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抑郁障碍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产妇身心健康及母婴联结,严重者可发生自伤自杀,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心理社会因素是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产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产后抑郁的相关心理因素,认为产妇的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高龄产妇、负性生活事件、经济水平、婚姻状况等是产后抑郁的高危风险因素。目前有多种心理治疗方法被用于治疗产后抑郁,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在产后抑郁中的应用,以便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及掌握心理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常州市产后抑郁发生现况,分析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填写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产后抑郁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00名产妇参加调查和评估,回收有效问卷849份,回收率为94. 33%。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4. 26%(206名),轻中度及重度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16. 73%和7. 54%。将单因素分析筛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1个因素(文化程度、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与父母关系、有关心理健康的宣教、孕期焦虑抑郁、产科并发症、产时心理状态、喂养情况、产后照顾人数、产后天数)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婆媳关系、孕期抑郁焦虑情绪、产时心理状态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常州市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比较明显。医院应重视孕产妇围生期心理保健工作,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全程心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选取2008~2009年在该院分娩的无产前抑郁症的120例初产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自编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对产妇产后的抑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8.33%,而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产后睡眠情况等的不同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不容忽视。临床上,我们应减少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Depression Scale,EPDS)对427例产后4~6周妇女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7.3%(31/427);产后缺乏社会支持、孕期抑郁情绪、过低或过高的家庭收入与产后抑郁症密切相关.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 Edinburgh PostnatalDepression Scale,EPDS)对 4 2 7例产后 4~ 6周妇女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 ,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用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 7.3% ( 31/ 4 2 7) ;产后缺乏社会支持、孕期抑郁情绪、过低或过高的家庭收入与产后抑郁症密切相关。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群作为群体心理干预措施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选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本部产科及所属四大社区2016年1月~2016年2月建卡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共848例。采用自编产后抑郁危险因素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在孕3月及6月评估孕妇心理状况,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在产后42 d评估产后产妇心理状况,EPDS评分高于13分,提示存在产后抑郁。开设孕妇学校进行群体心理干预。结果 848例孕妇中,参加孕妇学校占比30.00%,产后抑郁检出率5.90%。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参加孕妇学校次数与产后抑郁症发病相关。结论孕妇学校作为群体化心理干预措施可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427例产后4~6周妇女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7.3%(81/427);产后缺乏社会支持、孕期抑郁情绪、过低或过高的家庭收入与产后抑郁症密切相关。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宁市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分析产后抑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180例产妇临床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产妇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6.11%;单因素分析,高中文化程度、对居住环境不满意、无职业、初产、新生儿性别为女及采取人工喂养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及喂养方式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西宁市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围生期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以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罗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25-327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早期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及自拟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对302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抑郁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8.61%。产妇的年龄、学历、职业、居住条件、产科并发症、产后睡眠状况、夫妻关系不同,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妇的家庭收入、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喂养方式不同,对产后抑郁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作用明显。应做好孕产妇在围产期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让产妇愉快地度过情感危险期,最终降低产褥期抑郁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的相关原因及心理护理在产后孕妇不良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3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产前、产中、产后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孕妇产后抑郁发生例数和产后SAS和SDS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发生产后抑郁数5例(3.3%)明显低于对照组35例(23.3%),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个阶段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产后的不良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压力、心理一致感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2例高龄初产妇,于产后4周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妊娠压力问卷、心理一致感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得分(19.59±8.47),心理一致感得分(57.62±9.17),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22.54%。年龄越大,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产后抑郁评分越高,心理一致感越低(t=3.841~4.445,P0.01);学历、家庭年收入越高,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产后抑郁评分越低,心理一致感越高(F=3.244~88.261,P0.05);专业技术职业、采用医保付费、参加产前教育和家庭关系融洽的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和产后抑郁低于其他相同分类者,心理一致感也高于其他相同分类者(P0.05)。产后正常产妇的妊娠压力低于产后抑郁产妇(t=3.879~7.754,P0.01),心理一致感高于产后抑郁产妇(t=2.262~5.681,P0.05)。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评分与产后抑郁呈正相关性(r=0.502~0.847,P0.05),心理一致感量评分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性(r=-0.857~-0.169,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的妊娠压力与产后抑郁为正相关性,心理一致感与产后抑郁为负相关性。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其妊娠压力,提高心理一致感,从而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中分段心理干预及孕期焦虑-抑郁情绪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76例自然分娩产妇,按1∶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按产前、产时、产后分段,根据临床评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对产前有焦虑-抑郁情绪的24例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的个体心理干预。结果:对照组92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15例,发生率为16.3%,其中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13例,发生产后抑郁7例,发生率为53.85%。干预组184例产妇,发生产后抑郁12例,发生率为6.52%,其中孕期有焦虑-抑郁情绪24例,发生产后抑郁5例,发生率为20.83%。结论:通过分段临床评估,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孕期有焦虑或抑郁情绪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个体针对性重点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何萍  黄迎  陆敏  黄荔红 《中国妇幼保健》2014,(23):3731-3735
目的:调查孕妇孕期焦虑、抑郁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将419名孕妇早孕期采用《早孕心境调查表》,填写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采用《产妇心境调查表》,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结果:孕妇孕期焦虑发生率为3.3%,抑郁发生率为4.5%;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1%。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期焦虑和孕期抑郁与产后抑郁显著相关(P<0.00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焦虑是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孕反应重、人际关系差、居住地条件不满意是孕期焦虑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或饮酒习惯、孕期有饮食偏好、不知道孕期适当运动的好处、丈夫对本次怀孕不高兴、性格内向是孕期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除孕期焦虑外,非独生子女、对本次怀孕不高兴、产后饮食不满意、人际关系差是产后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从孕早期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及早发现孕产期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干预,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病现状,分析产后抑郁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及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及深圳市中医院进行产后健康检查产妇为研究对象,填写产后抑郁自拟量表,对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再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后抑郁与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4 431名产妇参加调查和评估,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1.6%。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的15个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提示初产妇、婆媳关系欠佳、夫妻关系欠佳、产妇性格内向、纯母乳喂养、孕期未接受宣教、孕期焦虑、孕期抑郁、孕产期不良生活事件发生9个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负面影响。结论 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生率在全国范围内较低,家庭成员应对产妇予以更多的关注,同时医院应当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全程心理辅导,并积极进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5.
孕期心理干预对高危产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咨询式心理干预对降低高危抑郁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具有产后抑郁高危风险因素的孕妇138例,在常规产前检查和产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咨询式心理干预,并与对照组(147例)比较,观察产后3天、42天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以EPDS总分值≥10分作为判断产后抑郁的标准。结果:产后3天,干预组抑郁的发生率为21.0%(29/138),对照组抑郁的发生率为32.7%(48/147);产后42天,干预组抑郁的发生率22.5%(31/138),对照组抑郁的发生率34.7%(51/147)。产后3天,干预组EPDS平均分(6.79±4.46)分,对照组为(7.93±4.87)分;产后42天,干预组EPDS平均分(7.02±4.68)分,对照组为(8.27±5.14)分。两组在两个时点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EPDS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具有高危产后抑郁风险因素的孕妇,孕期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其产后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妇女较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产科等多方面,以焦虑、忧愁、情绪抑郁、易激动、失眠为特征,通常发生在产后2~7d。赵小红的研究表明目前住院产妇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8.9%,因此护理人员应早期防范,及时发现产后抑郁情绪并给予干预和指导,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降低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产后抑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7年10—12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全部产妇为调查对象,由培训考核合格的产后访视员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其进行产后抑郁状况评估,并分析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收集问卷1 464份,有效问卷1 437份,有效率98.16%,产后抑郁筛查阳性率为6.96%(100/1 43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焦虑、孕期抑郁、高危孕产妇、顺产为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P均0.05), OR值(95%CI)分别为3.561 (1.687-7.515)、 8.021 (3.225-19.949)、 1.737(1.105-2.732)、 0.554 (0.342-0.897)。结论医护人员应在孕产妇的产前、产时、产后主动与孕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交流,加强孕产妇孕产期心理保健,发现异常时应做到早期干预,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研究孕妇产前心理指导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的100例孕妇,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的产前护理,观察组50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前心理指导,采用EPDS对两组产妇产前、产后3d、产后2周、产后4周以及产后6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对比两组产妇的阳性率。结果产前两组产妇均无抑郁阳性者,产后各时期统计显示,观察组抑郁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产前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指导能够帮助产妇了解分娩,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艳玲 《药物与人》2014,(2S):101-101
产后抑郁是一组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分析,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几乎所有的新妈妈,在产后都要经历一段时间或轻或重的产后抑郁,那么怎样避免产后抑郁,做快乐新妈妈呢?一起来看看吧!关于产后抑郁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女性生产之后,由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新手妈妈产后抑郁怎么办?根据数据显示的比率,产后抑郁是新妈妈一种较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仅是因为女性角色的突然转变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