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 20例周围型肺癌中,17例有分叶,14例边缘有毛刺,9例有胸膜凹陷征,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血管集束征4例,空洞2例,空泡征1例,空气支气管征1例,钙化1例,临近胸膜增厚1例,胸水形成3例。结论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主要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洞、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边缘钙化、临近胸膜增厚及纵隔淋巴结增大,综合分析各种征象,可以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17例(鳞癌60例、腺癌57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结果:腺癌磨玻璃密度影、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象出现率明显高于鳞癌(P<0.05);鳞癌空洞、坏死、支气管截断以及远端阻塞性炎症、不张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腺癌、鳞癌患者年龄、平扫CT值、强化增值,分叶征、小泡征、棘突征、钙化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存在差异,可作为临床初步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需仔细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恶性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及探讨其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单纯磨玻璃结节11例,混合磨玻璃结节21例;毛刺征15例,分叶征12例,棘状突起6例;空泡征6例,空气支气管征3例,钙化1例;胸膜牵拉征16例,支气管血管征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 CT能清晰显示肺恶性磨玻璃结节的多种征象,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钧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47-147
目的:对8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片回顾分析,探讨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应用。结果: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2cm 68例,≤2cm 12例。有分叶征62例,毛刺征68例,空洞12例,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5例,钙化少见,胸膜凹陷征28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周围结构浸润和肺内转移6例。结论:若CT发现肺部周围结节或肿块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等应考虑为肺癌。如果同时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和(或)周围组织结构被侵犯则更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为了临床治疗预后的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本文对36例已获得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属中心型20例(鳞癌16例,未分化小细胞癌4例),周围型16例(鳞癌4例,腺癌12例)。16例中心型鳞癌的CT表现有7例为阻塞性肺炎,9例为肿块,肿块的形态若癌细胞穿越支气管壁生长则呈圆形,卵圆形或条形块影,若沿支气管壁内外蔓延则出现与该支气管分支一致的分支状块影,若沿支气管血管鞘蔓延,则肿瘤周围可出现粗直血管影,并可沿淋巴转移至纵隔或逆流至胸膜,4例未分化小细胞癌原发灶较小,而纵隔转移灶大,可形成与原发灶融合的巨块影,肺内则见不到病灶,仅从受侵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得到诊断,周围型肺癌起源于小支气管,大多呈现堆集式生长,在肺周围呈现结节影或块影多有分叶,毛刺,突起及胸膜凹陷征等,分叶深,毛刺长及支气管血管聚集,是腺癌特征,肿块内CT值的测量可了解肿块内有无坏死,液化,空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与CT结合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周围型肺癌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患者X线检查结果:毛刺征43例,分叶征23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14例,胸膜凹陷征10例,空泡征4例,空洞征3例,血管集束征3例,钙化征2例,支气管充气征未见;周围型肺癌患者CT检查结果:毛刺征47例,分叶征47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42例,空洞征21例,胸膜凹陷征19例,血管集束征19例,空泡征13例,支气管充气征9例,钙化征7例。结论:X线检查用以早期周围型肺癌筛查、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若与CT结合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王威  李玉  高松  李建哲 《中外医疗》2012,31(11):9-10
目的研究中心型肺鳞癌侵及支气管壁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为肺癌手术合理廓清淋巴结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128例中心型肺鳞癌行系统淋巴结廓清术,术后病理确定肿瘤侵及支气管壁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结果 128例患者中肿瘤侵及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者无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支气管软骨及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8.7%(5/27),且以N1为主;肿瘤侵及支气管周围肺组织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7.3%(47/82),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心型肺鳞癌随着肿瘤对支气管壁浸润的加深,淋巴结转移率增加。当肿瘤侵及支气管周围肺组织时,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术中应廓清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周围型肺癌CT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58例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部分病灶行薄层高分辨扫描。结果:瘤体征象空泡征11例,支气管充气征18例,瘤体细纱砾状弥散钙化7例,坏死液化形成空洞16例;肿瘤—肺交界带,毛刺征54例,分叶征56例;胸膜改变,胸膜凹陷征36例;病灶增强,均匀强化18例,环状强化12例,结节强化28例。结论:CT平扫和增强扫描加病灶薄层高分辨扫描能很好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瘤体及瘤周比较细微的结构,通过总结分析这些影响特征,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肺鳞癌CT征象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6例肺鳞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对肺鳞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与螺旋CT扫描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鳞癌患者的Survivin蛋白的表达状况与肺鳞癌的CT特征包话集中征、偏心空洞征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患者的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肺鳞癌的肿块大小、深分叶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强化程度情况相关(P≤0.05)。不同TNM分期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有统计意义(p0.01),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淋巴结有转移者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9%,淋巴结无转移者为39.0%,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肺鳞癌CT征象是肺癌诊断的基本依据,当这些征象多数或集中发生时,具有定性诊断价值,Survivin蛋白测定同样有利于推断肿瘤的生长情况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癌与空洞性肺结核的CT特征,评价CT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空洞性肺癌46例,空洞性肺结核46例;分析空洞壁及周围的影像特点,提高对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空洞性肺癌46例,厚壁41例,薄壁5例,其中38例为偏心性,有浅液平7例,呈分叶状42例,伴卫星灶4例,胸膜尾征37例,血管集束征31例,胸腔积液26例,淋巴结肿大22例。空洞性肺结核46例,其中薄壁38例,厚壁8例,其中偏心空洞4例,有壁结节5例,毛刺6例,卫星病灶37例,胸膜尾征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病灶临近胸膜下脂肪线增厚19例。结论 CT在空洞性肺癌和空洞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提高对肺癌空洞和肺结核空洞CT征象的认识能有效地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为肺癌且影像资料齐全的孤立性肺结节.CT资料着重观察: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内部征象、邻近结构改变及强化特性,并比较各病理类型的特征表现及随访变化.结果:100例恶性SPN中病灶呈类圆形占96%;边缘清楚占95%;分叶或脐凹征显示率达74%;毛刺占76%(长毛刺:19%,短毛刺:65%;二者同时存在8%);棘状突起占26%;含气支气管征占20%;空泡征达13%;空洞占13%(均为不规则厚壁、偏心空洞);血管纠集征占23%;胸膜凹陷征占43%;局限胸膜黏连、增厚占16%.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晕征显示率高于非细支气管肺癌(NBAC)(P<0.05).鳞癌空洞显示率高于其他恶性结节(P<0.05).鳞癌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率比非鳞癌结节不均匀强化率高(P<0.05).结论:在螺旋CT扫描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可出现多种征象,其中分叶征和毛刺征的诊断价值较高.根据结节的各种征象和强化方式,结合各种CT检查技术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性空洞的CT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45例空洞型肺癌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厚壁空洞38例,占84.4%;偏心空洞26例,占57.8%;有壁结节改变36例,占80.0%.毛刺征14例,占31.1%;分叶征11例,占24.4%;胸膜凹陷征10例,占22.2%;血管集束征24例,占53.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0例,占44.4%;胸腔积液9例,占20.0%.结论:肺癌性空洞和炎性空洞具有各自的影像特征,CT扫描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征象的综合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学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与组织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2例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CT资料,与病理学对照。结果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周围型肺癌的发生有显著差异。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即恶性程度增高发生率增加。结论从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可初步判断其组织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表现,10例行CT平扫+三期增强,1例行CT平扫+常规增强。结果 10例单发,1例多发,共12个病灶。10例男性。年龄52~80岁,中位值67岁。卵圆形或椭圆形者10例,“分叶”征9例,边缘光滑者10例,边缘毛糙者1例,胸膜“凹陷”征2例,胸腔积液和/或胸膜增厚者6例,钙化2例,血管“集束”征1例,小血管“贴边”征和/或“包埋”征8例,周围小叶间隔增厚征4例,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征6例。CT三期增强上7例呈缓慢进入渐进性轻-中等度强化,3例呈快速进入持续性中等度强化;7例强化峰值出现在静脉期,其中3例于延迟期稍廓清;3例强化峰值出现在延迟期;静脉期9例不均匀强化,其中7例呈“沼泽样”强化、2例呈中央区斑片状局灶性低密度坏死,2例呈较均匀强化。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2例,单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4例,单肺门淋巴结肿大者2例,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3例。结论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央型肺癌CT早期纵隔转移情况。方法对32例胸部X线仅呈现为支气管继发阻塞征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用平扫、增强或螺旋CT进行纵隔淋巴结筛查。结果有纵隔转移征12例21处,转移率37.5%,其中病变类型为管外型16处、管壁型2处、管内型3处;转移部位为上腔静脉与气管之间间隙7例、支气管分支部7例、肺门部5例、主动脉弓旁2例。转移征与病变类型和病变部位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X线呈现阻塞征的中央型肺癌,用CT对其进行肺癌转移的排查,可提高肺癌早期转移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表现。43例全部行胸部CT检查,其中3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朵43例中男性34例,女性9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主要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发病时肿瘤最大径一般大干5cm,周围型(39例)多于中央型(4例),跨叶生长8例;边缘光滑或清楚;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少见:坏死、空洞及分叶、支气管截断多见,坏死边界不清,可见坏死内强化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为环形强化。结论肺肉瘤样癌体积较大并可跨叶生长,以膨胀生长为主:其“坏死内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29-729
答: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可以无临床症状,多在常规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肺内阴影,可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周围型肺癌一般生长于肺的外周细小支气管,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单发结节状或类圆形阴影,直径多小于2cm,边缘较毛糙,可有分叶、毛刺征象,病灶密度多不均匀,内部还可有空泡征、结节征,空洞相对少见。肿块周围可有散在卫星小结节灶,肿块邻近胸膜可见胸膜凹陷征。CT增强扫描后病灶多强化明显。  相似文献   

18.
空洞型肺结核与空洞型肺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永红  武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04-4306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结核与空洞性肺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空洞型肺结核及空洞型肺癌,评价空洞壁及周围特点。结果:21例空洞性肺结核,其中薄壁17例,厚壁4例,偏心空洞6例,有壁结节4例,毛刺6例,卫星病灶12例,胸膜尾征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病灶临近胸膜下脂肪线增厚4例;18例空洞性肺癌,厚壁16例,薄壁2例,其中15例为偏心性,有浅液平6例,呈分叶状13例,伴卫星灶2例,胸膜尾征12例,血管集束征11例,胸腔积液6例,淋巴结肿大12例。结论:CT对鉴别肺癌性空洞和肺结核性空洞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相丽  陆启芳  郑穗生 《安徽医学》2016,37(2):163-166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SCT对75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常规扫描,并将所得数据经过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各种征象,对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在腺癌与鳞癌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瘤体直径、棘突征、深分叶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和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在腺癌和鳞癌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对肺癌的初步定性诊断提供一定的影像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OPN和VEGF-C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对4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检测其OPN和VEGF-C的表达,分析其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OP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胸膜外脂肪线消失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P<0.05)。OPN、VEGF-C与毛刺征和空洞均无关(P>0.05)。结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中,肿瘤大于3.0cm、深分叶征、棘突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