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仰侧卧位摇正旋牵手法在青年期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价值和治疗机理。方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药物颈牵组,治疗15天。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以及TCD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1)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仰侧卧位摇正旋牵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下降,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仰侧卧位摇正旋牵手法安全、疗效好,病人易接受和配合,能明显改善青年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在颈椎病治疗期间应用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加用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颈肩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活动受限以及上肢麻木疼痛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颈肩部疼痛积分(1.09±0.29)分、颈部压痛积分(1.73±0.18)分、颈部活动受限积分(1.58±0.22)分、上肢麻木疼痛积分(1.09±0.27)分低于对照组的(2.03±0.05)、(2.55±0.20)、(1.98±0.18)、(1.72±0.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针灸治疗颈椎病效果更佳,可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观察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法配合电针、口服颈痛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口服颈痛颗粒治疗。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观测2组患者颈肩痛、眩晕、猝倒等主观症状和Jackson试验、Spling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等客观体征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速度变化等指标并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后2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痛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服颈痛方冲剂,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康复治疗。治疗后按症状、体征评定疗效。结果经过3周系统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颈痛方结合康复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激痛点推拿、针刺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计5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实施颌枕牵引疗法,观察组29例患者实施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评估患者颈椎动脉血管内径,治疗前,组间左侧、右侧血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以及右侧血管内径明显更高(P <0.05)。评估颈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以及右侧平均血流速度更高(P <0.05)。评估颈性眩晕症状、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CASCS评分更优(P <0.05)。治疗前生活质量、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疼痛评分更高(P <0.05)。结论 给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激痛点推拿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管狭窄情况,提升颈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正骨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观察组采取正骨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正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92%优于对照组的8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为(4.86±0.40)分、头痛为(0.61±0.27)分、肩颈痛为(1.10±0.25)分、恶心或呕吐为(2.32±0.46)分、生活及工作为(0.98±0.25)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医正骨配合外敷龙血竭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观察组采取新医正骨配合外敷龙血竭粉治疗,对照组仅采取新医正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77%优于对照组的6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4.96±0.50)分,头痛(0.71±0.25)分,肩颈痛(1.11±0.26)分,恶心或呕吐(2.12±0.56)分,日常生活或工作(0.99±0.26)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医正骨配合外敷龙血竭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新根  石钢  曹铨  孙贤杰  范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27-2928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和颈椎牵引、中药熏蒸及中频电治疗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分两组,针刀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中药熏蒸及中频电治疗;治疗一疗程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查,并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眩晕、疼痛、臂手麻)、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及临床体征(骨关节、软组织体征,椎动脉受压体征)的缓解情况.结果 针刀组治疗1个月后,主观症状、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及临床体征改善明显;在缓解头痛、项背痛、软组织压痛、枕部神经压痛方面经随访1个月、3个月均疗效显著.随访6个月临床指标方面能达到治愈的程度,椎动脉受压体征阴性.对照组治疗1、3、6个月后,主观症状、工作、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稍有改善,但临床体征尤其是椎动脉受压体征改善不明显.针刀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针刀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属椎动脉型颈椎病范畴,其临床特点是发作性眩晕并与颈部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采用直流电药物导入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76例并与单纯直流电药物导入进行对照研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临床极为常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近几年采用推拿配合超短波疗法,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消痛贴膏外敷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7月门诊患者10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痛贴膏外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止痛药配合颈部推拿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痛贴膏外敷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余倩  贺纯静 《贵州医药》2012,36(4):315-316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源性因素引起的一组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该综合征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与颈性眩晕有关的主要是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目前临床常采用颈部牵引、理疗及药物治疗等方法,但疗效不甚满意.我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联合椎旁注射臭氧与血管扩张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胡云琼 《中国医药指南》2023,(26):131-133+152
目的 分析腰部与颈部特定穴位针灸治疗对颈椎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均为厦门海沧福林堂中医门诊部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所收治,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颈部取穴针灸治疗,而研究组则选择腰部与颈部特定穴位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颈痛综合程度与颈椎活动度、疼痛程度与颈椎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的手指麻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颈肩背部不适评分、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pain Scale,NPQ)评分、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腰部与颈部特定穴位针灸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不但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还能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张玉侠 《北方药学》2011,8(8):20-21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治疗,治疗组使用通络饮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颈痛颗粒,通络饮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治疗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牵引配合非甾体类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颈痛方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的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前、后总积分分别为(30.24士5.08)分和(43.53土5.17)分,治疗前后总积分的变化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输穴结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运用输穴结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50例,运用坐式枕颌吊带牵引法治疗。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表总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输穴结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定,优于坐式枕颌吊带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97年1月~2001年3月治疗各型颈椎病患者275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选择275例各型颈椎病患者 ,年龄11~68岁 ,病程数天~23年 ,其中局部型 (又称急性斜颈、颈扭伤或落枕 )62例 ,神经根型 (N)73例 ,椎动脉型 (A)85例 ,脊髓型 (S)12例 ,混合型43例 (包括N A型34例 ,N A S型9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贾连顺颈椎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枕颈肩部痛、颈肌僵硬、活动受限、放射痛、麻木感、压痛、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头痛及眩晕。X线摄片…  相似文献   

18.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椎动脉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椎动脉性颈椎病患者分为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针刺组使用针刺颈部夹脊穴的方法,对照组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疗,一疗程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52%。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刺疗法可治愈和改善椎动脉性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脑供血,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医钩针疗法配合定点旋转拔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予定点旋转拔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医钩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活动度(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角度),以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3%,50/53)高于对照组(79.2%,42/53),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NDI低于对照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医钩针疗法配合定点旋转拔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程度。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颈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针灸疗法在治疗颈椎病颈痛方面的效果肯定,且毒副作用少,是目前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对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以针刺法为主,针对艾灸法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设立艾灸组与针刺组,采用统一公认的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对艾灸疗法和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