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6):187-189
目的针对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压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报废率。方法针对血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成分制备过程中影响血液报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预防血液报废的应对措施,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后的血液报废发生率。结果 2012~2015年各年影响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其次为颜色异常、容量不足、破袋渗血及溶血;以2012年血液报废率1.78%居多,其次是2013年1.05%,2014年0.78%、2015年0.72%。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2015年血液报废率为1.46%,实施干预措施前的2012~2013年血液报废率为2.76%,可见实施干预措施后效果较佳,可明显降低血液报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分制备过程中导致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为脂肪血,应提升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从而达到降低血液报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到本站无偿献血的献血者125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6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将两组献血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不良反应率及血液报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报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献血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减少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保障血液质量,值得在采血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至我站参与无偿献血的58 09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份为基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采血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报废情况(含不良反应的报废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液报废率为1.02%,较对照组的1.94%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3%,较对照组的0.87%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6,P 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7.04±1.98)分,较对照组的(83.26±2.16)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P 0.05)。结论血站采血护理过程当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利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采集质量,同时提高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采供血服务中实施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2015年1月~12月未实施差错管理期间本血站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样本5000份作为常规组,将2016年1月~12月实施差错管理期间本血站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样本5000份作为差错组,对比分析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结果差错组供血差错事件发生率、血液报废率以及血站质量管理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供血服务中实施差错管理不仅仅可以提高血站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血液质量,具有理想的管理效果,值得予以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测中献血者初筛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这段期间,于本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无偿献血者中选取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献血者提供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在对照组基础上,为观察组献血者提供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对比两组血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报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P<0.05;实验室检测和ALT初筛检验ALT阴性血液标本与ALT阳性血液标本得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对比,P>0.05。结论血站血液检测中献血者初筛检验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站自2005年6月10日开始采供血工作以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所供临床用血均100%来自无偿献血。为了解本血站血液报废原因以便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对本血站2005年6月10日~2006年12月31日血液报废率进行统计,现将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站接受献血的10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抽签随机分组法将无偿献血者分为两组,每组500例,采集血液前,对照组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血型、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血红蛋白、梅毒抗体等),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比较两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分析报废血液标本的人群分布特点。在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选取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和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阴性血液标本各50份,对血液标本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血液标本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液标本的报废率明显降低(P<0.05)。报废血液标本多见于男性,其年龄段主要为30~49岁。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血液标本、已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阴性血液标本接受ALT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得到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献血者采血前实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有效减少血站血液样本的报废,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的可靠性,有利于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同时,还应加强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宣教,尤其是血液报废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未实施差错管理前,我院中心血站采供血人员32例,视为对照组;另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实施差错管理后,我院中心血站采供血人员32例,视为观察组。探讨差错管理对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①观察组理论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同比对照组,均偏高些,上述指标两组间统计学对比差异明显(P <0.05)。②对照组差错事件发生率0.99%,观察组0.32%,对照组更高,差错事件发生率指标两组间统计学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差错管理在中心血站采供血服务中实施,可有效的促进血站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金普新区妇幼保健院110例妊高征患者,我去做了调查研究,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5日至2016年3月22日,并将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将两组妊高征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妊高征患者护理后剖宫产发生率18.18%、先兆子痫发生率12.73%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高征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高征产妇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先兆子痫发生率,还能预防产后出血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254-256
目的分析集体献血模式在制定采供血计划和保障血液安全方面的优势。方法统计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东莞地区采供血数据;分析开展集体献血前后的采血人次、采血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天数差异;对比集体献血和街头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开展集体献血后集体献血比率明显高于街头献血比率(P<0.05),工作人员的工作天数明显减少,集体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低于街头献血(P<0.05)。结论集体献血模式能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血、减少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的同时降低血液检测报废率。可在各大血站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收治对象为肺结节患者,总例数为200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螺旋CT扫描技术)、对照组100例(实施X线检查),将两组的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8.00%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误诊率1.00%、漏诊率1.00%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敏感度95.00%、特异性96.00%与对照组相比,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肺结节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技术后,取得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并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治疗,将两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治疗后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596-596
目的探究血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血站采血控制、血液的备份情况、血液保存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血液非正常报废的数量在132~158U,报废量较低,报废率在0.25%~0.28%,报废率较小。血液总非正常报废率比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值低。结论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保证采供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定年轻恒牙牙髓坏死应用根管内血运重建术的价值。方法收取我院60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收取时间在2012年10月20日至2016年7月20日,并将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根管内血运重建术治疗),将两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中、显效患者有20例、有效患者有6例、无效患者有4例、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应用根管内血运重建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100例;2016年5月25日至2017年6月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两组患肢功能优良率及患肢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优良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P <0.05。观察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锻炼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情况,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591-592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管理在血站成功采血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本血站1600例献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均接受全面护理管理;收集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本血站1200例献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未接受全面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的管理对血站成功采血工作的作用。结果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报废血量为940U,合格血量为22238U,血液报废率为4.06%;2008年4月至2010年1月期间,报废血量为710U,合格血量为35802U,血液报废率为1.94%;对比护理前后采血工作血液的报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成功采血工作中应用全面护理管理措施,有利于高效利用血液资源,控制血液传播疾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常规血液项目检测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对比组,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规血液项目检测基础上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测的无偿献血者400名作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无偿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份与其他月份血液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献血者采血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检测的可靠性,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但是应该注意夏季采血时献血者作息和饮食的提问,从而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站外调血液的现行检验策略,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统计本站2007年2012年外调合格血液的再检结果,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424份原检合格的外调血液中,163份血液因再检结果与原检结果不符被报废,外调血液的检验策略应作进一步的改进。结论实施血站间血液检验结果互认,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在消毒供应室当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9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法(2016年6月1日~12月31日),观察组(2017年1月1日~6月30日)采取PDCA循环管理法。对比两组消毒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质量及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99.50%)、呼吸管路清洗消毒合格率(99.00%)、除锈合格率(98.33%)、消毒液浓度合格率(99.50%)、手卫生合格率(98.50%)、灭菌物品合格率(100.00%)都比对照组对应数据高(85.50%、85.00%、85.00%、86.00%、87.50%、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满意度(95.00%)比对照组对应数据高(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可持续改进工作质量,为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在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展开,对大连市血液中心采血工作进行了观察,在此期间接收无偿献血者100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采血,观察组则实施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采血效果、VAS、SAS评分以及血站护理管理质量。结果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0%vs. 18.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献血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00%vs. 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管理前观察组的VA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管理后观察组VA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采血技能、血液制备、运输交付、感染预防、献血宣传等管理质量评分比较中,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质量管理用于血站采供血工作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提升献血者满意度和献血体验,减轻疼痛等不适感,可以在血站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