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4例嗅沟脑膜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予以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肿瘤切除有效率:实验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3.7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 GCS评分:实验组术后GCS评分(14.57±0.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1.37±0.48)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纵裂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在嗅沟脑膜瘤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两家医院收治的嗅沟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5)予以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n=21)予以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肿瘤切除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00%vs 71.43%),P<0.05];(2)GCS评分:实验组术后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4.57±0.67)vs(11.37±0.48),P<0.05];(3)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0%vs 33.33%),P<0.05]。结论:经纵裂额下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在嗅沟脑膜瘤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疗效确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实施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4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从额下入路,B组从翼点入路,比较两组术中肿瘤切除等级、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3.3%,高于B组的61.9%(P<0.05)。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下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野更优,可保障全切,不影响术后视力提升、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入路方法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膜瘤的效果。方法:150例鞍区脑膜瘤患者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与C组各50例,都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A组采用经前纵裂入路,B组采用额下入路,C组采用翼点入路。结果:A组、B组与C组的肿瘤切除有效率分别为92.0%、90.0%和92.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前GCS评分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评分都明显下降(P<0.05),同时三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组的脑组织损伤、尿崩、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纵裂入路显微切除鞍区脑膜瘤能够有效切除肿瘤,同时避免了各部位的损伤,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23例的资料.结果 根据CT和MRI显示肿瘤的大小,采用经额下纵裂、翼点和单侧额下3种不同手术入路.其中行肿瘤全切除术17例,次全切除术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9例,中度致残者2例,肿瘤复发需再次手术者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术中对鞍结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35-36
目的:探讨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全麻神经内经引导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和经额下或额颞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出血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良好,明显好于传统经额下或额颞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7.
双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例鞍区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的手术要点和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者5例,其余均Ⅱ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改善9例,视力无变化1例,视力恶化1例;术后短暂性轻度尿崩5例.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均为术前双侧视力显著下降且病程超过3年者.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经双额底前纵裂入路对鞍背和三脑室下部、海绵窦均有良好暴露.术中严格遵循先断肿瘤基底或离断基底大部后再在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之间的潜在蛛网膜间隙、蛛网膜束带分离切除肿瘤是提高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切除复杂鞍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手术切除复杂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垂体腺瘤14例,全切11例,次全切3例;颅咽管瘤8例,全切4例,次全切4例;鞍结节脑膜瘤5例,全切4例,次全切1例。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明显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8例;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8例,无明显变化2例;27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适用于切除鞍上、鞍后及向上突入三脑室的肿瘤。  相似文献   

9.
对10例鞍结节和5例鞍膈脑膜瘤经翼点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9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5例,最后均恢复正常。认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双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良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鞍区肿瘤手术入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鞍区肿瘤手术切除的入路进行评价.讨论额下、翼点、经蝶、纵裂等手术入路的缺点.方法:鞍区肿瘤103例,经额下入路42例;经翼点入路22例;经纵裂入路11例;经蝶入路23例;胼胝体入路3例;经侧脑室入路2例.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76例,全切除率73.79%.结论: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对于肿瘤切除有着决定作用,全切肿瘤以适当的并发症为代价是值得的.视神经减压效果以及手术创伤,经蝶以及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手术十分具有优势.在鞍区巨大肿瘤操作中,切除彻底与否,下丘脑以及垂体的保护,翼点入路具备优势.在侵入三脑室内的鞍区肿瘤,纵裂入路给我们提供可开阔的操作术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行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术的3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术后视力、视野均有改善,1例视力未见明显好转;出现一过性多尿和脑脊液鼻漏各3例,均被及时发现并控制。结论:针对性地术前护理,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回顾10年来鞍上区脑膜瘤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体会,探讨诸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优缺点,采用单双额下、纵裂及翼点4种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16例。  相似文献   

13.
回顾10年来鞍上区脑膜瘤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体会,探讨诸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优缺点,采用单、双额下,纵裂及翼点4种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16例.结果认为,鞍上区脑膜瘤手术切除诸种手术入路各有其利弊,恰当的手术入路,良好的手术技巧,可提高鞍上区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4.
显微神经外科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提高颅内疾病的治愈率.对于第三脑室和鞍区疾病,如三脑室肿瘤、前交通动脉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等采用额底纵裂入路处理鞍区病变的优势日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1].关于额底纵裂的解剖学研究国外也有相关报道[2-3].因此本人路的解剖学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6例患者中37例镜下全切并由影像学证实,全切率80.4%,2例近全切除,6例行大部切除,1例行部分切除。有2例额纹消失;尿崩及电解质紊乱5例;死亡1例。平均随访10个月,肿瘤未见有复发及生长扩大迹象。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较大的空间,能满足鞍区不同部位病变的暴露,以最小的脑损伤和尽可能少的手术并发症,完成向鞍上鞍旁生长的垂体瘤、颅咽管瘤、蝶骨嵴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的切除,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垂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颅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39/41)、97.56%(4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可获得与经颅入路显微手术相当的效果,且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50-52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50例鞍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对照组(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全切率为88.00%(22/25),对照组全切率为72.00%(18/25),两组肿瘤全切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鞍区肿瘤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但经眶上外侧入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方面更具优势,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毛云飞 《当代医学》2021,27(27):20-2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GOS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TSM)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19例TSM患者采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SimpsonⅠ级和Ⅱ级切除18例(94.7%),无死亡病例出现。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320个月,均未出现复发,3个月时14例患者的视力有不同程度好转,5例视力无好转,11例视野缺损较术前改善。术后出现尿崩症2例,额叶静脉性梗死1例,发热1例。结论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TSM全切率高,预后良好,安全有效,可作为TSM优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肖颖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11-12,57
目的研究额下入路(额下组)和单鼻孔经蝶入路(单鼻孔组)手术切除鞍内鞍上型垂体腺瘤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额下入路与38例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鞍内鞍上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内分泌、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结果额下组肿瘤全切17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3例;单鼻孔组全切28例,次全切8例,部分切除2例。视力视野障碍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者额下组19例,单鼻孔组33例。患者术后泌乳停止或减少额下组8例,单鼻孔组14例。额下组术后出现尿崩9例,术侧视力下降3例,嗅神经损伤12例。单鼻孔术后脑脊液鼻漏4例,尿崩11例。结论对于手术治疗鞍内鞍上型垂体腺瘤来讲,额下入路和单鼻孔经蝶入路均是两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单鼻孔入路在肿瘤切除后内分泌改善方面和残存垂体功能保护方面优点更明显,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