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合理的手术清扫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4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本组共发现共清除纵隔淋巴结262组,病理证实有转移的90组,占34.3%。跳跃性N2在鳞癌和腺癌发生率的差别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具有跳跃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只有广泛清扫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NSCLC患者行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282例患者中,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者27例(9.57%).NSCLC患者癌变大小、位置、浸润深度(是否累及脏层胸膜)、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肺门淋巴结是否转移对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影响(P<0.05).中下叶肺癌患者的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上叶肺癌患者(15.04%vs.4.70%,P<0.05);上叶肺癌中出现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时,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63例病理学T1a期患者中,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例(1.59%),肺上叶无转移.结论 中下叶肺癌及腺癌更容易发生隆突下淋巴结的转移.对于病理学T1a期的上叶鳞癌及右上肺癌,当肺门及上纵隔淋巴结阴性时,可以不清扫隆突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4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合理的手术清扫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4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本组共发现共清除纵隔淋巴结262组,病理证实有转移的90组,占34.3%。跳跃性N2在鳞癌和腺癌发生率的差别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具有跳跃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只有广泛清扫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于36例肺癌患者施行肺切除和广泛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手术并发症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并未增加手术的并发症。肺癌淋巴结转移是按照肺淋巴回流方向逐级转移,有N2跳跃转移现象,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和外侵程度(T)呈正相关,周围型肺腺癌N2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央型肺癌N2总的淋巴结转移率相近。结论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标准肺癌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06例,施行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分析术后病理资料。结果106例中,清扫淋巴结872组,其中有淋巴结转移150组(17.2%)。病理学证实为单纯 N1淋巴结转移26例(24.5%);N2(包括N1+N2)淋巴结转移33例(31.1%) ,其中无N1转移而发生N2转移者12例(36.4%)。 T2、T3、T4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T1期(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外科治疗中应注意广泛清扫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方法及其在控制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我科自1990年至1996年共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病人462例,其中TINO期83例(18%),T1N1,T2NO和T2N1期157例(34%)。肺瘤根据国际TNM标准进行分期,同时又将I期分为Ia和Ib,Ⅱ期分为Iia和IIb。 这组病人均采用病灶肺叶切除 纵隔淋巴结清扫,部分病人术后给予全身化疗或纵隔放疗。结果:本组经手术治疗的24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五年,TN1O期病人五年生存率可达79.7%。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细胞分类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小的病人预后好。鳞癌比其他类型细胞癌转移少。有无脏层胸膜侵侵犯似乎对生存率没影响。而有淋巴结转移对五年生存率影响明显。术后放疗可以起到控制局部复发的作用,化疗可以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范围及其特点。方法对416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并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结果清除淋巴结2871组。N1淋巴结转移率为20.5%,N2淋巴结转移率15.8%。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2转移在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及小细胞癌分别为31.3%、43.8%、61.9%及83.3%。鳞癌N2转移中68.3%为1组淋巴结,腺癌N2转移3组以上者占42.0%。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42.0%。N2阳性者上叶肺癌下纵隔转移占18.1%,下叶肺癌上纵隔转移占44.2%。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发性、跳跃.陛特点。癌体增大及外侵与淋巴结转移频度呈正相关,腺癌比鳞癌转移频度高。任何部位的肺癌均可跨区域纵隔转移。只有广泛清除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才能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8.
姜宏景  王长利 《天津医药》2003,31(5):282-28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分析行根治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477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对该组病例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的N分期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人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有转移的病人(P<0.001);术中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超过6枚的病例生存率高于清扫6枚以下的病例(P<0.001);术后生存率随T1、T2、T3和T4依次明显递减(P<0.001);术后化疗组病例的生存期较非化疗组长(P=0.036);鳞癌和腺癌的生存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01)。结论:纵隔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术后化疗与否、肿瘤的T分期、N分期和病理类型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性别、术后放疗、术后免疫治疗及手术方式等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N1和 N2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接受手术切除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采样的临床分期Ⅰ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60例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结果560例患者总淋巴结转移率为19.5%,包括11.3% N1淋巴结和8.0% N2淋巴结。 N1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包括男性、吸烟、非腺癌、固体肿瘤、CYFRA21-1水平、中央型肿瘤、肿瘤大小、肿块最大标准摄取值和磨玻璃影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腺癌、固体肿瘤、癌胚抗原水平、肿瘤大小、磨玻璃影比例为 N2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 P <0.05)。肿瘤大小和固体肿瘤是N1与 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大小和固体肿瘤是Ⅰ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针对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增强对术前分期的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0.
宋祥华  胡德宏 《安徽医药》2018,22(7):1349-1353
目的 探讨T1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而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76例T1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统计淋巴结清扫个数及转移个数,分析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大小、原发部位及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76例肺癌患者中,共清扫出淋巴结4 968枚,平均(4.4±1.7)组,其中有145枚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92%.有58例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1.01%,其中区域性淋巴结转移55例,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94.83%.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8.92%,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22.8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74,P>0.05).右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与左肺癌比较,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与下肺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04,P>0.05;x2 =0.099,P>0.05).随着T分期的增加,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增大.当肿瘤处于T1a期时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T1b期高分化鳞癌患者也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高、中、低分化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10%、25.49%、29.33%,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4,P<0.05).结论 T1期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相关,大多遵循区域性转移的规律,跨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T1a期肺癌和T1b期高分化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根据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术中可适当放宽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和规律,以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合理的手术清扫范围。方法 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手术并给予纵隔淋巴结清扫,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转移纵隔淋巴结分布情况。结果 手术共清扫324组纵隔淋巴结,平均每例清扫6.2组,病理证实有癌细胞转移的110组,转移率为34%。结论 上叶癌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居多,中、下叶癌则上、下纵隔均可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具有跳跃性和多发性。只有广泛清扫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否则被视为非根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侵犯胸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84-2004年手术治疗的侵犯胸壁的NSCLC 127例。T3N0M0 72例,T3N4M0 33例,T3N2M0 17例,T4N0M0 3例,T4N1M0 2例;鳞癌66例,腺癌59例,大细胞癌2例。肺单叶切除78例,两叶切除7例,全肺切除33例,楔形切除或段切9例,胸壁整块切除46例.胸壁不连续切除13例,胸膜外切除6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年生存率在完全切除及不完全切除的患者分别为25%及8%(P〈0.05)。在完全切除的病例中,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浸润深度(P〈0.05)具有独立估计预后的价值。结论侵犯胸壁的NSCLC的生存率与切除是否完全、淋巴转移情况及肿瘤侵犯胸壁的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N2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特点,为N2转移性肺癌纵隔淋巴结合理的清扫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4年行根治性肺叶(或全肺)切除及系统性胸内淋巴结廓清术的27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跳跃性N2的病理类型与原发肿瘤部位、大小的关系,并比较跳跃组与非跳跃组的淋巴结转移范围。结果跳跃性N2的发生率腺癌高于鳞癌(P=0.044),T1、T2期高于T3期(P=0.035),周围型肺癌高于中央型肺癌(P=0.030);跳跃性N2转移多局限于1个区域,与非跳跃性N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跳跃性N2多发生于周围型肺癌,T1、T2期肿瘤多见,病理类型多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多局限于单个区域。  相似文献   

14.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低位直肠癌45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30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15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23.3%,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比高、中分化腺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侧方清扫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清扫组。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可降低盆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细胞间粘附因子-1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 olecule-1,ICAM-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ICAM-1的表达,用χ2检验分析其表达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生存分析用Kaplan-M 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肺癌组织ICAM-1表达率为37.21%,鳞癌表达略高于腺癌;淋巴转移的肺癌组织ICAM-1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Ⅰ期肺癌中ICAM-1阳性率高于Ⅱ期,Ⅱ期高于Ⅲ期;术后转移组ICAM-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组;ICAM-1阳性表达患者术后转移率低于阴性患者;ICAM-1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ICAM-1阴性表达患者。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与病理分期、淋巴转移呈负相关;与术后患者血行转移和生存时间呈负相关。ICAM-1是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转移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外科治疗N2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于捷  梁而慷  唐健  孙志勇  曹子昂 《河北医药》2009,31(19):2580-2581
目的探讨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6年192例Ⅲ期N2 NSCLC患者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是否跳跃性转移、转移淋巴结包膜是否完整、手术方式、T状态、手术性质等对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92例Ⅲ期N2 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9%,术后化疗、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是否跳跃性转移,淋巴结包膜是否完整,T状态、手术性质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别,根治切除的适应证应该加以选择。纵隔N2淋巴结转移区域仅一组,包膜完整,跳跃式转移,手术彻底支气管残端无残留(特别是T1),术后加以化疗的NSCLC患者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进行食管次全切除联合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进行单纯根治性食管切除联合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的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共计590例,分析术后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590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29.6%,其中N1、N2与N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2%、23.1%和8.9%(χ2=61.557,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和N分期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全组术后总复发转移率36.6%,血道(62.0%)、中上纵隔淋巴结(44.9%)、颈部淋巴结(35.2%)转移最为常见。结论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三野根治术后生存与肿瘤部位、N分期密切相关。颈部、中上纵隔与血道在术后复发转移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比较新余市人民医院行肺楔形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及行肺楔形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125I粒子植入术两种治疗方式对Ⅰ期高危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Ⅰ期高危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8例接受肺楔形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35例接受肺楔形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125I粒子植入术。并对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生存时间进行随访。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手术+125I植入组局部控制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655,P=0.031),手术+125I植入组高于单纯手术组;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96,P=0.757;χ2=0.189,P=0.664);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之间无差异。结论肺楔形切除+125I粒子植入术较单纯肺楔形切除具有更佳的肿瘤局部复发控制作用,此类具有保护肺功能且安全的内放射治疗方式可作为Ⅰ期高危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可选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的手术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46例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随访生存期、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类型与术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17例出现并发症(36.96%);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组的生存期明显短于无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组(P=0.007);小细胞癌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鳞癌和腺癌患者(P=0.001);青年组与中老年组间、TNMⅠ~Ⅱ期与Ⅲ~Ⅳ期两组间、鳞癌与腺癌两组间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袖式切除成形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较好术式,术中应注意淋巴结尤其是隆突下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中叶肺癌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叶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疾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中叶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120例,手术方式包括右肺中叶36例,楔形切除6例,双肺叶切除60例,右全肺切除18例。术后病理类型及TNM分期:鳞癌39例,腺癌54例,小细胞癌12例,粘液表皮样癌9例,腺鳞癌3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3例。其中ⅠA3例,ⅠB24例,ⅡB39例,ⅢA36例,ⅢB18例。随访率为90.5%,5年生存率为32%,平均生存时间为48个月。同期其他部位肺癌手术患者共1725例,5年生存率23.2%,平均生存时间为31个月。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原发性中叶支气管肺癌发病率低,早期较难诊断,易误诊。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同时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配合适当的放化疗,可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