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于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针对性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康复组护理30 d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ADL量表评价两组护理前后的自理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ADL和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HBO)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改善,康复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方位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8w。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的肢体状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康复训练后ADL及Fugl-Meyer均增高,且观察组患者增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对改善中风偏瘫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以及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96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家庭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人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2):197-19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其中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气管切开拔管时间、康复率、预后效果(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气管切开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康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康复率,且缩短了康复时间、有效提高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了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于藜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75-1176
目的评价探究中医康复方案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样本抽选来黑龙江省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行中医康复护理方案,统计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满意度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的物质生活、躯体、情感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显著,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评分比对照组高,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其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CPM)运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CPM运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统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6周时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治疗4、6周时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PM运动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护理模式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患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护理干预后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运动评分、下肢Berg平衡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DL各维度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康复器械对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所用康复训练方式分组:对照组(n=40例)行简单肢体训练,观察组(n=40例)行康复器械训练,观察两组患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患肢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器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被动训练,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尹晓宁  牟娟娟  徐晓飞 《吉林医学》2011,32(12):476-47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结果:经过积极的干预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干预后水平,观察组中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入院前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和心理护理可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方案。于干预方案实施第1、3个月后进行综合效果评价。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和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探讨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治疗,给予对照组(n=100)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n=10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价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康复护理介入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辨证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方城县中医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加用辨证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采用辨证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收住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自愿,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定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68.4±8.5)分、(63.4±10.7)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干预联合温经活血方熏洗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沁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4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中医组与常规组,各74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中医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整体护理干预联合温经活血方熏洗。对比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中医组ADL评分、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中医组护理满意度[90.54%(67/74)]高于常规组[78.38%(5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采用中医整体护理干预联合温经活血方熏洗,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