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明阳  王沛坚 《医学综述》2021,(11):2157-2162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常通过双心室起搏实现,但因解剖因素等导致的左心室电极无法成功植入以及植入后较高的无应答率限制了双心室起搏的应用.希氏束起搏(HBP)不仅符合心脏电生理,还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化.HBP不仅在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左心室功能受损的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还可替代双心室起搏,使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非特...  相似文献   

2.
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志  白雪  杨思进 《西部医学》2010,22(7):1259-1261
目的通过对希氏束起搏及心尖部起搏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比较,探讨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3例有起搏植入适应症的患者,采用无创胸电生物阻抗法连续血液动力学监护系统及超声心动图对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导线阻抗以及各部位起搏前后QRS时限进行测试比较。结果希氏束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导线阻抗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QRS时限长,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射血分数(EF)比希氏束起搏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对心脏功能影响大(P〈0.05)。结论希氏束起搏比心尖部起搏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接近于自身窦性心律,希氏束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希浦系统起搏作为目前公认的真正生理性的起搏方式,造福了许多患者,但其手术难度和长期安全性仍让许多医生感到担忧。随着技术的革新,文章提出了原创的“4D技术”,使既生理又安全的传导束起搏得以实现。文章通过对2例经典病例的解读,解答了希浦系统起搏手术过程中经常遇到的3个问题:如何精确选择起搏部位,起搏部位应该多远更好,以及起搏点过病变部位如何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5.
起搏器已经成为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每年约有几万名患者需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以往单腔或双腔起搏器心室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它改变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使左、右心室激动不同步,从而对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心脏扩大,增加房颤、心衰的风险,增加病死率[1].我们尝试希氏束旁起搏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观察2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希氏束电图显示,1例为希氏束远端阻滞;1例为多层阻滞,即房室结完全性阻滞(A-H 中断)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和Ⅰ度左后分支阻滞(H-V 延长);1例为希氏束近端阻滞。希氏束远端阻滞者心室率均<40次/分,均有昏厥史,2/4病人 QRS 波<0.12″,但Ⅲ°A-VB 者QRS 波未见明显延长,尚不能排除希氏束远端阻滞的可能性。4例希氏束远端阻滞者心室起搏未见室房逆传现象,可能远端阻滞的Ⅲ°A-VB 的室房逆传现象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7.
8.
李明阳 《重庆医学》2022,(1):147-153
起搏器植入是治疗有症状性缓慢型心律失常唯一有效的方法.传统右心室起搏是一种非生理性起搏,会导致电机械不同步,增加心力衰竭(心衰)、心房颤动及死亡的风险.近年来开展的希氏束起搏(HBP)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H BP操作相对复杂,手术成功率较低,长期还存在起搏阈值慢性增高和部分左束支传导阻滞无法纠正等因...  相似文献   

9.
应用电生理方法检查束支阻滞患者13例,包括单支阻滞4例,双支阻滞9例。发现H-V间期正常8例,延长5例;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隐匿性房室结内阻滞各1例。平均随访252天。H-V延长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脑缺血神经症状(以眩晕和黑朦多见),其中1例发展至完全性房室阻滞并作永久起搏;H-V正常者仅少数(2/8)有神经症状,无一作永久起搏。单支阻滞患者神经症状少见(1/4);双束支阻滞则多数(6/9)有症状,且往往伴器质性心脏病。作者认为,H-V显著延长伴明显神经症状和(或)第二度以上房室阻滞者应作预防性起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应用于老年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优势.方法:随机连续性纳入具备起搏器Ia类植入指征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和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的老年患者(年龄超...  相似文献   

11.
起搏器的常见植入部位是右心室心尖部及右心耳,但长期植入会引起心脏机械活动和电活动等多方面的问题,且心房起搏比例的增加会增加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概率。高比例的心房起搏会增加心脏负荷,对心功能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临床常用希氏束起搏来降低不必要的心房起搏比例,而具有休息功能的起搏器同样也可有效减少心房起搏,这些最小化心房起搏措施不仅能减慢患者心功能恶化的速度,还可以延长起搏器的寿命。现有研究对于最小化心室起搏研究甚广,但对于最小化心房起搏的研究及实验尚不完全,故未来需进行更多的大型研究以填补最小化心房起搏领域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生理性起搏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要做到生理性起搏不仅要保证房室顺序、频率适应性起搏,还应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最小化心室起搏策略);保持心肌电-机械收缩活动的同步性(最大化近生理起搏部位的选择)。在接近正常传导束(His)处行电极起搏可以提供接近人体正常的生理性传导,由此减少双心室非同步运动带来的种种弊端,这种起搏方式称之为选择部位起搏。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作为选择性起搏的一种已成为近来的研究热点,该文就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应用希氏束电图检查了1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检查前2例LGL综合征,检查后,1例确诊为LGL综合征,另1例诊断为假性LGL综合征。8例典型WPW中3例A型,5例B型。8例患者的副束经HBE的检查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希氏束电图是一项新的心血管诊断技术,它可以证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确切部位。对5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希氏束电图进行了研究,其中3例的阻滞部位在希氏束以上水平,另2例在希氏束以下水平。根据他们的希氏束电图表现,上述患者均各别地得到了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制作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多,而持续快速心脏起搏诱发的心衰在血流动力学、神经激素变化及病理改变等方面均与人的慢性心衰极相似,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心衰动物模型。尤其是快速起搏诱导的猪心衰模型,更由于猪在生理功能、解剖结构上与人的相似而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26例家兔在体心脏希氏束电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P-A时间11±7ms;A-H时间36±6ms;H-V时间20±3ms;H波时间7±3ms。通过对比人和家兔P-R间期中各个相应成分所占的比例,发现两者A-H以及H-V时间占的比例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吴尚勤 《医学综述》2009,15(22):3464-3467
心房颤动是永久起搏器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起搏器不同工作模式可对房颤发生产生影响。心脏起搏改变了正常心脏激动顺序,使双房间、双室间及房室间激动不同步,带来不利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导致心房机械重构和电重构,这是房颤发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寻找更为生理的起搏模式,减少起搏治疗后房颤的发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减少非必要的VVI,房间隔、Bachmann束或冠状窦口附近起搏,多部位心房起搏和具有特殊抗房颤程序的起搏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房颤发生,是优化起搏模式预防房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内源性H2S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生理性起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姗  丁军  吴尚勤 《医学综述》2006,12(16):973-975
生理性起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概述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已证实,左右心室同步性比房室同步更为重要,非传统部位及多部位起搏方式实现左右心室同步性,更接近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