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1-2017/12我院收治的112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全部患者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6例患者接受常规抢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有着突出应用价值,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整体的抢救成功率,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护理应用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罗程华  石芬  胡颖 《家庭医药》2016,(9):145-14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后组应用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应用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意外护理风险事件,受到患者、护士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急诊危重治疗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全程护理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6.7%,护理满意率为83.3%;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护理满意率为96.7%。研究组不管是在抢救成功率还是在护理满意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患者200例,作为为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有效提升抢救效率及成功率,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全程护理模式组开展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度;抢救耗时、急诊病房住院时间、急诊危重患者配合程度;护理前后焦虑情绪;病死率。结果全程护理模式组满意度、焦虑情绪、抢救耗时、急诊病房住院时间、急诊危重患者配合程度、病死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减轻急诊危重患者的焦虑情绪,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急救中心往往是医院最繁忙和最紧张的位置,因此护理方式和护理难度与其他科室不同。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在急救危重患者就诊过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救中心2016年12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全程护理模式探讨,并比较全程护理模式在急救危重患者应用前(2016年9—12月)和应用后(2017年1—3月)共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焦虑(SAS)得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急救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1.67%、护理满意度88.83%,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焦虑情绪(61.60±3.20)分,显著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在对急救危重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提升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75例展开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n=38)及观察组(针对性护理,n=37)。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心律恢复用时、自主循环恢复用时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用时。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1.08%,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55.26%(P 0.05);观察组抢救时间(15.32±1.72)min,低于对照组的(20.54±3.58)min(P 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8.92%,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4.75%(P 0.05)。观察组心律恢复用时、自主循环恢复用时以及自主呼吸恢复用时分别为(2.64±0.58)min、(56.54±6.58)min及(51.24±6.94)min,均低于对照组对应(5.24±1.02)min、(91.56±8.54)min及(122.64±10.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81.58%(P 0.05)。结论 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工作中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抢救时间,极大提升抢救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且患者家属对整体护理干预服务满意,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30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抢救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期间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吸氧时间、静脉开放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33%,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96.67%,两组均具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4.00%,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加强标准化急救护理能够在保证较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缩短抢救时间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术在急救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旨在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危重患者86例,按照是否实施气管插管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43例。观察组进行气管插管术,对照组未开展气管插管术。结果实施气管插管术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3.7%,未实施气管插管术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44.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的手术技巧,并选择合理的时机进行气管插管术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未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110例急救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110例急救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医患满意度等方面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5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1.82%,数据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医师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接诊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观察组(8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为(45×14)min,短于观察组的(73×14)min(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1%,高于观察组的9.52%(P<0.05);观察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提高其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护理应用和体会。方法选择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102例,将随机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和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并对两组经抢救存活的病例随访3个月,以Bathel(巴塞尔)指数评分和FMA评分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2-3%;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4%;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14,P<0.05)。观察组干预前Bathel评分(32.83±8.54)分,FMA评分(31.61±7.43)分,对照组干预前Bathel评分(33.20±8.63)分,FMA评分(31.54±7.31)分,两组干预前Bathel评分和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athel评分(80.45±17.71)分,FMA评分(81.22±16.38)分,对照组Bathel评分(53.28±14.23)分,FMA评分(63.71±12.59)分,两组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昏迷惠者给予急诊和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2例急诊抢救患者,根据急救管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6)、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有效时间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9.39%,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观察组的抢救有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结论急救链式护理管理流程在基层医院抢救过程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院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期间收治的39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某院实施绿色通道急诊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39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诊救治相关时间(转运时间、急诊室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观察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转运时间(17.84±5.42)min、急诊室抢救时间(15.82±3.15)min、辅助检查时间(12.11±2.8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3.52±5.67)min、(26.47±3.22)min、(25.35±3.14)min;并发症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0.51%;护理满意度中抢救效率(85.67±5.26)分、沟通态度(82.57±3.19)分、操作技术(86.38±4.27)分、护理服务(86.29±3.3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26±3.24)分、(76.34±3.15)分、(80.58±4.26)分、(79.54±3.33)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诊护理模式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能够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录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标准化急救护理,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抢救时问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个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期间在某院抢救的急诊危重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8.0%,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急诊科接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5±0.2)min、(60.3±12.1)min、(9.3±2.1)min、(94.1±2.2)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士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1—12月按常规模式抢救的急诊危重病例89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实施定位抢救后的急诊危重病例94例为观察组,分别采用相应抢救方法,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有效抢救时间观察组(32.8±8.6)分钟,短于对照组的(65.7±14.8)分钟;抢救成功率观察组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位抢救使整个急救流程和医护人员的配置得到了最合理的优化,急救措施得到了快速果断的落实,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时效性、抢救成功率、患者的信任度,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评价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均达到100.0%,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0.05。结论对于急性食物中毒患者,通过采取急诊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促进其身体的康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入院时间、急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22%)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1.67%)较高(P <0.05);与对照组入院时间(3.2±0.4)、急救时间(36.9±4.7)相比,观察组入院时间(2.5±0.3)、急救时间(20.4±5.4)较低(P <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0.56%),(P <0.05)。结论在院前急诊护理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后,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入院时间和抢救时间,并显著增高急救成功率,可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