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某三甲中医医院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收集某三甲中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334例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和入院年份作为匹配因素,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匹配未发生医院感染的344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进行预测,通过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住院患者668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同期住院天数、抗菌药物的使用、留置导尿管、病种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为0.806~0.866)。结论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的数据模型,能较好预测院内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省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326例感染患儿,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分为MDRO感染组(102例)和非MDRO感染组(224例),分析多重耐药菌的检出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02例MDRO感染患儿检出MDRO菌株156株,MDRO检出数量居前3位的是MDR/PDR-PA 60株(38.46%),MRSA 45株(28.85%),CR-AB 37株(23.72%)。MDRO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及血流感染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OR=2.581,P=0.026)、昏迷(OR=3.846,P=0.038)、有创机械通气(OR=4.317,P<0.001)、使用抗菌药物种类(OR=5.218,P<0.001)及使用抗菌药物时间(OR=2.615,P=0.032)是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NICU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尽早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18例作为病例组,发生敏感菌感染的肝炎肝硬变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院内感染、插管、血清总胆红素、抗生素应用时间为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菌药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院内感染、抗生素应用时间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关。结论:控制院内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肝炎肝硬变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5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危险事件提取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性研究护理对策。结果 58例患儿共检出多重耐药菌61株,包括21株铜绿假单胞,占比34.43%,在所有菌类中检出比例最多。治疗使用2种以上包括2种抗生素和患儿昏迷状态是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再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超过5d、儿童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采取肠外营养、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发作、昏迷状态、侵入性操作、病程中使用激素以及留置尿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患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危险因素分析得出术中操作、药物使用以及患儿状态等可导致患儿感染多重耐药菌,应针对患儿感染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郭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11-1313
目的: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型仪VIPEK2检测患儿的致病菌类型。同时,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结果本组72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为:肺炎克雷伯菌51.39%、大肠埃希菌31.9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5%、鲍曼不动杆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及时隔离,患者病区环境消毒护理不完善,患者细菌传播源控制不足,护理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及时隔离;患儿病区环境消毒护理;控制感染患者细菌传播源;护理人员加强自身手卫生护理;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加强易感人群护理。结论在分析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19例真菌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和判断方法。方法:病例分真菌感染组和对照组,采取同一时间的非真菌感染患儿病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发现单个危险因素,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岁以下男婴易患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危重评分(极危重,P<0.05)、弗吉尼亚评分(随着评分增加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P<0.05)、腹泻(P<0.05)、抗生素使用(随着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增加,在<1周、1-2周、2-4周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P分别为0.001,0.005,0.0001)、激素使用(使用激素时间在2-4周的病例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血培养细菌(阳性病例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P<0.01)和血红蛋白(Hb)降低(P<0.01)。结论:医院专科化管理其真菌感染有不同的危险因素,极危重评分、弗吉尼亚评分、腹泻、抗生素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血培养细菌和Hb降低可纳入儿童真菌感染危险标准,弗吉尼亚标准用于儿童应该适当降低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7.
胡海娟  邹圣强 《重庆医学》2016,(16):2220-2222
目的:筛选耐药结核病(DR‐TB)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确诊的126例DR‐TB患者为病例组和126例非耐药性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用 H‐L χ2检验来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用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治结核、第1次治疗时间大于8个月、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肺结核病灶数大于3个、合并糖尿病是DR‐TB的独立危险因素。 H‐L χ2检验(χ2=8.760,P=0.363),ROC 曲线下面积为0.826,95% CI(0.766,0.886)。结论研究中拟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对DR‐TB发生风险的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特点,以及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湘雅医院2007年1月~12月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病例2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8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7.6%)、鲍曼不动杆菌(36.3%)、不动杆菌属某种(8.6%)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1%);神经外科(25.7%)和中心ICU(22.9%)分离率较高.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入住ICU(OR=23.77,P<0.001)、气管切开或插管(OR=4.16,P=0.001)、前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OR=2.77,P=0.032)是独立的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非发酵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大部分耐药严重.严格把握入住ICU、气管切开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指征对防止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本院医院感染状况、危险因素及耐药菌的分布.方法:对住院的11 096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医院感染标本来源科室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状况,并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1 096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30例,感染率为2.97%,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及尿液,主要发生在ICU(28.2%),呼吸内科(18.5%)及普通外科(15.0%);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使用二联以上抗生素、侵入性操作、抗肿瘤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耐药菌感染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最多(45.8%),其次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20.6%)、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2.7%).结论:医院感染标本主要来源于ICU和呼吸内科,年龄、住院时间,滥用抗生录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产超广谱β内酚胺酶细菌是主要耐药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白血病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并为其有效防控提供对策。方法 收集362例次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样本来源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患者预后,并对是否感染多重耐药菌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提出防控对策。结果 共有47例次(13.0%)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样本中,痰液及血液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1例次(44.7%)及9例次(19.1%);在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构成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占40.4%;32例次(68.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好转出院。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次数≥6次、发热、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留置引流管及既往感染过多重耐药菌5个变量是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留置引流管及既往感染过多重耐药菌是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白血病患者感染的多重耐药菌种类较多,多从痰液及血液中检出,且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总体预后较好;中性粒细胞缺乏的白血病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加强监测与筛查,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