多卡因组治疗非持续性室速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非持续性室速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抗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衰竭再入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反面的情况。结果胺碘酮组在抗心律失常、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律衰竭再入院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9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研究组应用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对照组应用普罗帕酮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两组治疗后,研究组QT间期高于对照组(P<0.05),PR间期与QRS时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普罗帕酮,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更为确切,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发作频次,强化心脏去极化和复极作用,安全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