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上肢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采用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解剖定位臂丛阻滞麻醉,对比麻醉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时间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实施上肢手术时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佳、安全性高,同时可减少麻药使用剂量,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拟行上肢手术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组(UN组)、神经刺激仪定位组(N组)、传统方法组(T组),各40例。记录并比较各组麻醉情况、麻醉阻滞效果、麻醉总体效果及并发症。结果:UN组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N组和T组,麻醉镇痛持续时间长于N组和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T组,麻醉镇痛持续时间长于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N组各支配神经分支阻滞完善率均高于N组和T组,麻醉Ⅰ级占比高于N组和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UN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老年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更快,起效更迅速,镇痛持续时间更长,阻滞更加完善,麻醉相关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定位麻醉,超声引导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心率等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完成麻醉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结果超声引导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等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后超声引导组心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完成麻醉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与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组(Ⅰ组)和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组(Ⅱ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剂量为0.4 mL/kg。观察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失败)、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Ⅰ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185±102)s,明显短于Ⅱ组的(378±105)s(P<0.01)。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0.01)。麻醉效果优等率Ⅰ组为96%,Ⅱ组为75%(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未出现并发症,Ⅱ组有4例患者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均使用神经刺激器行臂丛神经阻滞,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予以评价.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缩短麻醉时间,延长麻醉作用时间,有效预防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行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126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麻醉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期间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手术期间血压和心率出现明显波动(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阻滞维持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重症上肢骨折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降低术中生命体征的波动,减少麻醉起效时间,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分两点和分四点注射麻醉药物在经腋径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行上肢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点注射局麻药组(A组,n=44)和四点注射局麻药组(B组,n=42)。在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定位的配合下,A组以两点注射法、B组以四点注射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同时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和并发症,评价手术区麻醉效果。结果两点注射法麻醉操作时间短于四点注射法(P<0.01),两组麻醉持续时间、麻醉优秀率和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两点注射法和四点注射法在经腋径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相似,但两点注射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氯胺酮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的上肢手术患儿,随机等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C组)和超声组(US组),局部麻醉药均用0.8%利多卡因加0.15%左布比卡因的混合液0.8 ml/kg,加入1∶20万U肾上腺素。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结果:US组与C组比较:①麻醉操作完成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P<0.05);③氯胺酮的用量明显较少(P<0.01);④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上肢手术可以明显减少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更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该院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完成时间(3.2±2.1)min、起效时间(3.5±2.4)min、阻滞效果(2.8±0.5)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霍纳综合征,对照组出现3例刺破血管,5例霍纳综合征,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经皮肤电刺激引导定位用于臂丛N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 60例在臂丛N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n=30),Ⅰ组:经皮肤神经刺激定位组;Ⅱ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0.375%罗哌卡因,用量1 mg·kg-1.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 Ⅰ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Ⅱ组.与Ⅱ组相比,Ⅰ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出现不适的患者比例低.结论 经皮神经刺激定位行肌间沟臂丛N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间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仪征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固定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麻醉阻滞,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阻滞。观察2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在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对比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持续时间更长(P<0.05);2组患者手术前血氧浓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实验组患者血氧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缩短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操作时间,延长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心率和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复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和传统方法定位组(C组),各20例。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其中臂丛神经阻滞用量25 ml,颈浅丛阻滞用量为5 ml。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并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U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或P<0.01),其麻醉效果明显优于C组。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复合颈浅丛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器(US)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S)定位及传统异感(TS)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②方法 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ASA I~III级,随机均分为US组、NS组和TS组.3组均给予0.4%罗哌卡因30mL.记录阻滞完成所需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和持续时间(T3);评价手术区麻醉效果(优、良、失败);观察记录并发症.③结果 US组操作完成所需时间(T1)明显短于NS组和TS组(P<0.01).US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与NS组和TS组比较则明显缩短(P<0.05).US组镇痛维持时间(T3)与NS和TS相比明显延长(P<0.05).US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NS组(P<0.05)和TS组(P<0.01).US组未出现并发症,NS组和TS组分别出现3例和6例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④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在成人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东莞市长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上肢手术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组)、超声组(U组)和神经刺激仪组(S组),每组30例,比较3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S组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均少于U组与S组(P<0.05);与U组和S组比较,US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麻醉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安全地应用于成人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定位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96.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1次穿刺注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定位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佳,能够更好的阻滞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并发症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行臂丛麻醉的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传统盲探定位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麻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麻醉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好,还可减少麻醉药物剂量,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对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从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80例ASAⅠ-Ⅱ级急诊或者择期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患者进行神经刺激联合超声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相关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以及在0.5小时之内的阻滞成功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差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0.5小时之内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小于0.05。实验组在平均操作的时间以及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等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都比对照组更短,而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则更长,P小于0.05。两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大于0.05。结论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神经刺激联合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准确性,而且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统解剖穿刺定位麻醉,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水平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尺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期峰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解剖穿刺定位麻醉相比,超声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更显著,麻醉效果好,且有利于改善尺动脉血液循环,麻醉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接诊的60例拟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纳入本次观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单纯采取罗哌卡因麻醉对比,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麻醉效果方面,能够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迟术后首次疼痛时间,降低术后首次疼痛VAS评分,延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总体麻醉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新野县上庄乡卫生院行臂丛神经阻滞的76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定位,观察组行神经刺激器定位,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