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对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血液学检验质量方面应用进行分析。方法用正常人抗凝血样本对我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疾病患者的抗凝血样本进行自动分类和手工分类(显微镜下计数)相比较研究。取3份标本,连续测定10次,观察其批内精密度;用质控物,连续测定20天,观察其批间精密度;将116份临床血液样本的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与显微镜目测法得到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仪器法白细胞分类结果与显微镜目测法结果之间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细胞分析仪,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提高了临床检验效率。  相似文献   

2.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和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相比,由于增加了对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常规检测,更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将逐渐进入各级医院检验科.为能选择一台适合自己医院的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现对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分类原理和代表型号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09-210
目的探讨使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标本,结果发现散点图.直方图和白细胞分类存在异常结果,对白血病的提示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手工涂片法同时对白血病患者的血液进行白细胞分类。结果 50例白血病患者结果中白细胞散点图异常、直方图异常对白血病有提示诊断价值。结论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散点图和直方图异常对白血病诊断有重大意义,但必须结合手工复片镜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6月期间住院患者在使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对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标本,进行手工计数复检,比较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符合率。结果 179例患者经手工血细胞计数法检测平均血小板计数为(145.41±55.98)×109/L,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出现假性降低102例,平均血小板计数(59.05±25.68)×109/L,假性增高77例,平均血小板计数(220.33±60.07)×109/L,均较手工法检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计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操作简便、快捷、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准确判断假性增高和减少原因,是提高检测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C-5300型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本性能。方法应用新鲜血标本评价BC-5300分类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重复性,并与显微镜法进行比较。结果 BC-5300分类测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1.8%、3.9%~4.7%、3.7%~5.9%、4.8%~5.4%和17.3%~19.7%。BC-5300分类与显微镜法分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89、0.794、0.932和0.529。结论 BC-5300可用于白细胞分类的初筛,同时需制定手工分类复检标准用显微镜法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实验动物白细胞分类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将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常用实验动物白细胞五项分类结果与手工镜检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运用SPSS17.0软件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比格犬、Wistar大鼠、食蟹猴嗜碱粒细胞外,其余各项白细胞分类结果仪器分类和手工镜检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相关性较好(r>0.9)。结论在仪器有白细胞相关提示警告时,无论各项分类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应镜检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手工法与仪器法白细胞分类计数,探讨手工显微镜法在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血常规标本200份,分别采用仪器法和手工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以手工显微镜法作对照,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0.920);在中间细胞比率方面,手工法优于仪器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表现在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方面。结论检验工作中应重视手工显微镜法的使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分类白细胞可作为临床诊治结核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血液分析检查中,白细胞分类计数是重要的内容,其结果的准确性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快、重复性好,并能自动计算出多项参数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在使用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时发现,此仪器的检测结果中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10%)的标本中,手工镜检经常会有异常白细胞的存在。现对这类结果的准确性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LH750)在正常工作,白细胞分类正常,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都正常,白细胞直方图正常的情况下,白血病细胞漏诊的分析。方法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球细胞计数仪对血液进行分析,通过人工镜检复检。结果我们发现有极少数的白血病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10.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常规显微镜直接计算法对80 例血液标本进行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方法计数值有显著差异。依据两种方法的原理、影响因素分析了两者间的差异,确认CELL-DYN 3500 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精密性和准确性都优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分类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208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其中成人组100例、儿童组60例、新生儿组48例,分别用Sysmex XE-5000与人工镜检法对不同年龄组的静脉血进行WBC分类,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嗜碱粒细胞外,成人组仪器法与人工镜检法检测WBC分类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P<0.05)。除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外,儿童组及新生儿组WBC分类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P<0.05)。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WBC分类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对大批量标本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但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法,两者结合,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类不准确的影响因素,找出分类不准确的原因,避免误诊和漏诊。方法采用LH780全自动血液分析对患者和体检者血常规标本在采血后,进行立即、15 min和30 min测定,并进行人工镜检。观察检测结果。结果发现立即检测时存在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类假性增高的现象。立即检测与15、30 min及人工镜检在分类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和30 min及人工镜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血液分析仪普遍存在分类不准确的现象,血液样本最好多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测定,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标本采集时注重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必要时应该做涂片染色镜检,避免误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在不同仪器中对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方法XC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者,采用全自动五分类和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对EDTA—K.抗凝的全血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手工计数、分类,并做相应比较。结果两种仪器在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在三分类仪器与五分类仪器及手工方法检测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影响较大。结论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标本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上血小板计数偏低,但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可靠;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上不但血小板计数偏低,尚可引起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较大误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XT-1800i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XT-1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进行评价。方法:用于血液分析的常规样本,对仪器自动提示有异常的标本进行手工镜检分析。结果:XT-1800i血液分析仪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重复性、精密度均较好,该血液分析仪常规样本白细胞分类与镜检结果也有较好的可比性,对单核细胞分类增高、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原始淋巴细胞、母细胞化(Blast)的异常提示功能稍差。结论:XT-1800i血液分析仪的真阳性率较高,但对有单核和淋巴细胞分类增高及仪器有异常提示的样本应做手工镜检复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实验动物白细胞分类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将ADVIA 2120血液分析仪常用实验动物白细胞五项分类结果与手工镜检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运用SPSS 17.0软件对分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比格犬、Wistar大鼠、食蟹猴嗜碱粒细胞外,其余各项白细胞分类结果仪器分类和手工镜检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且相关性较好(r>0.9)。结论 在仪器有白细胞相关提示警告时,无论各项分类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应镜检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药厂职工白细胞分类特征,以了解药厂职工白细胞分类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方法 使用abbott CELL—DYN3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进行五分类)对1000名药厂职工血常规标本进行随机测定,记录白细胞分类结果。结果 1000名药厂职工白细胞分类特征为各类细胞的分布高峰分别是中性粒细胞(N)范围在50.1%~75%之间的占81%,淋巴细胞(L)范围在20%~40%之间的占72%,单核细胞(M)范围在3—8%之间的占81%,嗜酸性粒细胞(E)范围在0.5%~5%之间的占84%,嗜碱性粒细胞(B)范围在0%~0.5%之间的占52%。结论 药厂职工白细胞分类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相当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VCS技术和外周血片血细胞形态学技术对健康人群正常(WBC)进行分类比较,了解两种技术对正常WBC分类有无显著性差异,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3ml,经EDTA-K2抗凝,而后经VCS技术和血细胞形态学技术对WBC分类,检测出成熟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各自的百分比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述两种技术对正常WBC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分类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 VCS技术和细胞形态学技术对正常WBC分类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血细胞计数仪和手工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差异。方法对156例血标本同时进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五分类分析和经瑞氏染色后进行显微镜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对比。结果大多数结果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结论自动计数仪省时、省力,存在盲区,手工费时、繁琐,结果可靠,两者相结合,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的动物血细胞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对该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并与Hemavet 950FS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及人工白细胞分类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仪器的准确度、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线性均在允许范围内;与Hemavet 950FS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相关性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较好,红细胞压积(HCT)较差;白细胞分类测定结果与人工显微镜分类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相关性较好,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相关性较差。结论 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动物全血样本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较好,携带污染率低,有较强的筛选能力,是一台性能良好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满足药物安全性评价课题动物血液样本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血常规检验患者共计105例,均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及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粒细胞阳性检出率。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58.09%、白细胞68.57%、红细胞62.85%,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中,血红蛋白80.95%、白细胞85.71%、红细胞82.85%,联合检测的检出率均高于单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47.61%、单核细胞45.71%、淋巴细胞38.09%、中粒细胞33.33%,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阳性检出率中,嗜酸性粒细胞61.90%、单核细胞60.00%、淋巴细胞59.04%、中粒细胞50.47%,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相对准确,极大的避免了单一检测下误诊、漏诊可能性,可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