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琚双五  韩诚 《安徽医药》2008,12(10):941-94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测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后壁IMT,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同期检查100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IMT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斑块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P〈0.05),但左右两侧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彩超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151例患者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2例,脑梗死109例;非心脑血管病53例为对照组。探讨各组患者颈部血管内膜情况及斑块特点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TIA组及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IMT及颈动脉斑块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脑梗死组颈动脉硬化斑块中,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TIA组(P<0.05)。颈动脉硬化斑块最常见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的颈动脉形成所占比例高于60岁以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脂血症患者(120例)中72例患者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非高脂血症患者(80例)中有3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高脂血症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高脂血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患者的年龄、合并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类型,以指导脑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入院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包括脑梗死95例和短暂性脑缺血45例)为患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颅外颈动脉,检测其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类型。结果患病组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80.7%与对照组48.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CI)患者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82.1%和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77.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稳定斑块的比例(39.7%和2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30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斑块检出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相似文献   

6.
黎志明 《江苏医药》1999,25(11):882-882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占很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工作。本文报告我们自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收治的38例急性脑梗死和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双功彩超检测结果。临床资料一、对象:本组经CT或MRI证实的颈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18例,均有5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史,平均年龄53.3±6.3岁;高血压患者20例,病程2~10年,平均年龄55.6±6.3岁。健康体检者14例为对照组,无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平均年龄51.4±6.7岁。仪器与检测方法:采用美国ATLH1I-3000型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厚度,记录斑块数目,半定量估计斑块的严重程度。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密切相关,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我院住院的3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类型等,并与同期280例健康体检者就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以危险性较大的不稳定斑块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能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患者病例46例和同期收治的非缺血性脑血管病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展开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取颈部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检查可及时发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且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血管内径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测量,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情况,并与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对照。结果病变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37例(61.7%),其中软斑9例、硬斑17例、混合斑11例;颈动脉狭窄13例(21.6%),其中轻度狭窄4例,明显狭窄6例,1例患者出现左颈动脉的闭塞。对照组IMT增厚6例(10.0%),斑块形成者2例(3.3%),管腔轻度狭窄1例,无管腔明显狭窄及闭塞病例;病变组与对照组CCA分别为(6.88±0.81)mm、(6.01±0.54)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EDV分别为(22.63±6.03)mm、(27.14±5.98)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与对照组PSV分别为(56.14±5.33)mm、(77.54±21.53)mm,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呈线性关系,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检测,简单易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我国每年有近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致残和致死原因的首位[1]。数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血管病的75%以上,其中由颈动脉疾病所致的占30%[2]。目前,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较多,而高频超声成像被公认为是当代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可靠的指标。本研究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处理决策及预防中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发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共计70例)与对照组(非缺血性脑卒中,共计50例),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46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17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5.71%,软斑块比例为36.9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2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0.0%,软斑块比例为10.0%,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和软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42(3):281-282
<正>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脑梗死患者人群逐年增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类型密切相关[1,2]。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可以较早发现颈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4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甲组,同期入院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乙组,对比两组患者的NO、高密度脂蛋白(HDL)、D-二聚体(D-D)、甘油三酯(TG)水平,评价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NO发生密切相关,甲组患者的NO水平与乙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HDL、D-D、T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意义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检测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浆D-Dimer水平,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选择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给予相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经过临床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多于对照组,伴随入院24 h内血浆D-Dimer水平升高。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到的生命威胁较大,临床上应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评估,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能够得到较多的有效数据,起到较强的预测作用,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6.
杨杰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468-469
目的将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与探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基本指标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所有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均是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本次试验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测量与观察的指标有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程度等。将测量以及检查结果与正常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照。患病组作为病变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病变组患者的TMT厚度、板块形成情况与正常组相比均呈现出异常,TMT增厚、斑块形成概率较高,在本次试验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TMT增厚的现象,占12%。64例患者不同大小的斑块,其中有软斑、硬斑、混合斑,分别有18例,29例,17例,分别占患者总数的18%,29%,17%。对照组患者出现TMT增厚、斑块形成、以及颈动脉狭窄的比例分别为9%,3%和1%。病变组与对照组CCA、EDV、PSV进行统计学比较均存在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测的结果较好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做出一定预测,并且彩超检查没有创伤,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2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观察组,将52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6.65±9.15) umol/Lvs.(30.20±8.01) u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D)、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能够将其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或MRI检查,将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两组,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8例)和脑梗死(CI)组(52例),并取同期非脑血管病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CI组的IMT、粥样斑块发生率均大于TIA组,TI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组和TIA组不均质性斑块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组与TIA组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对照组比较,CI组与TIA组的颈动脉颅外段血流量下降明显。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判断其病程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通过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及时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同时 ,了解椎动脉供血情况 ,为临床诊断眩晕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观察组 86例 ,对照组 6 3例 ,使用Acuson 12 8xP/ 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10MHz ,检测两组被检者的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形态 ,有无斑块、彩色血流以及频谱及各项血流参数。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示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明显高于对照组 ,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椎动脉异常者 19例 ,表现为椎动脉狭窄 ,频谱波峰圆钝 ,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结论 :超声可以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认为椎动脉狭窄 ,流速降低是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动脉彩超评价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123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2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人均进行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61.79%,显著高于对照组3.28%(P <0.05)。结论彩超可有效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动脉内膜程度,为临床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