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情绪疗法在ICU护士职业倦怠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40名ICU护士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情绪疗法干预,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 NBS)对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护士压力源、职业倦怠、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生理心理症状得分及NB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试验组压力源、职业倦怠、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生理心理症状得分及NBS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1)。结论:ICU护士职业怠倦中实施情绪疗法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护士心理状况,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自我效能感对降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在急诊科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之后对护士进行观察和调查,分析我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干预措施实施之前,我院急诊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低,护士均处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中,情绪枯竭得分、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比较高,而个人成就感评分比较低;在干预措施实施之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职业倦怠量表评分发生较大的变化,情绪枯竭评分、去人格化倾向评分明显降低,而个人成就感评分明显提高,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观察、调查和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前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枯竭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去人格化倾向维度无明显相关性。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房、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房、急诊科护士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房、急诊科、ICU护士个人成就感得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临床护士自我效能感,可以稳定她们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工作能力,对降低职业倦怠,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及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并探讨有关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市两家精神病院11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中情绪倦怠得分24.65±10.27,工作冷淡得分6.17±5.58,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得分为31.31±9.51,属于高度倦怠;心理状况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与正常人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躯体化、人际关系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重视和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5.
李悦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63-156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10家社区医院共40名全科护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应用职业生涯倦怠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全科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及职业倦怠感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全科护士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让护士能更好地应对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增强急诊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对护士职业倦怠感以及幸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的56例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为干预前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为干预后阶段,做好自我效能感相关知识以及急救技能的培训,树立急诊科护士学习的榜样,提高社会支持,比较干预前后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结果所有选取的护士在经过研究后发现,干预前急诊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的的氛围(2.03±0.61)分,情绪枯竭得分为(34.40±8.14)分,去人格化倾向的得分为(14.10±5.59)分个人的成就感得分情况为(24.13±5.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自我效能感可有效促进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提高其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同时可使护理的职业倦怠得以降低,由此使急诊科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急诊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机制、影响,最后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名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与90名其他科室护七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两组的具体情况.结果:急诊科护士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情感枯竭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调查结果(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令人堪忧,医院应该主动为其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政策等,最大限度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WLST)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方法 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ICU护士,分为干预组(n=37)和对照组(n=38).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每周1次的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训练(WLST),对照组不实施WLST.采用护士工作压力调查表( NWSQ)、护士职业倦怠调查表(MBI)于干预前、后分别对护士进行评定,比较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护士NWSQ的评分[(74.09±11.04)分]比对照组NWSQ评分[(85.42±13.2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BI的情绪疲倦感分量表和工作冷漠感分量表得分[( 12.33±7.21)分、(3.45±2.76)分]低于对照组[(23.97±9.46)分、(7.03±5.51)分],工作成就感分量表得分干预组[(34.18±5.07)分]高于对照组[(29.31 ±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技能训练对减轻ICU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感有效.  相似文献   

9.
合理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崔淼航  方瑞霞 《河北医学》2009,15(9):1110-1111
目的:分析合理情绪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4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行一般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进行干预前后得分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对手术前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在医护人员职业倦怠防治中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10月,自愿报名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中随机选取临床一线500名护士和30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职业倦怠的100名护士与60例医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合理情绪疗法,对干预前后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干预前后职业倦怠的评分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在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的职业倦怠评分分别为(167.38±8.43)分、(162.83±11.29)分,较干预前(217.83±15.29)分与(209.43±14.27)分均显著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83、11.853,P0.05)。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干预后重度评分的比例显著下降,轻度与中度评分的比例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对缓解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护士心灵疗愈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医院内60例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和观察组(正念减压疗法),各30例。对比两组心理弹性量表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总分(60.63±2.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弹性量表总分(50.31±2.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士心灵疗愈中,正念减压疗法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护士心理弹性水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女性性传播疾病(STD)高危人群抑郁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分别对355名女性STD高危人群和208名女性对照采用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测试,分析两组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病症状等因素对SDS的影响,并对170名女性STD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干预后SDS测试。结果STD高危人群的SDS平均得分(57.94±9.84)高于对照组(45.51±10.52)(P<0.01);STD高危人群组分别在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症状等组间SDS得分无差别(P>0.05),小学以下和高中以上两组平均得分高于初中文化组(P<0.01)。干预后女性STD高危人群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女性STD高危人群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STD高危人群人群的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3.
程丽 《吉林医学》2014,(21):4771-4772
目的:探讨以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择在心血管病区住院的90例心衰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予以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理性情绪疗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呼吸放松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评价患者焦虑情绪的工具,分别于入院当天、出院前一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合理情绪疗法结合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焦虑情绪,是一种较好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音乐心理干预疗法对骨伤理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将本院骨伤科住院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门的医护人员实施音乐心理干预疗法,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抑郁、焦虑干预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音乐心理干预疗法明显可以改善骨伤理疗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值夜班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解放军301医院随机选取400名值夜班护士,采用马斯勒倦怠量表(MBI)400对名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评估,并与Maslach常模进行比较。结果:374名值夜班护士中有较高比例护士在马斯勒倦怠量表(MBI)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上有较高得分,且在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倦怠程度尤为显著,有79.12%的护士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大专学历、中专学历、本科学历的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护师的个人成就感与护士、主管护师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值夜班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建议医院护理部关注护士的工作倦怠感,采取适当措施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从而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94-297
目的:探索巴林特小组模式的团体案例督导对咨询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方法: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选取39名有职业倦怠的咨询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每组各13名。研究组接受2周1次、共10次的巴林特小组模式的案例督导,对照组接受同频次的常规案例督导。空白对照组暂不进行干预。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BI-G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分别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基线期评估和干预后评估。结果:干预前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基线值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基线值,自我效能感高于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去人格化和个人低成就感因子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衰竭和自我效能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职业倦怠各因子及自我效能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周后,3组组间的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均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职业倦怠各因子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自我效能感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情感衰竭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去人格化、个人低成就感及自我效能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改善咨询师的职业倦怠,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效果优于常规的案例督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 )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 ).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 );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 ,女护士为142.73±15.82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脑瘫患儿照料者心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脑瘫并在门诊做康复训练患儿的照料者进行心理评估,将其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的208例脑瘫患儿照料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4例。观察组在心理干预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2周后对两组照料者再次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脑瘫患儿照料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瘫患儿照料者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能明显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提高其对医院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住院确诊的95例老年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对患者进行测评.根据GDS得分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GDS评分>10分者为抑郁组,其他为对照组.抑郁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干预4周后抑郁组GDS评分[(11.87±4.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4.51±6.01)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2周后抑郁组GWBS得分[(48.57±12.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1.29±10.52)分],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仅GWBS得分在治疗4周后较干预前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2周后抑郁组GQ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的得分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社会功能至干预4周后抑郁组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在干预2周后其GQ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的得分即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对照组仅在治疗4周后其总分及躯体功能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老年CHD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