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尤其是急性下壁、广泛前壁梗死易伴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过缓性心律失常,且为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及时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进行治疗,可使患者平稳渡过危险期,降低病死率.近年来,我们采用临时心脏起搏抢救其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心脏起搏器一般用于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对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患者中,经常有些患有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因麻醉、手术创伤、术中牵拉等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心脏骤停。手术时应用临时起搏器可降低手术风险。本次研究对51位外科手术患者应用了临时起搏器,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在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心脏临时起搏保驾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68例病历资料。结果:68例术前全部成功植入临时起搏器,术中、术后未发生致命性心血管事件,术后63例(92.6%)成功撤离临时起搏器,5例(7.4%)改行永久起搏器植入,68例(100%)均治愈出院。结论:心脏临时起搏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是简易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住院外科手术合并有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术前均安置了临时心脏起搏器,同时进行有效的整体护理.结果 1例患者因血管变异安装起搏器未成功,其他患者全部成功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并顺利完成手术,并于术后48h内拔除起搏电极,除1例患者出现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急性心因反应,经心理护理缓解外,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心动过缓需外科手术患者常规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使手术适应证扩大,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同时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能保证腹腔镜手术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并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已为常见急危重症。随着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流疗法的开展,其病死率有明显下降。但若AMI并发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如心室率极其缓慢的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常使患者在未得到再灌流治疗前就死亡。紧急临时起搏治疗能否提高此类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尚存争议,故本文回顾分析我们在1998年~2008年期间收治的125例AMI并发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旨在探讨床旁紧急临时起搏在抢救此类患者时,是否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实施静脉溶栓等再灌流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突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起搏电极,在短时间内顺利将电极送入右室心尖部,对15例突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结果15例患者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均获成功。结论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突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床旁临时起搏器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岳松  杨志健  章萍  王社临 《江苏医药》2003,29(10):798-799
我院1995年以来对76例行外科手术的缓慢心律失常患,术前在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现将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确诊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手术前床边安置临时起搏器,可使其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减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安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直接影响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过缓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抢救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临床救治中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13例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在给予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应用较大剂量的药物及电复律治疗的疗效。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9例,36h后通过急诊PCI术和急诊CABG术完成了有效的血运重建;2例心肌病在心衰纠正后心室电风暴得到控制,24h后病情逐步趋于平稳;1例风心病24h后纠正心衰,一周后完成了换瓣手术;药物中毒1例,48h后去除了病因,未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一周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临床上伴发心室电风暴病例,通过给予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的较大剂量的药物及电复律治疗,有效地维持了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的平稳,为下一步治疗原发病,彻底消除心室电风暴再发争取了时间和条件,是治疗此种急性危重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急症,必须紧急处理,否则危及生命。紧急床旁漂浮电极临时起搏是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在1998年-2005年期间用此方法治疗18例急症病人,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病人均为急诊入院。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4岁-76岁。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我矿医院于今年5月9日首次进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装手术,为了能够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普及应用,现将本人在上海进修时所学所做,并收集到病历资料45例,总结经验体会旨在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严重窦缓、窦性停搏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常常导致心脏停搏、心源性晕厥或伴随血流动力学异常而产生各种不适,最有效的救治措施就是植入临时起搏器,同时对其病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我们采用床旁漂浮电极导管法及X线透视下植入电极法抢救治疗3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钾血症可引起窦室传导及各种致命性心律失常。由于窦室传导十分少见,其心电图表现易与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心律相混淆。本文报告6例高钾血症引起的窦室传导,经临时心脏起搏、血液透析和药物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内膜外多途径临时心脏起搏包括经食管、气管以及经皮肤胸壁心脏临时起搏三种。据病情及临床治疗目的不同,可选择其中之一行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它不仅能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突然停搏,而且也能治疗某些快速心律失常。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心内膜外多途径心脏临时起搏共治疗6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实施相应的监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观察,及时处理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果: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也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猝死原因。结论: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急性梗死患者的早期救治,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紧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急危重症,死亡率很高,随着溶栓疗法和PTCA等介入治疗的开展,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严重的心律紊乱,常使患者在尚未得到这些治疗之前就死亡。其中急性下壁、广泛前壁梗死合并的严重窦缓、窦性停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过缓性心律失常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自1998年1月~1999年9月应用气囊漂浮导管电极行床旁紧急临时起搏,成功抢救了19例此类患者。资料和方法 AMI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45~67岁,其中下壁梗塞12例,广泛前壁7例,严重窦缓3例、窦性停搏6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心室率均在3…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及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n=6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治疗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比率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