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评估。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同时为患者选择循证护理和干预护理,总结对患者护理的经验,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果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内营养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肠内营养可落实到位,促进了患者的健康。结论临床上正确的评估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情况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病情的发展,能够起到维持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的作用,也能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来说,是保证患者健康的一个重要措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陶鲭羽  杨艳  谭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13+115-113,115
目的本文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疗效分析,以确定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给予对照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常规治疗护理及肠内营养,营养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对两组患者分别记录病程、治愈人数、病死人数以及并发症和后遗症等情况,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在病程持续时间上为79d,远远大于营养组患者55d的病程,且治愈率为34%,远小于营养组患者95%治愈率,而死亡率(7%)、并发症发病率(9%),以及后遗症发病率(13%)却远大于营养组患者死亡率(1%),并发症发病率(1%)以及后遗症发病率(9%)。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以肠内营养护理能够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疗效起到积极的作用,使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后遗症发病率减少,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肠内营养护理具有全面提供营养、安全、经济等特点.较肠外营养护理而言更有利于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观察营养指标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死亡4例,余32例肠内营养支持后血清总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较营养支持前升高(P<0.05).部分患者出现腹泻、便秘、呕吐、腹痛、糖代谢异常及误吸、堵管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肠内营养能改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剑辉  贺有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51-185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5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2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Hb、上臂肌围(AMC)的变化以及合并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Hb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AMC明显增加,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感染发生率,从而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时机及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156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采取传统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78例)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入院后6-24 h内予以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50.6±5.6)d,对照组住院时间(78.8±8.6)d,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和肝肾损伤,观察组上述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和护理利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吸收营养,降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改善。方法 选取南平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神经内科重症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舒适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通过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救治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身体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机体康复提供必需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在脑梗死重症患者中使用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89例脑梗死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4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4例患者行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体态指标(体质量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水平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肠内营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均比常规组高(P <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体质量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均比常规组大(P <0.05)。结论 在脑梗死重症患者中使用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体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肠内营养护理小组在降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误吸风险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样本,比较护理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采样时间2018年2月-2021年10月,中心随机系统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鼻饲护理干预),实验组40例(肠内营养护理小组护理),对比患者情绪评分、生命质量数据、护理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0.
樊婷婷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3,34(5):671-673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疾病状态下住院患儿营养消耗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十分普遍。巴西、荷兰等欧洲发达国家研究显示,危重患儿的营养失调发生率高达24%~53%[1]。近年,国内也有相关研究,陶晔璇等[2]对上海3家医院住院患儿的营养情况调查显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4.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护理,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营养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护理后7 d血红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指引,该方法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予针对性营养护理,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并发腹泻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通过鼻胃管接受肠内营养患者进行治疗,将82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而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同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加以对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以后,并发症出现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危重症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支持周身营养情况得以明显改善,肠道功能得到很好的维持,但是因为相应治疗方法也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泻情况,通过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腹泻情况,增加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因而当前可考虑作为临床护理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入住综合ICU 3d以上患者265例,男176例,女89例,年龄在15~78岁之间,平均年龄37岁,颅脑外伤125例,脑出血61例,重症脓毒血症32例,全身多发伤24例,重度有机磷中毒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持续胃管内恒速饲入营养素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营养泵组)和对照组(传统鼻饲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类型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在腹胀、腹泻、呛咳、返流及误吸方面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或P<0.01)。结论营养素的持续泵入有利于危重症患者对肠内营养素的吸收,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持续肠内营养和间断肠内营养输注法对危重症患者的不同影响.方法 将对收治ICU的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间断肠内营养输注法,对照组应用持续不间断输注法,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间热卡达标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胃潴留、腹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腹胀、呕吐和便秘等其他消化道症状、代谢并发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6K 间断肠内营养输注法可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探讨危重症患者不同应激程度与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间的关系。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30例。分析不同应激程度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情况。鼻空肠管组前白蛋白水平的上升趋势较鼻胃管组明显,第7天起2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比较出现显著差异(P<0.05),但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鼻空肠管组不同应激程度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达标率均显著高于鼻胃管组(P<0.05),且2组应激程度与达标率呈负相关(r=-0.645、-0.583, P<0.05)。患者不同应激程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24,P<0.05),但与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危重症患者的应激程度越高,其早期肠内营养耐受程度越低,营养达标率越低。  相似文献   

18.
刘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03-10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方式,传统鼻饲法和肠内营养泵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营养液由肠内营养泵入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法。结果观察组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的营养支持方式优于传统的鼻饲方法,适合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节约劳动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刘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14-11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方式,传统鼻饲法和肠内营养泵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营养液由肠内营养泵入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法。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种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的营养支持方式优于传统的鼻饲方法,适合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节约劳动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而不能经口自主进食,鼻饲措施是供给患者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生理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及氮平衡,维持患者生命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主要方法之一。鼻饲法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饮食,水和药物的方法。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0月共对108例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鼻饲措施,现将鼻饲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